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 第85集 传承与创新

第85集 传承与创新

加入书架
书名:
从打工妹到女总裁
作者:
离翁随笔
本章字数:
4678
更新时间:
2025-05-26

圆氏集团总部的"跨代际实验室"里,圆圆看着张小雨和00后管培生林夏争论得面红耳赤。前者坚持在智能养老设备中保留实体按键,后者主张全语音AI交互,全息投影里的设计稿在两种方案间来回切换,仿佛一场无声的拔河。

"停。"圆圆笑着按下暂停键,指尖在虚拟屏幕上画出第三条曲线,"为什么不试试'双模式切换'?让老人们既能按熟悉的按钮,也能和AI聊天解闷。"她转头看向林夏,"知道我们第一代智能插座为什么留着物理开关吗?因为有位独居老人说,摸着开关的凸起,才觉得这东西是'活着的'。"

林夏恍然大悟,快速敲击键盘调整模型。张小雨看着屏幕中逐渐成型的设备,突然想起十年前自己力推元宇宙项目时,圆圆也是这样用"双轨测试"教会她平衡的智慧。实验室的智能灯光自动调暗,模拟出黄昏的暖色调——这是圆圆特意设置的"灵感时段",据说能让不同代际的思维更好地交融。

"传承不是复制,创新也不是颠覆。"圆圆从陈列柜中拿出1998年的智能助听器原型,外壳上还留着手工打磨的痕迹,"当年我们为了让设备更轻便,几乎拆遍了市面上所有助听器。但最后让用户真正感动的,是在耳模里刻上的小太阳图案——那是听障儿童重获声音后,第一个想看见的东西。"

每周三的"代际咖啡时间"是圆氏的传统。这一天,高管办公室的智能旋转门会变成开放式吧台,60后CTO和95后程序员共享手冲咖啡,70后市场总监向Z世代实习生请教短视频运营。圆圆坐在角落,看着林夏用AR眼镜给老工程师演示虚拟产品发布会,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行业展会时,抱着样机在展台前紧张到发抖的样子。

"圆董,您看这个!"林夏突然举着手机凑过来,短视频平台上,#用爷爷的电路板做首饰#的话题播放量己破亿,年轻人们用废旧电子元件制作复古风饰品,评论区满是"原来科技可以这么浪漫"的留言。张小雨看着数据,若有所思:"我们是不是可以推出'科技传承'系列,把老设备的经典元素融入新产品?"

圆圆转动着手中的智能徽章——那是用2008年危机时的电路板碎片制作的,"还记得我们的'时光胶囊'计划吗?把历年报废设备的核心元件保存下来,现在看来,它们该派上用场了。"她调出全球供应链地图,"通知巴西工厂,启动'旧元件新生'项目,让当地工匠和工程师合作,把废旧芯片做成纪念品,利润全部捐给科技梦想教室。"

在杭州的未来科技城,圆氏新成立的"Z世代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圆圆看着戴着VR眼镜的年轻人在虚拟空间里搭建元宇宙公益展厅,突然被一个扎着脏辫的男生拦住:"圆奶奶,我们想做个'数字传家宝'项目,让年轻人用区块链保存祖辈的手艺视频,您觉得行吗?"

"为什么叫我奶奶?"她笑着接过男生递来的设计稿,看见里面有剪纸、刺绣、甚至爷爷的修车笔记,"西十年前,我母亲临终前想把绣花样板数字化,可惜当时技术不够。这个项目不是可行,是必须做。"她掏出智能徽章在合约上盖章,"需要什么支持,首接找张总,她当年可是把元宇宙项目从坑里拉出来的人。"

回到上海总部,圆圆走进"文化基因库"。全息投影自动扫描她的虹膜,调出1985年至今的所有企业文档:从手写的第一份用户道歉信,到2025年的《科技白皮书》。她停在2010年的"员工创意提案"前,那是一个叫王工的工程师画的智能宠物喂食器草图,后来成为公司第一款爆品。

"张小雨,"她拨通视频电话,对方正在深圳考察智能硬件创客空间,"记得把'创意马拉松'升级为年度赛事,允许员工用10%的工作时间做'无用但有趣'的项目。当年我父亲在车间设'异想天开角',才有了后来的智能插座。"

暮色中,圆圆站在总部大楼的屋顶花园,看着张小雨和林夏并肩走来。前者穿着剪裁利落的西装,后者戴着印有电路板图案的棒球帽,却同样在胸前别着那枚代表传承的智能徽章。远处,黄浦江面的智能货船正在编队航行,灯光勾勒出"传承·创新"的字样。

"知道我为什么坚持让管培生从生产线做起吗?"她指着楼下的智能工厂,机械臂正在组装新一代智能养老设备,"因为只有亲手摸过电路板的温度,闻过焊锡的味道,才能真正懂得——我们的产品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连接人心的桥梁。"

林夏突然指着天空,一群蒲公英形状的智能飞行器正在编队掠过,那是青海的孩子们寄来的毕业礼物。圆圆看着它们消失在晚霞中,想起谢峰说过的话:"传承就像蒲公英播种,既要让种子保持原有的基因,也要让风带它们去新的地方。"

张小雨递来一份文件,是新制定的《跨代际创新公约》:"我们设立了'双导师制',每个新项目组必须有60后和95后共同担任负责人。"她指着其中一条,"还有这个'反常识日',鼓励年轻人挑战现有流程,比如今天就有团队提出取消绩效考核中的'客户满意度'指标,改用'情感联结指数'。"

圆圆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公约封面的图案上——那是用初代智能插座的电路图和最新的元宇宙代码交织而成的花纹。她突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与创新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像DNA的双螺旋结构,在缠绕中螺旋上升。

夜幕降临时,总部大楼的外墙上,历代产品的光影秀正在上演。从1985年的智能插座到2045年的脑机接口设备,每个画面切换时,都有蒲公英的绒毛轻轻飘过。圆圆知道,在某个角落,某个年轻人正在为明天的科技兴奋难眠,就像西十年前的自己,在弄堂的台灯下,用镊子夹起第一颗电阻。

而她,作为这场科技传承的守灯人,终于可以放心地看着新一代接过火炬。因为她知道,当"温度"成为不变的基因,当"创新"成为本能的呼吸,这个企业就永远年轻,永远充满让世界变得更温暖的力量。

风从黄浦江面吹来,带着的气息。圆圆摸了摸胸前的徽章,它正在根据周围人的情绪轻轻振动——那是无数颗年轻的心在跳动,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着永不熄灭的火种。

(待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