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苏联没有闪击波兰,那么一切都好说。交给下面的官员去处理就好了。
但是现在、貌似、好像、除了一点小小的问题?
而在场的记者也都蒙圈了,不是一个日常报道吗?
怎么好像有什么不对?在场的还是《太阳报》的记者反应最快。也就是那个读者只关心版面女郎乳房健康问题的报纸。
作为一名真正的狗仔报纸,太阳报的记者从来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他举起手高声发问:“首相阁下,我们英国是今天正式并入苏联吗?”
胖胖的记者双眼放光,拿着纸笔的双手依旧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
他已经决定,不论首相接下来要说什么,他都会用自己这双妙笔生花的手好好「润色」一番。
他连明天新闻的头版头条都想好了,就叫《英国!苏维埃的新联邦!》
第六十八章 人才的问题
太阳报最后还是未能以《英国!苏联的新联邦!》作为头版头条,太阳报在伦敦有关方面的多方关切下选择了一个和他们气质并不是很相符的标题:
《苏联国歌响彻伦敦!克莱门特首相惊慌失措!》。其实《苏维埃进行曲》不是苏联国歌,克莱门特首相也没有惊慌失措,他只不过是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有点懵,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读者并不关心。当首相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立刻联系了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相关部门立刻去把这段音乐给掐掉了。
可以说克莱门特首相在整件事的反应中还是很迅速的。
他最多不过延迟了几秒钟罢了。而恰恰是这关键的几秒钟被《太阳报》的记者抓拍到了。
并且贴在了头版头条上。这几秒钟的时间内,克莱门特首相一副茫然无措的表情,好像被这件事给彻底弄晕了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而且太阳报的记者还在文章中批评道:“首相的行动慢的如同蜗牛,我奶奶葡萄树上的毛毛虫都比他快。”
当然实事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当天在场的媒体不少,很多媒体都放出了关于首相处理应对得当的报道等等。
尤其是《泰晤士报》,称赞首相反应速度很快,立刻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没有将这次事件的影响扩大化。但是这并不是读者爱看的东西。正如首相和幕僚官员们评价的一样,《泰晤士报》是给治理国家的读者看的。
而《太阳报》是给只关心胸部的读者看的。
试问:这天下看政治的多,还是看黄图的多?!这是不需要辩解的一个问题,《泰晤士报》号称英国第一大报。
但是它的销量永远都到不了《太阳报》的一半。七十年后依然如此。虽然说《太阳报》和《泰晤士报》同属于一个报业集团。
升斗小民更对《太阳报》感兴趣,他们也更喜欢《太阳报》上的文章。
因为写的够惊悚,够八卦,够出人意料。
所以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莫名其妙的就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定义为:傻乎乎的首相。
“苏联人登入英吉利海峡时,我们的总统还在寻找他明天打高尔夫球的球杆吧!”
关于首相的新笑话也出炉了。
这一次的事件在英国看来非常恶劣,所以他们决定要彻查这件事。
于是内部一场轰轰烈烈的寻找苏联间谍的行动展开了。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这次又是什么都没有找到。
这些原本在二战中用来提供防空警报,二战结束后用来报时和播放音乐的大喇叭是由伦敦市政厅管辖的。
他们的工作人员不过是和往常一样到时间播放唱片罢了。
谁能知道那个标着《月光曲》的唱片里面居然是《苏维埃进行曲》呢?这是有人在掉包!
有人在诬陷我们伦敦市政厅!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查。
这年头英国人想在英国抓到苏联间谍,那就是好比是【找群友V50肯德基疯狂星期四,那是门也没有啊!】
一场大清查轰轰烈烈的落下帷幕,伦敦方面只抓到了三十几个入室盗窃的小毛贼,这也算是为伦敦治安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吧。
《太阳报》为了销量紧跟时事,疯狂嘲讽首相与政府的不作为。弄得克莱门特民意调查率疯狂掉。
不过也没事,如果没有这档子事,这哥们明年也是最后一年当首相了。
而伦敦当局很快也成为了全世界的一个笑话。
苏联方面拒绝承认对伦敦派遣间谍。
并且表示应该是你们自己的工作失误罢了。
两国之间口水战打的飞起。同时又把西德方面封禁《中国印象》和《苏维埃进行曲》的事情给翻出来了。
指责西方毫无自由精神可言。民众喜欢听什么看什么,那是他们的自由!
你们严重违背了自由的精神。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