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榜后的第五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张经尘等一众新科贡生,心情忐忑地来到了皇宫之中。他们身着华服,头戴官帽,整齐地站在宫殿前的广场上,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的心情愈发焦急。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唐明皇李隆基的身影出现在了宫殿门口。他身穿龙袍,威严而庄重,缓缓走向众人。
“吾皇万岁!”张经尘和其他贡生们一同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宫殿。
“众卿平身。”李隆基面带微笑,挥手示意众人起身。
“谢陛下!”众人齐声回应,然后站首身子,目光紧盯着皇帝。
李隆基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摆了摆手。一旁的传旨太监见状,立刻走上前来,缓缓打开了一张圣旨。
张经尘心跳加速,他知道,今天殿试的题目就要揭晓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道圣旨,仿佛能透过纸张看到上面的字。
终于,圣旨完全展开,上面的题目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公孙宏开东阁赋。
会试考的是诗,殿试考的是赋。张经尘心中一紧,这个题目他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仔细思考起来。同时,他也在脑海中迅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知识,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公孙弘,这位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可谓是深谙官场之道。他深知一个人能否长久地享有富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名声。因此,公孙弘在担任丞相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声誉。
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开设东阁,专门用来招待宾客。这个东阁成为了当时各方人士汇聚的地方,公孙弘广纳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他的赏识和重用。
公孙弘的谦恭态度也让他赢得了众人的赞誉。他对待宾客总是彬彬有礼,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谦逊的作风使得西方人士对他赞不绝口,传颂着他贤相的美名。
正是因为公孙弘的好名声,他在官场上很少受到他人的攻击。即使偶尔有人对他提出质疑,也往往会被他的良好声誉所掩盖。最终,公孙弘得以在丞相之位上安享晚年,得到了善终。
然而,与公孙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之后的几任丞相。这些人性格乖戾,一旦登上高位,便与旁人疏远,不再像公孙弘那样广结人缘。他们的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最终因各种罪名而获罪。
更可悲的是,由于他们平日里与他人关系疏远,当他们遭遇困境时,竟然没有人愿意为他们求情。这些丞相的下场十分凄凉,与公孙弘的善终形成了天壤之别。
里清思路后,张经尘立马哪里毛笔,将桌上的白纸铺开,缓缓写道:
客有海上浴德。淄川养蒙。业因才进。位以经通。当汉皇之有道。登股肱于此公。顺天招物。德盛声崇。接士于衡门之下。起阁于相府之东。阳荣纳日。生风。尔其建高规。起崇制。檐宇深静。垣墙闲卫。取木非南涧之才。延宾乃北山之滞。访善不日。
就在张经尘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地写起文章的时候。这个时候其他的考生都没有动笔,张经尘一动笔,立马引起了唐黄李隆基的注意。一个太监马上就跑了过来,观看张经尘的内容。张经尘这个时候可不管那么多,继续写自己的文章。这个时候要是被太监干扰了,导致有滴墨的话,那整个殿试估计就得拍车尾了。
驯道以岁。其选器也。则收用而弃瑕。其进德也。则取材而远势。故能克遐厥声。休绩莫京。宴私则布衣韦带。自公惟脱粟菜羹。服之而德以廉耻。食之而心以和平。岂梁肉夏屋而宾实之名哉。则知厚内者德先。薄外者事理。身正则远怨。心邪则近耻。固恶盈而守冲。诚见足而知止。太常居甲第之日。丞相作封侯之始。是以作汉名相。惠音流畅。诚前哲之用心。岂后贤之觖望。及夫人殁政绝。阁废道休。俾马厩之是宅。奚人德之不修。言念于此。我心其瘳。故知道劣者事微。徇名者失实。奚量才之远近。宁比迹于劳逸。
(这个文章就是当年状元李琚的文章,今天拿来用下)。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张经尘便如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这篇文章,他轻舒一口气,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毛笔。然而,就在他刚刚放下笔的瞬间,一旁的太监便迅速地走过来,似乎准备立刻将试卷收走。
“公公且慢!”张经尘见状,连忙出言阻止道,“等墨迹稍干一些再收卷吧,以免弄污了试卷。”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那太监闻言,稍稍一怔,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赶忙说道:“哦,张公子所言极是,是老奴太心急了。那我便再稍等片刻吧。”说罢,他便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
张经尘看着那太监,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深知,此刻墨汁尚未干透,如果让他人随意触碰试卷,很可能会导致墨迹晕染,从而影响卷面的整洁。而这样的失误,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于是,张经尘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加快墨迹干燥的速度。他轻轻地抬起手,有节奏地扇动着周围的空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试卷尽快干燥。尽管他也不确定这样做是否真的有效,但在皇上还在上方注视着的情况下,他必须表现出自己的用心和努力,让皇上知道他渴望能尽早呈上这份试卷。
就在张经尘忙碌地扇动空气时,他忽然注意到周围还有许多人尚未开始动笔。这些人原本都在埋头苦思,此刻却不约而同地抬起头,将目光投向了己经完成试卷的张经尘。他们的脸上露出惊讶和焦虑的神色,额头上的汗水也在不知不觉中渗了出来。
十来分钟后,等墨迹都干了,张经尘让边上的公公将试卷送到了陛下的跟前。这是今天的第一份试卷,陛下看的很仔细,细细品味着。
“不错,笔锋苍劲有力,文章优美而又言之有物。后面要是没有比这更好的话,就可以点为状元”唐皇李隆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