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前惊变
第一章 石前惊变
正德十八年霜降,施家村西头的老槐树下积着半尺厚的枯叶。十六岁的施念念攥紧衣角,指节泛白,盯着爹娘身后那顶青布小轿——轿角垂着的红绸穗子,在冷风中像滴血的伤口。
“二赖子都二十九了,比你爹小不了几岁!”施母捏着帕子抹泪,话里却全是算计,“人家肯出十两银子,够给你弟置两亩水田了。”
施念念盯着娘鬓角的银簪,突然想起三天前在灶间听见的对话。爹说“女娃娃早晚是别人家的”,娘说“老二开春要去镇上念书,束脩银子得凑齐”。原来从那时起,他们就把她当成了换银子的物件。
“我不嫁!”她退后半步,脚跟抵在冰凉的青石上。这块石头不知磨平了多少代人的鞋底,此刻却硌得她心慌。王二赖的脸在脑海里浮现,酒糟鼻、黄板牙,还有村里传言他去年打死发妻的凶相。
施父的巴掌劈下来时,她本能地偏头。耳际生疼,嘴角尝到腥甜,却听见爹骂道:“不识好歹!你娘生你时血崩,半条命换的你,如今连这点孝心都没有?”
这话像根毒刺扎进心口。原来恩情从来不是白给的,是要拿她的一辈子来还的。人群外传来驴车的吱呀声,她突然想起前世在博物馆看见的明代婚书——原来几百年前的女子,真的可以像牲口一样被买卖。
转身的瞬间,鞋底在青苔上打滑。她踉跄着撞向村口的镇石,那是块磨盘大的青石,传闻能镇住邪祟。可此刻在她眼里,不过是块能让她解脱的硬石头。风声在耳边呼啸,鼻尖即将触到石面时,腰间突然缠上一道有力的胳膊,带着松墨的清香。
“姑娘!”清润的嗓音惊飞了槐树上的寒鸦。施念念抬头,撞见一袭洗得泛白的青衫,领口磨出的毛边被人仔细缝过。少年书生的眼睛像浸了秋露,握着她手腕的手指修长,虎口却有层薄茧——大概是握惯了毛笔,却也帮家里做过农活。
“苏秀才?”围观人群里有人惊呼。施念念想起村西头的破祠堂,总见这书生借着天光读书,穿得比叫花子体面些,却连束脩都凑不齐,靠给人抄书换米。
“施大叔,”苏明远松开手,却挡在她身前,脊背挺首如青松,“《大明律》有载,诸命妇及庶,毋得受财改嫁。令爱尚未及笄,这门亲事......”
“关你屁事!”施父撸起袖子,“你个穷酸秀才,还想管老子家里事?”
苏明远不退反进,从袖中摸出半卷文书:“这是令爱在土地庙立的身契,按律年满十六可自立户籍。若施大叔执意逼婚,学生明日便去县里击鼓。”
施念念浑身一震。她记得三天前苏明远曾叫住她,说“若有难处,可来祠堂寻我”,原来早帮她备好了退路。此刻书生的背影单薄,却像座山挡住了寒风,挡住了爹娘的骂声,也挡住了那顶要载她进火坑的花轿。
暮色渐浓时,人群终于散去。施念念蹲在河边洗去脸上的血渍,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苏明远捧着个粗布包裹,里面是两套旧衣、半升糙米:“暂时去祠堂住吧,我......我睡柴房。”
河水倒映着两张年轻的脸,一张写满劫后余生的惶惑,一张藏着不自知的温柔。远处传来梆子声,戌时三刻,正是前世她在实验室调配豆乳的时间。此刻指尖划过粗糙的陶碗,她突然想起豆坊里的石磨——或许,这一世的生路,就藏在这磨盘的转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