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伯母,您这话就有些不对了,既然四姐还病着,您就给她去请大夫呀!我一不会识医,二不懂辩药,您拦着我做什么呀?”石喜荣也不甘示弱,“还是您屋里就少了这么一个端茶倒水的人,需要我去搭把手呀?”
“可即便我愿意去四姐跟前端茶倒水的服侍汤药,那您也得让四姐敢喝呀!”石喜荣的声音俏生生的,却听得鲁氏满心都不是味。
这个绣姐儿好像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可哪不一样了,鲁氏又说不上来。
她就目带怀疑地打量着石喜荣,而石喜荣也大大方方地让她瞧个够。
这丫头的眼神和以前不一样了!
鲁氏瞧了好半晌,终于瞧出些不同来。
以前的石喜荣总是怯懦懦的,出了他们四房的院子就是一副小心翼翼畏手畏脚的样子,而现在这个……却总是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到底发生了什么?竟会让一个人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难不成是因为蔡襄儿?因为郑国公府?
“绣姐儿,听三伯母一句劝,不要以为自己搭上了郑国公府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了!”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的鲁氏就装成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你再狂,再傲,也都是咱们长兴侯府的人,将来能仰仗的也只能是咱们长兴侯府。”
“三伯母,将来我能仰仗谁,不能仰仗谁,就不劳您操心了!”石喜荣却是俏皮地一笑,“您有这功夫在这拦着我,还不如回去看着点四姐,听襄儿说,上一回她落水可是足足病了七天,为此郑国公府还特意去宫里请了太医……那汤药呀,喝得就像水一样……”
说完,石喜荣还“啧啧”了两声,好似是在怜惜蔡襄儿一样。
鲁氏听着却是变了脸色:“你这是什么意思?咒我的珊姐儿么?”
“三伯母,您想太多了,我才没那个闲工夫呢!”石喜荣就轻叹了口气,“三伯母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她也不等鲁氏点头,就拎着从刘记香铺背回的包袱,一路哼着小曲地往梨香院去了。
看着石喜荣那远去的背影,鲁氏真是气得牙痒痒:“好你个石喜荣!将来有你哭的时候!”
只可惜这话,石喜荣是一个字也没有听到。
一回到梨香院,她便将房门一关,躲在东厢房里鼓捣起那些香料来。
待到芙蓉香制出来的那日,叶大太太那边传来好消息,郑老汉所制的第一批慕年华也出了成品。
石喜荣就难掩兴奋地带着杜鹃去了馨香阁。
不愧是老手艺人,郑老汉所制出的慕年华很是精致,而且用了馨香阁的制香模具定型,比之前石喜荣用手捏出来的更有卖相。
“你闻闻这香。”叶大太太和郑老汉均是一脸希冀地看向了石喜荣,“味道对不对?”
慕年华的香方并不复杂,用的香料也极为普通,之所以和别的香品有了那么大的不同,主要还是在制香手法上有所改进。
而石喜荣又将此手法教给了郑老汉,并且又将制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都告知了郑老汉,然后凭借着郑老汉多年制香的经验,便毫无悬念地制出了慕年华。
“是一样的。”石喜荣就同他们笑着点头。
“这样的话,这个香咱们就可以敞开来卖了吧?”想着这些日子总是有人上门来打听慕年华,叶大太太的眼中就满是兴奋。
“不!”石喜荣却是摇头。
这些日子她也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直保持对慕年华的追捧。
突然间,“洛阳纸贵”的典故,就蹦进了她的脑海。
好的香品固然重要,可稀缺,才能让人趋之若鹜!
“从此后,咱们店里只接受预定,只有交了定金预定了慕年华的人,才能从我们店里买到慕年华。”石喜荣就将自己大致的想法告知了叶大太太和郑老汉,“而郑老伯那边也只需按照预定的订单数量来制作慕年华,也就免去了香制出来却无人购买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