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砚秋站在田埂上,望着新栽下的茶树苗在晨光中轻轻摇曳。露水还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气息。他低头看了眼手腕上的系统界面,目光落在“茶叶种植指南”一栏,心中己有决断。
“承志哥,召集所有人,今天要开会。”他对一旁的柳承志说道。
柳承志点头应下,转身去通知工人们。
不多时,众人陆续聚集在茶园边的小屋前。有经验的老农、刚加入的新手,还有负责采买和运输的村民都来了。柳砚秋站在木台上,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我们这片茶园己经种下,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茶叶品质。”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疑问。”柳砚秋继续道,“我们的茶叶能不能卖出好价钱?会不会被其他茶庄压价?这些我都明白。但要想让我们的茶叶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出改变。”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本从系统兑换出的《现代茶叶种植与加工手册》,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图示说:“这是我从山外带来的新技术,包括施肥方法、采摘技巧,还有制作工艺上的改进。”
一位年长的老农皱眉道:“少爷,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茶的,突然改法子,怕是会适得其反。”
“您说得对。”柳砚秋点头,“所以我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再结合这套技术进行调整。”
老农沉吟片刻,抬头道:“我倒是听人说过,用一些草木灰混着豆饼渣肥地,能让茶树长得更旺。”
柳砚秋眼前一亮:“这个方法很好,我们可以尝试。”
随后,他将书页分发给几位老农传阅,并组织了一场讨论会。众人围坐在小屋内,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有人提到不同季节的采摘时间会影响香气,也有人说起如何判断茶叶发酵的程度。
柳砚秋认真记录,并在脑海中快速整理出一套可行的改进方案。
第二天清晨,他便带着几名经验丰富的工人来到试验田,亲自示范新的施肥方法和采摘技巧。
“看好了。”他拿起铲子,在茶树根部挖出一个小坑,放入混合好的草木灰与豆饼渣,“每株施一次,间隔半个月。”
接着,他又演示了如何精准采摘嫩芽:“只取一心二叶,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
工人们在一旁认真观察,不时提问。柳砚秋一一解答,并安排他们轮流练习操作。
几天后,第一批按照新方法施肥和采摘的茶叶进入加工环节。
柳砚秋回到棚屋,调出系统中的茶叶加工知识库,反复研究不同的杀青、揉捻、干燥方式。他决定尝试一种新型的低温慢烘工艺,以保留更多香气。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工人们习惯了传统的高温快烘,一时难以适应新方法,甚至有人质疑效果。
“少爷,这法子会不会太慢了?咱们还得赶着出货呢。”一名工人忍不住抱怨。
“别急。”柳砚秋安抚道,“茶叶品质才是根本。如果只是快,却失去了风味,那卖不出好价钱。”
他亲自监督每一道工序,调整温度、时间、湿度,确保茶叶在最佳状态下完成加工。
终于,第一批采用新工艺的茶叶出炉了。色泽翠绿,香气清雅,入口回甘。
柳砚秋捧起一杯热茶,轻抿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可以了。”他低声自语。
为了验证效果,他特意请来几位品茶师进行盲测。几位老茶客细细品尝后,连连点头。
“这茶……比市面上的普通绿茶多了几分层次感。”一位白须老者赞道,“尤其是这股淡淡的果香,很特别。”
柳砚秋心中一动。果然,正如他在系统中看到的那样,某些草药提取物可以增强茶叶的香气,而这种香气正是未来打造品牌的关键。
他立刻记下配方,并准备在下一季种植时加入适量的草药肥料进行试验。
与此同时,他安排将部分茶叶送往周边城镇试销。反馈很快传来——不仅销量不错,价格也比以往高出两成。
消息传回村里,众人欢欣鼓舞。
“少爷真有本事!”李家的年轻人兴奋地说,“我还想跟着学!”
柳砚秋看着他,笑着点头:“行,你先从基础做起,慢慢来。”
夜幕降临,柳砚秋独自坐在田边,望着满天星斗。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淡淡茶香。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就在这时,系统界面忽然跳出一条提示:
【商城更新:珍稀紫红叶茶种即将到货,仅限十株。】
他心头一震,想起前几天在种植过程中发现的那一株叶子泛紫红的茶树苗。难道……
他站起身,快步走向那片标记区域。月光下,那株茶树依旧挺立,叶片微微泛红,仿佛蕴含某种特殊能量。
柳砚秋蹲下身,轻轻抚摸叶片,眼神逐渐坚定。
“看来,是时候换一批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