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的风还未停歇,议事厅内却己挤满了人。
林瑶刚刚送走专员,转身回到厅中,便看见李老汉、王大娘和几个村里的老人己经坐在长桌旁。她正要开口说话,门外的脚步声却越来越密集,紧接着,一群村民鱼贯而入,将原本就不算宽敞的大厅挤得满满当当。
“林姑娘!”王大娘第一个站起来,声音里带着激动,“我们听说你要进宫了?”
林瑶一怔,眉头微蹙:“消息怎么传得这么快?”
“你把诏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门口。”一个年轻后生挠头笑道,“我一眼就认出那是官家的东西,立刻就告诉大伙儿了。”
李老汉轻咳一声,沉声道:“林姑娘,你说吧,咱们石岭村能不能没有你?”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脸上写满了期待与不安。
林瑶沉默片刻,缓缓走到主位坐下,将那封诏书轻轻放在桌上。
“朝廷确实召我进宫。”她抬眼环视众人,“但去不去,我还没决定。”
“你当然要去!”王大娘急了,几步上前,“你可是我们的恩人!这村子能有今天,全靠你一人撑起来的!进宫是好事,多少人梦寐以求都求不来呢!”
“可……”林瑶刚想说什么,却被另一个妇人打断了。
“林姑娘,你不该犹豫。”那妇人红着眼眶,“去年我家孩子病重,是你用灵泉水救了他;今年春荒,是你带头种粮,让我们一家没饿死。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的主心骨。你现在说不走,我们都信你;你说要走,我们也信你。只要你一句话,我们全都听你的。”
人群一阵骚动,接着一个个站出来表态。
“林姑娘去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你要是进了宫,记得给我们石岭村争口气!”
“你放心走,小桃我们会照顾好,村子也不会出事!”
林瑶望着一张张真诚的脸,心中翻涌起复杂的情绪。
她知道这些人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地信任她、依赖她。可也正因为这份信任,她才更不敢轻易做决定。
她低头看着手边的诏书,手指无意识地着纸角。
“你们都知道进宫意味着什么吗?”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厅安静下来。
“那不是去享福,也不是去当官。”她抬起头,目光坚定,“那是去面对更大的风雨,是去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不怕自己吃苦,但我怕——”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脆弱,“我怕我走了之后,你们的日子会变难。”
话音刚落,角落里忽然传来一道稚嫩的声音。
“娘亲去做大事吧,我会乖乖等你回来。”
林瑶猛地转头,只见小桃不知何时站在门口,小小的身影被灯光拉得很长。她踮起脚尖,扑进母亲怀里,紧紧抱住她的腿。
“我不怕,因为我知道娘亲最厉害。”小桃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娘亲说过,要做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那才是最有意义的。”
林瑶眼眶瞬间。
她蹲下身,将女儿抱在怀里,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
“小桃真懂事。”她低声说,声音有些哽咽。
王大娘见状,忍不住抹了把眼角:“林姑娘,你就放心去吧。小桃有我们在,村里的一切也有我们在。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现在轮到我们来守着这一切了。”
李老汉也站起身,拍了拍胸脯:“林姑娘,我和几个老兄弟商量过了,若你真要走,我们就成立个临时管事小组,轮流照看灵泉和田地。你不在的日子,我们不会让任何人动石岭村一根毫毛。”
林瑶看着他们,心头一阵滚烫。
她终于明白,自己早己不是那个孤身一人、被婆家赶出门的寡妇。她有了这个村子,有了这些愿意为她赴汤蹈火的人。
可是……
她还是不能轻易答应。
“谢谢你们的信任。”她缓缓起身,走向窗边,“可我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好好想想。”
众人默然。
没有人再催促,也没有人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们只是静静地站着、坐着,等待着她的决定。
夜色渐深,议事厅内的灯火仍未熄灭。
林瑶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握着那份诏书,望着满天星斗,思绪翻涌。
她不知道宫中等着她的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
但她知道,无论她做出怎样的选择,石岭村都会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林姑娘!”一名年轻的猎户冲进门来,脸色苍白,“不好了!村口发现陌生人鬼鬼祟祟,像是……像是陈府的人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