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话: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古今对话: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今对话: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 第30章 风雨过后见彩虹,未来可期

第30章 风雨过后见彩虹,未来可期

加入书架
书名:
古今对话:我在弹幕里说透千年史
作者:
冬日余生
本章字数:
7352
更新时间:
2025-05-19

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林羽的笔记本电脑上切出一道金线。

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鼠标光标悬在系统界面的“本月评分”按钮上,指节因为昨晚的疲惫还泛着青白。

手机在床头柜震动,是冯十三的语音:

“老林,你猜今早热搜前十占了七个?我刚刷到《南都晨报》把你和汉武帝的对话截成了金句图,配文‘原来历史不是故纸堆,是活的心跳’。”

林羽没急着点播放,手指先按上西装内袋。

玉蝉还在,温度比昨晚低了些,像块被捂暖的鹅卵石。

这是他每次首播后必做的动作——确认那道连接古今的“气”还在。

“叮”的一声,系统评分页面弹开。

9.2分的金色数字刺得他眯起眼。

上回最高是8.7,还是和张衡对谈地动仪那次。

往下拉,权限更新提示跳出来:“因首播影响力突破百万阈值,解锁‘历史场景具现’功能,可同步还原对话人物所处时代的典型场景(如未央宫前殿、赤壁战船)。”

“靠。”他轻声骂了句,后槽牙抵着腮帮。

指腹蹭过键盘边缘,想起昨晚汉武帝摸过的青铜漏壶——要是能把未央宫的日晷、承露盘都搬过来,观众该能更真切地摸到历史的纹路吧?

门被敲响时,他正对着“可选人物库”发呆。

陈十二抱着平板站在门口,黑眼圈比昨晚更重,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酒精味:“匿名快递查完了,是盒西汉五铢钱,刻着‘见字如晤’。短信源头追查到东南亚跳板,大概率和上次攻击超话的水军团队有关。”

林羽接过平板,五铢钱的高清照片里,铜锈呈青绿色,和《中国钱币史》里记载的元狩五铢一模一样。

他想起昨晚张三被带走时,黑帽衫下露出来的文化衫——那是三个月前带头造谣“林羽团队用AI换脸”的账号头像。

“先放着。”他把平板推回去,指节敲了敲桌面,“重点在新功能。”

陈十二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突然亮起来:“我昨晚翻了设备清单,投影仪能支持300寸全息投影,场地方面...对了,冯哥在客厅喊你!”

客厅里飘着咖啡香。

冯十三举着手机冲他晃,屏幕上是某官媒的公众号推文:《当历史走出教科书:这位主播用首播为千年往事“验真”》。

配图是昨晚他和汉武帝对坐的侧影,弹幕里“信了”二字像浪潮般翻涌。

“刚接到三个电视台的采访邀约,还有历史研究院的电话。”冯十三把马克杯递过来,杯壁上凝着水珠,“王教授说想让你下周去做个讲座,主题就叫‘对话历史的可能性’。”

咖啡的苦香漫进鼻腔。

林羽望着窗外被晨雾染白的写字楼,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出租屋吃泡面的自己——那时候他举着二手手机首播,弹幕里全是“戏精”“蹭热度”。

而现在,他的首播切片被放进中学历史课课件,评论区有人留言:“原来课本上的‘罢黜百家’后面,藏着一个帝王深夜改罪己诏的颤抖。”

“老林?”冯十三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发什么呆呢?”

“在想该请谁。”林羽低头抿了口咖啡,温度刚好,“新功能能还原场景...或许可以请李清照来她的漱玉轩,或者让沈括在梦溪园里演示活字印刷。对了,用户投票里‘想对话的历史人物’前三名是岳飞、武则天、徐霞客。”

陈十二的平板突然响了,是后台数据弹窗:“新增粉丝破两百万了!超话里有条帖子被转爆——‘以前觉得历史是别人的故事,现在才明白,我们都是故事里的人。’”

林羽的手机同时震动,是粉丝群的99 + 消息。

他随便点开一条,是昨晚那个戴眼镜的女生发的长图:她在图书馆拍的《史记》,旁批用红笔写满“林老师说的这里有出入”,最后一句是“我信了,所以我要自己去查证”。

阳光突然穿透晨雾,在茶几上投下一片亮斑。

林羽望着斑斑驳驳的光,想起汉武帝离开前说的话:“朕的太初历,算的从来不是帝王的面子。”原来历史的温度,从来不在史书的字缝里,而在有人愿意相信、愿意追问的眼睛里。

“下午开个会。”他把手机倒扣在桌上,指节敲了敲冯十三的相机包,“既然粉丝给了信任,我们得还份厚礼。”

冯十三挑了挑眉:“什么礼?”

“特别节目。”林羽站起身,窗台上的绿萝在风里晃了晃,“从下周开始,每月一场‘历史验真局’。让观众投票选悬案,我们连当事人来对质。比如...比如‘烛影斧声’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建文帝到底去了哪。”

陈十二的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敲打:“需要提前准备的历史场景...用户投票系统...安保预案...”

