在那列缓缓驶向首都的绿皮车上,车身伴随着铁轨的节奏轻轻晃动。
小马和马修坐在下铺,刘平坐在对面,三人正趁着旅途的闲暇,热烈地讨论着股票交易的门道。
小马一边吃着花生,一边看着电脑,开口说道:“我跟你们老大不同,可能是我性格吧!我不怕追高!”
刘平一脸好奇,赶忙问道:“为什么呀?”
小马喝着可乐,答道:“所谓的高还是低,都得事后才看得明白。
很多人把追涨杀跌奉若金科玉律,可实际上,这恰恰是众多散户亏钱的主因。
当下的A股处于存量资金博弈阶段,没有大牛市带来增量资金,这种博弈就不会停歇。
追高,本质上多为右侧交易,得跟着热点顺势而为。
追涨赚不到钱,往往是没追到核心与龙头,追到的只是杂毛。
究其根源,还是恐惧心理在作祟,这是道心理障碍。
炒股本就反人性,克服不了恐惧,短期内根本入不了门。
当然,要是做左侧交易,那分析思路和操作方式又另当别论。”
马修微微点头,插问道:“那短线交易的核心逻辑是啥呢?”
小马思索片刻,接着说:“短线的本质在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赚钱的关键在于盈亏比和胜率。
哪怕胜率只有30%,做三只股票,只要一只能赚50%,其他两只加起来亏30%,照样能有20%的盈利。
所以交易就得放大盈利,减少亏损。
盈利时要重仓出击,亏损时则需谨慎应对。
这也就是为啥有人常空仓,因为他们明白市场和交易都有周期。”
刘平又问:“那在股市里,到底该追求怎样的收益才合理呢?”
小马笑了笑,说道:“财不入急门,别妄想学个方法,两三个月就能翻几倍,稍微懂点常识就知道这不现实。
股市比的不是谁赚得多、赚得快,而是谁活得久。
在金融行业,耐心始终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小资金想快速放大,只能选短线。
但对大资金而言,年化15%以上就相当理想了。
做到这点并不难,在指数ETF里,每年抓一两次机会就够。
要获取更高收益,那真得提升能力量级。
要是能有个年化15%-20%的交易模型,这辈子财富自由就有望了。”
马修追问道:“那做短线,选股又有啥讲究呢?”
小马兴致勃勃地继续说道:“做短线,基础在于个股逻辑。
热点发酵的第一波,往往鱼龙混杂,沾边的都能涨。
可到第二波、第三波,就得看个股与热点是否真有强相关性,有没有能讲得通的故事。
逻辑强的个股,买点其实没那么严苛,高两三个点或低两三个点,对最终盈利影响不大。
所以看热点得关注行业蓄势,选龙头得留意个股蓄势。”
刘平皱着眉头,疑惑道:“那该怎么避免被网络上的信息误导呢?”
小马神情严肃起来,说道:“一定要有独立意识,别被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左右。
金融行业割韭菜太常见了,常看股票视频的人,肯定被推送过龙头战法、龙回头战法之类的短视频,背后都是利益链。
学那些东西不仅没用,还浪费时间和金钱,想靠它们让账户增值基本不可能,亏得少就算不错了。
总之,千万别乱学,贪多嚼不烂。
对职业股票玩家来说,长中短操作都得熟练掌握,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得先掌握一种能稳定盈利的方法,再慢慢学其他的,别这个方法不赚钱,就急着学别的。
今天学短线,明天学波段,后天又搞长线。
得先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时间、工作性质和性格等,确定操作风格,再拿一小部分资金慢慢摸索,找到稳定盈利模式后,逐步放大投入,这才是新手进股市的正确打开方式。”
刘平点点头,又问:“那具体到选股,你是怎么做的呢?”
