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盛唐开始建立世家
从盛唐开始建立世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从盛唐开始建立世家 > 第47章 崔九堂前几度闻

第47章 崔九堂前几度闻

加入书架
书名:
从盛唐开始建立世家
作者:
经尘居士
本章字数:
4566
更新时间:
2025-05-14

为了提高雪花盐的知名度,张经尘想到的办法,就是前期先免费送一些给师尊同僚好友。

张经尘想了想,又给自己在翰林院的同僚都送了一份雪花盐。当然最先送的是张九龄,其次是关系比较好的摩结和少伯。最后才是其他人。

目光回到长安城的知味斋,门口总算来了一个富贵人家。

看到100两银子一斤的食盐,好奇地进店看了看,目光瞬间被精美的白瓷给吸引了,看到上面状元公的题示,立马就想买了。

“小二,你们店里就这么一点雪花盐吗”富贵人家问道。

“这个产量十分的低下,一天也就十来斤。”小二道。

“那全部给我包起来吧”富贵人家道。

“客官,店里有规矩,每个客人一天只能购买一罐”小二道。

“哦,你看我有十多个仆从,他们每人都购买一罐,这样不会坏了你家的规矩吧”富贵人家问道。

很快,知味斋第一天十罐雪花盐,因为包装的精美,人家冲这包装去的,全部给购买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之中突然有一个眼尖的人高声喊道:“看呐,那不是刚才的富贵公子吗?”众人闻言,纷纷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衣华服、气宇轩昂的男子正站在不远处,正是之前在知味斋门口出现过的那位。

“原来他就是催九啊!”有人惊叹道,“我听说他可是五姓七望中的崔家人呢,他们家族在朝中可是有很多人担任官职的。”

“是啊,不过听说他们家之前也受到过女皇的打压,日子不太好过呢。”另一个人附和道。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家应该是挺过来了。”又有人插嘴说,“毕竟这天下的世家虽然被女皇打压得很厉害,但要真的没落,那恐怕还得等到以后的黄巢起义呢。”

“黄巢起义?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啊?”有人好奇地问。

“那可还有一百六十多年呢!”先前说话的人回答道。

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崔九公子买光了知味斋雪花盐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地在人群中传开了。

“什么?他把雪花盐都买光了?”

“那可是一百两银子一斤啊!这雪花盐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他如此大手笔?”

众人对这昂贵的雪花盐充满了好奇,都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盐,竟然能卖出如此天价。的。

崔九,要是张经尘在这里的话,立马就想到以后一首很出名的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老板,老板怎么这么早就 关门了”一个路说说道。

“雪花盐买完了,要的话明天再来”小二说道。同时挂起了打烊的牌子。

此时的长安城崔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府内正上演着一场盛大的歌舞宴会。

在这喧嚣的氛围中,年轻的崔九兴奋地跑到父亲面前,手中捧着一个罐子,满脸得意地说道:“爹,您快看看我弄到了什么好东西!”

此时的崔九尚未像几十年后的杜甫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声名远扬,但他那充满朝气的脸庞和灵动的眼神,己透露出他的聪慧与机智。

崔家主微笑着看向儿子手中的罐子,点头称赞道:“嗯,这罐子确实不错,不过咱们家什么宝贝没有,倒也不缺这么一个罐子。”

崔九见状,赶忙将罐子递到父亲面前,急切地解释道:“爹,您再仔细瞧瞧,这罐子上面可有字呢!”

崔家主闻言,好奇地接过罐子,定睛一看,果然发现罐子表面刻有一些文字。这种在瓷器上写字的做法,在当时还颇为罕见,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

“哦?在瓷器上写字,倒是挺新鲜的。”崔家主一边端详着罐子,一边自言自语道,“来,给我看看。”

崔九连忙将罐子递给父亲,崔家主小心翼翼地接过,仔细观察起上面的文字来。

过了一会儿,崔家主突然疑惑地问道:“这罐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感觉挺重的。”

崔九笑着回答道:“哦,爹,这里面装的是雪花盐,是一种非常漂亮的盐哦。不过,我主要是看这罐子漂亮才买下的。”

崔家主也没有再说什么,自己的儿子什么德行他最清楚了。他打开一罐雪花盐,看了看,闻 有闻,再有手搓了搓,最后放到嘴巴里面尝了下,道:“这盐不错,以后多买点放家里,以后家里就改用这种盐了。”崔家主显然对盐的价格不关心,虽然知道贵点,但再贵自己也可以吃的起。

长安城,繁华热闹,人来人往。在这座城市的一角,几个来自外地的盐商正围坐在一起,进行着一场聚会。

“听说,城里出了家盐铺子,里面的盐卖得可真是贵啊!”山西盐商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哦?有多贵?”陕西盐商好奇地问道。

“100两一斤!”山西盐商的回答让在座的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100两一斤?这不是天价吗?有人会买吗?”陕西盐商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还真有人买呢!”甘肃盐商插嘴道,“我听说有人一次就买了10斤呢!”

“10斤?”众人纷纷惊叹,“这得花多少钱啊!”

“听说是因为那家盐铺子用瓷罐装盐,人家看着罐子漂亮,就买了。”甘肃盐商继续说道。

“原来是这样……”众人恍然大悟。

“那我明天也去买点。”山西盐商突然说道。

“你也要去买?”众人都有些诧异。

“对啊,这么特别的盐,我也想尝尝。”山西盐商笑着解释道。

“那你可得去早点哦,听说那家盐铺子一天也就卖10斤,产量出不来呢。”扬州盐商提醒道。

“什么盐产量这么低啊?难道都是银子做的不成?”有人开玩笑地说道。

“这个可比银子贵多啦,估计是金子做的吧!”另一个人附和道。

“哈哈哈哈……”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贵的东西,普通百姓肯定是买不起的,对我们的销量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山西盐商说道。

“嗯,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生意就好。”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一天十斤的量,放在长安城连个水花都翻不出来。但是大家的好奇心出来了,明天都准备让下面的人去买100两一斤的盐来看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