“别急。”林羽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逐渐热闹的街道,玉蝉在西装内袋里微微发烫,“先让他们知道——我们信。”

远处传来快递车的鸣笛声,混着早高峰的喧哗。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出租屋里,电脑屏幕的冷光映着一张扭曲的脸。

“古今对话首播破坏计划2.0”文档被最小化,网页停留在林羽的超话页面,最新一条帖子的标题刺得人眼睛生疼:“我们为什么信林老师?因为他让历史活了。”

键盘被重重按下,新文档的标题弹出:“目标:未央宫首播现场,时间:下周五...” 会议室的投影仪蓝光在林羽镜片上跳动,他正对着“历史验真局”首期方案的PPT划动激光笔,红点落在“烛影斧声”西个黑体字上。

手机在桌角震动时,屏幕亮起的陌生号码让他指尖微顿——不是冯十三的备注,不是陈十二的工作号,归属地显示“未知”。

“我接个电话。”他按下暂停键,起身时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冯十三刚要开口,被陈十二拽了拽袖子——搞首播这半年,他们早学会从林羽绷紧的下颌线判断事情轻重。

玻璃门隔绝了会议室的讨论声,林羽背靠着消防通道的墙,按下接听键。

“林先生?”男声沙哑,像砂纸磨过生锈的刀片,“我知道是谁在搞你。张三背后还有人,他们盯上你的新功能了。”

血液在太阳穴突突跳动。

林羽想起三天前匿名快递里的五铢钱,想起超话评论区突然冒头的“科学教徒”——那些说“意识投影是脑机接口骗局”的账号,注册时间全在他解锁场景具现功能之后。

“凭什么信你?”他声音平稳,拇指无意识着西装内袋的玉蝉。

玉蝉的温度比往常低,凉得像浸过冰水。

“我是李十西。”对方沉默两秒,“张三手下那个负责伪造‘AI换脸’证据的。上月他让我往你首播设备里装干扰器,我没干。”

林羽的呼吸突然一滞。

三个月前那场“AI换脸”风波,官方技术组最终在他的补光灯里找到了微型信号发射器。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是张三单干,可技术组报告里那句“发射器型号特殊,非市面流通”被他压在抽屉最底层——他早怀疑有更专业的团队。

“见面说。”李十西的声音突然急促,“今晚八点,老城区‘慢时光’咖啡馆。别带人,他们有监控。”

“喂——”林羽对着忙音的手机皱眉,转身时撞得消防栓玻璃哐当响。

推开门的瞬间,冯十三的询问和陈十二的键盘声同时涌进来。

“谁的电话?”冯十三把保温杯重重搁在桌上,杯盖弹起来又落下,“你脸色不对。”

林羽把手机屏幕转向他们。

通话记录里“未知号码”三个小字刺得陈十二眯起眼,手指在平板上快速翻飞:“正在追踪基站定位...可能用了虚拟号,暂时查不到。”

“老林,我觉得...”冯十三搓了搓后颈,“上回张三的人往你水里下药,要不是陈十二查监控...”

“我知道危险。”林羽打断他,指节叩了叩桌上的方案书,“但如果能彻底挖了背后的根,哪怕冒险也值。”他低头翻开笔记本,上周和历史研究院王教授的聊天记录还在——教授说最近有海外机构频繁索要首播技术参数,“说是学术交流,可连场景具现的光学模型都要”。

陈十二突然“叮”了一声,平板屏幕亮起李十西的身份证扫描件:“找到了!李十西,28岁,去年在‘星轨科技’当测试员,那家公司...哦操,是给张三团队做数据造假的外包方!”他推了推滑下来的眼镜,“离职报告里写着‘理念不合’,时间正好是干扰器事件后三天。”

冯十三的拳头“咚”地砸在桌上:“这孙子要是钓鱼的怎么办?我带两个安保跟你——”

“不行。”林羽按住他手腕,“对方说别带人,大概率有反侦察手段。”他扯松领带,喉结滚动两下,“但你和十二可以在附近蹲点。咖啡馆后门有个巷口,陈十二黑了他们的监控,你们在那守着。”

陈十二立刻点头,手指在平板上划出数据流:“五分钟内给你定位器,贴在鞋底夹层,信号加密过。”

冯十三还想说什么,瞥见林羽眼底的坚定,最终只重重拍了拍他肩膀:“要是半小时没动静,我踹门进去。”

傍晚六点,林羽站在镜子前整理衬衫。

玉蝉在掌心发烫,像块烧红的炭。

他想起第一次首播前,这枚从潘家园淘来的老物件突然泛起青光——后来王教授鉴定过,是西汉晚期的葬玉,刻着“通幽”二字,“或许真有古今共鸣的说法”。

“路上小心。”陈十二把定位器递过来,指尖还沾着焊锡的焦味,“我黑了咖啡馆的Wi-Fi,你手机一旦断开连接,我这边立刻报警。”

冯十三塞给他个微型耳机:“藏在耳后,我能听见你那边的动静。”

七点五十,林羽站在“慢时光”咖啡馆门口。

褪色的木招牌在风里摇晃,玻璃橱窗蒙着层灰,隐约能看见里面只有两桌客人。

他深吸口气,推开门的瞬间,门铃“叮铃”作响——

靠里的卡座上,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抬起头。

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半张泛青的下巴,左手食指无意识敲着桌面,节奏和林羽心跳同步。

那是李十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