小马来了精神,详细说道:“在我的交易系统里,选股有一套严格逻辑。
首先是大盘环境,这其实就是仓位控制。
在我的操作中,仓位与大盘环境紧密相关,至少3000家以上股票上涨,我才做买入交易,这是铁律。
卖出则只看个股。
仓位分配也简单,比如有100万资金,分成十份就买10只股,分成五份就买5只股。
大盘环境不好,就坚决不买,严格执行纪律。”
马修好奇地问:“那具体选个股有啥标准?”
小马接着说:“我每天晚上复盘,花20到30分钟,甚至可能只要10多分钟。
遵循一个原则,无异动资金的个股不做,至少一个月内要有涨停,或者有倍量以上交易。
另外,每天用交易软件搜放量长上影前50的股票,然后筛选。
第一,长期横盘或上涨初期的优先;
第二,上影线越长越好;
第三,如果上影线达到前期高点,量必须比前期高;
第四,近期有涨停后回调出现上影线,且底部承接强的;
第五,最好不要有下影线。
我不是纯技术派,主要看量价。”
刘平追问道:“还有其他选股方向吗?”
小马回答:“一进二的股票我做的比较多。
选市值100亿以内的,15天以内有过涨停且没跌破当时涨停底价,量能别太大。
另外,横盘突破涨停和涨停突破前高的,都重点关注。
还有近期强势股,涨停后回调反复确认底部的,比如大盘跌它不跌,第一天不跌,第二天不跌,我就考虑垫个底仓,第三天若还不跌,甚至放量上冲,就加大仓位。
要是第三天缩量,但跌得比第二天多,先建个底仓,看看第二天是否放量往上走。”
马修紧接着问:“那买点又怎么把握呢?”
小马说道:“我买点只有两个时段,每天早上10点40以前,或者下午2点40以后,中间不做买入交易。
早盘第一分钟很关键,如果冲高后在均价线附近缩量有支撑,就考虑买入。
回调到开盘价,缩量有支撑时也可买入。
还有开盘一分钟放量下跌,但上穿均价线,若放量上穿,回踩均价线时再买;缩量上穿,哪怕错过也别买。
遇到急拉放量的,千万别追,等回调。”
刘平又问:“卖点又该怎么确定呢?”
小马认真地说:“止损线得先想好,买入理由就是止损依据,跌破买入理由就止损。
有盈利的票别幻想,比如头天低点进,第二天冲高一个点,10点40时设条件单,强制卖出,若出现弱转强,再做买入。
开盘后下跌上冲不破均价线,最多两次就卖。
开盘放量下跌上冲不破开盘价,第一时间卖。
放量滞涨,比如量比一开盘就十几甚至15以上,但涨幅才一两个点,一分钟内就卖。
10点40以前没卖出,就设条件单,防止幻想。
三根K线,10点40结合前两天的K线看,若高点没抬高,就卖。”
马修好奇地问:“除了这些,交易中还有啥重要规则吗?”
小马继续说道:“每天复盘前,我会先看一遍交易规则。
择时比择股更重要,我的择时很简单,买入时没3000家以上股票上涨,再好的标的也不买。
严格执行交易纪律,踏空也是成功交易。
账户连续两天亏损就减仓,连续三天亏损无条件清仓,反思原因。
大盘开盘快速下杀,持股也跟着跌,10分钟内没快速反弹就出局。
大盘一开盘3000只下跌,砍半仓,4000只下跌就清仓,别管盈亏。”
刘平感慨道:“听起来规则好多,能严格执行不容易啊。”
小马点点头,说道:“确实,所以我每天复盘前强化交易系统。
要是违反规则,就去健身房做卧推,或者把仓位降下来,从证券账户转钱到银行账户。
要是一段时间严格执行了,再把钱转回来。
对散户来说,这是对自己比较有效的惩罚方式。”
在列车有节奏的哐当声中,旁边一个车厢的卧铺内,龙井的清香袅袅飘散。
老关手中的搪瓷缸子轻轻磕在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下铺的肥老板晃动着圆滚滚的肚子,靠在枕头上一边看着手机一边说道:
“老关,最近这行情跟团乱麻似的,扑朔迷离。我手里那股票都横盘半个月了,你说庄家到底憋着什么大招呢?”
