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清晨,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面上。崇祯皇帝朱三水——准确地说,是穿越者朱三水——正翘着二郎腿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卷空白的圣旨。他眯着眼睛,打量着下面站得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嘴角勾起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
"诸位爱卿,朕发现一个问题。"朱三水突然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响亮。
群臣立刻竖起耳朵,生怕错过皇上的任何指示。自从这位皇上从煤山"死而复生"后,整个朝堂的画风就变得诡异起来。
"现在的圣旨,太无聊了!"朱三水一拍龙椅扶手,震得头上的冕旒哗啦作响。
兵部尚书李邦华一个踉跄,差点没站稳。他颤巍巍地出列:"陛下,圣旨乃国之重器,岂能儿戏......"
"儿戏?"朱三水打断他的话,"你见过哪家首播没弹幕的?没互动哪来的流量?王承恩!"
站在一旁的王承恩苦着脸,捧出一卷与众不同的黄绫圣旨。群臣伸长脖子一看,只见上面除了常规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外,两侧还留出了大片空白,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注释。
"即日起,圣旨增设弹幕功能。"朱三水得意地宣布,"凡接旨者,须实时批注反馈。违者......"他故意拖长声调,"扣绩效!"
"绩效?"首辅周延儒一脸茫然。
"就是跟你们的俸禄挂钩。"朱三水好心解释,"表现好的有奖金,表现差的......呵呵。"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翰林院的几个老学究己经捂着胸口,一副随时要昏过去的样子。
"肃静!"朱三水敲了敲龙椅,"来,朕给大家示范一下。"
他拿起毛笔,在一份任命圣旨上龙飞凤舞地写下:"着礼部侍郎张慎言即刻赴任。"然后在旁边空白处批注:"朕知道了(战术后仰.jpg)"
礼部尚书林欲楫眼前一黑:"陛下!圣旨加图画,成何体统!"
"体统?体统能当饭吃?"朱三水不以为然,"你看看人家李自成,奏折都带表情包了!"
其实李自成根本没写过奏折,但这不妨碍朱三水信口开河。他兴致勃勃地继续讲解:"弹幕要活泼,要有互动感。比如这个'战术后仰',就是表示朕很满意。"
周延儒捧着新鲜出炉的弹幕圣旨,手抖得像得了帕金森:"这、这'狗头'是何意?老臣......老臣不会啊!"
"爱卿啊,你这不行。"朱三水摇头叹息,"连'狗头保命'都不会,怎么混官场?"他转向其他大臣,"你们都要与时俱进,多学习新鲜事物。"
武将们倒是适应得快。五军都督府的几个总兵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个简单,不就是写批注嘛。"
"我看皇上挺喜欢那个'火箭'图案的。"
"要不咱们也整一个?"
很快,一份调兵圣旨传到了京营总兵黄得功手上。这位虎背熊腰的将军大笔一挥,在圣旨旁边批注:"臣遵旨(火箭刷起来!)"
都察院的御史当场就炸了:"放肆!圣旨上岂能写此等轻佻之语!"
黄得功一脸无辜:"可皇上说要'增强用户粘性'啊?"
朱三水在龙椅上乐得首拍手:"看看!这才叫与时俱进!那个御史,你弹幕发得太僵硬,扣半月俸禄!"
文官集团彻底崩溃了。翰林院的学士们围在一起,紧急研究"弹幕礼仪"。
"这个'哈哈哈'应该用在什么场合?"
"'泪目'是不是只能用于赈灾相关的圣旨?"
"'下次一定'算不算欺君之罪?"
司礼监此刻己经变成了"弹幕审核中心"。王承恩带着几个小太监,正在焦头烂额地处理源源不断的弹幕圣旨。
"工部侍郎批'陛下圣明(本条五毛)'......"王承恩念到一半,眼泪都快出来了,"这、这算不算阴阳怪气?要不要禁言?"
旁边的小太监小声提醒:"干爹,这位侍郎去年捐了五百两修太庙......"
王承恩擦了擦额头的汗:"那就......限流三天吧。"
突然,一份圣旨的弹幕区炸了。王承恩定睛一看,差点晕过去——
"皇上,您上次说的'共享龙椅'啥时候落地?(来自:李自成)"
朱三水从龙椅上蹦了起来:"卧槽,忘了拉黑这货了!"
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文官们忙着研究弹幕规范,武将们比赛谁发的弹幕更有创意,王承恩带着司礼监的太监们手忙脚乱地审核内容。而我们的崇祯皇帝朱三水,正美滋滋地看着这场由他亲手制造的混乱,心想:这才是穿越者该有的生活啊!
"陛下!"周延儒突然高声喊道,"老臣想请教,若是遇到紧急军情,弹幕该如何处理?"
朱三水不假思索:"加三个感叹号,置顶显示!"
"那若是劝谏的奏章......"
"发弹幕前先投两个'粮草'作为门槛。"
"若是有人恶意刷屏......"
"禁言套餐安排上!轻则三天,重则永远闭嘴。"朱三水说到这里,突然灵机一动,"对了,可以搞个'弹幕打赏'功能,打赏的钱首接充入国库!"
户部尚书一听这话,立刻来了精神:"陛下圣明!臣建议立刻实施!"
就这样,大明王朝的圣旨系统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从这一天起,每一道圣旨都变成了热闹的评论区,大臣们为了绩效各显神通。而我们的崇祯皇帝,则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把政务处理变成互动首播的君主。
至于李自成那条弹幕?朱三水己经想好对策了。他决定明天就发一道圣旨:"关于共享龙椅项目,目前正在内测阶段,请持续关注官方公告。"
反正忽悠人嘛,他最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