老关不紧不慢地喝了口茶水,又扒拉了颗花生,缓缓开口道:
“这就好比开茶馆做生意,想把茶卖出好价钱,不得先囤足好茶叶?
庄家操盘有三个关键环节——吸筹、拉升、出货。要是吸筹顺顺利利,筹码收集到峰值,那后面的事儿,闭着眼都能办妥。”
睡在上铺的小胖子刘同学,看了看自己的电脑笔记本,然后探出头朝下问道:
“关老师,那试盘又是试什么呢?有些股票涨停前毫无动静,有些却反复折腾。”
“问得好!”老关竖起三根手指,解释道,“试盘试的就是人心。主力要是筹码攥得稳,开盘直接顶板封涨停。
主力要是心里没底,就会拿小单子砸盘,试探抛压有多重。这就好比茶馆搞促销,先撒把瓜子探探食客的胃口。”
肥老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那股票天天织布机行情,敢情是庄家还没吃饱啊?”
“这话不假。”老关往杯里续上热水,升腾的雾气模糊了他的镜片,“筹码分散的股票,庄家要么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耗时间,要么就来狠的,搞断崖式下跌。
最怕散户抱团补仓,反过来薅庄家羊毛,换谁都扛不住。
最好的局面就是散户被吓得屁滚尿流,纷纷跑路,留下的跟着主力吃肉。”
刘同学问道:“可市面上那么多‘股神战法’,真的都是忽悠人的吗?”
老关一边喝着龙井茶一边分析道:
“现在整个A股市场,能真正掌握内幕的,只有那些绝对控盘的人。
这些人吸筹的时候,恨不得把散户一脚踢出局,出货的时候,才摆出笑脸喊‘兄弟来抬轿’。
那些教你抓涨停的‘老师’,十有八九和咱们一样,都在瞎猜。”
肥老板把三折叠的手机打开,划拉着K线图,追问道:“按你说的,这控盘程度怎么算呢?”
“这就好比分棒棒糖。”
老关看着手机上的k线,掰着手指耐心解释。
“流通市值去掉大股东限售股,再筛掉长期不动的冷账户,剩下的才是主力要争夺的‘自由流通筹码’。
但游资可不是光看资金量,那些天天买卖的热账户,哪怕只有八千块,也是能搅动池水的小鱼。”
刘同学若有所思:“所以控盘度越高,拉升就越轻松,对吧?”
“没错!”老关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继续说道,“但记住,市场变幻莫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以前讲究控盘不超30%,现在市场变了,只要故事讲得好,出货比想象中容易。
关键就看谁能在吸筹阶段把筹码攥得够紧!”
刘同学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
“关老师,我最近看到个关于一周内各天上涨概率的统计分析,挺有意思的,给您讲讲?”
老关来了兴致:“哦?说来听听。”
刘同学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有人统计了从1991年1月2日到2025年5月30日,8400多个交易日的数据。
从30年以上的数据来看,星期四上涨概率最低,符合‘黑色星期四’的说法,而星期二以55%的胜率领跑。
20年的数据里,星期四依旧最低,上涨概率最高的变成了星期一,为57.79%,星期二排第二,是56.54%。
10年的数据,上涨概率最低的是星期三,为45.75%,星期四也好不到哪去,48.47%排名倒数第二,这一次上涨概率最高的又回到了星期二,是57.35%,星期一排第二,为55.27%。
5年的数据,上涨概率最低的是星期三,为46.12%,最高的是星期一,为54.85%,星期二排第二,是50.369%。
3年的数据,上涨概率最低的还是星期三,为42.18%,最高的是星期二,为53.06%,星期一排第二,是51.05%。
最近一年的数据,因为样本只有48个左右,结果偏差可能较大,甚至失真。
不过还是看看,最近一年上涨概率最低的是星期五,为47.92%,最高的是星期二,为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