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有一张二阶广陵弓弩营,不过因为是弓弩兵,所以还需要两张图纸才能交易。”
江流从市场上挑选了两张养猪场图纸发过去。
对方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
结束交易后,江流又翻看一圈,决定继续等。
其他图纸虽然也不错,但还不足以让他心动,如今获取兵营图纸的难度越来越大,他得做到利益最大化才行。
拿出交易得来的三张图纸,江流划定好区域,选择使用。
与此同时,在领地东侧新扩充的区域内,青囊医馆拔地而起,其占地面积两千平方米,和一个小型乡镇医院差不多。
医馆的建造动静很大,因为牵扯到所有人的看病问题,所以引发的讨论也多。
“卧槽,咱们武城真牛逼,每隔几天都有新建筑落成,前两天是辣椒园,今天更猛,首接建了一座医馆。”
“你们快看公告栏,这次的青囊医馆每天能够治疗五百人,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排队问题。
上次发烧,硬生生拖了十天,最后排到我,病也好了,可怜我十天没有工作,现在只能吃土。”
“领主大人牛逼!!”
一群人大呼小叫,绝大多数都是现代人。
其他朝代的百姓相对拘谨一些,只是好奇地看着。
相比之下,他们的幸福感要比现代人高出许多。
现代人知道好日子是什么样,虽然因为穿越久了,以前的种种仿佛一场梦境,但毕竟体验过。
他们不一样,如今的生活己经远远超过想象,反而更加珍惜。
因为青囊医馆还没对外营业,一群人不敢进去,只是在门口围观,随着财税科吏员前来,又很快散去。
……
七月底。
无溪郡一处隐秘的情报据点。
两名青年先是左右观察,然后七拐八拐走入一片密林。
到了这里,两人才放下心。
其中一人开玩笑地说道:“这次有没有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的确有,而且价值五百银币!”另一人强忍着激动,手里死死攥着一张纸。
“你找到村级势力了?而且还是有攻略价值的村级势力?”
“根据护墙高度,应该是村级九阶,守卫力量不到三千,具置不能告诉你。”
“你这次发财了啊,五百银币,相当于普通人辛辛苦苦工作五年,我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两人精通绘画,方向感很强,所以才想着进入情报科,通过刺探情报来获取高额报酬。
“等领到奖励,我打算先在城里买套房子,就是这次新建的民居,两个月就能建成。
等买了房,大概还能剩下一百五十枚银币,然后在家躺平!
刺探情报虽然报酬高,但风险也大,前几天差点被一群流寇砍死。”
“不和你说了,我先去据点汇报情况。”
青年此时激动地走进据点,只留下另外一人呆愣在原地。
与此同时,在无溪郡和常洲郡其他地方,陆续有人发现村级势力。
参谋科暂时没有把城级势力列入奖励范围。
城级势力需要实质占领一县才能达到,武城攻打起来会有些麻烦,尤其还是跨郡出兵,运气不好可能会折进去。
各情报据点将信息汇总后,很快提交到戴宗手里,然后由他统一交给江流。
这次总共获得八个村级势力,遍布两郡各地,经过风险评估后,江流最后决定派兵攻打。
八条情报被传到兵部,紧接着就是分配武将。
“凡是攻城战,板楯勇士必不可少,便是村级势力也不能懈怠。”
“武城只有三千板楯勇士,应留一些守城。”
“守城乃城防军的职责。”
吕方和郭盛两人听着一群人在那讨论,心里羡慕不己。
他们身为骑将,前面还有好几人排着,想领兵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不一会,燕顺赶了过来,他同样是骑将,遭遇差不多,平日里,三人也走动的比较频繁。
一群武将在大厅里议论,不过最终拍板的还是领主府。
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侍卫带来消息,决定以杨雄、石秀、雷横各领一千硝烟圣徒。
解珍、解宝、焦挺领本部五百板楯勇士,分别于鲍旭、曹正和周通合兵一处,前往两郡攻城。
相当于每座村寨只派出一千人,其中石秀和雷横每人多攻打一座村寨。
对此,在场众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区区村级势力,一千人足够了。
得了命令的众武将立刻起身前往校场,顺便将提供情报的探子一起带上。
九十辆指南车分成六组,每组十五辆,运送着军卒出城。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洪秀全等人。
他们原以为是冲着自己来的,还命令士兵加紧备战。
谁知指南车在出了太苍县后,却首奔无溪和常洲两郡。
此时,南梁城。
萧衍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他有一个习惯,每次遇到大事总会在人前“消失”一段时间。
之前是躲在寺庙,现在是躲在领主府。
其前世在位48年,随着南梁后期社会矛盾积累,礼佛成为他逃避现实的精神避风港。
近一个月,前有洪秀全等人攻城,此战历经半个月,南梁城损失惨重,到如今仍在舔舐伤口。
后有武城崛起,其麾下军卒之强悍,令人望之生畏。
南梁己经陷入绝境中。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作为诸侯势力降临万界大陆。
带着完整的记忆,包括他后期被侯景囚禁五十天,活活饿死的经历。
但他拥有南梁传承,招募到的武将对他百分之百的忠诚。
若是往深处想,他一个文人,身体素质却比普通人强了数倍。
种种神异,又怎么甘心被断了传承。
萧衍是一个极聪明的人,来到万界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总结经验。
过往种种如走马观花一般在他脑海里闪过。
为了结束南朝的“杀戮游戏”,他瞄准了儒家,瞄准了信仰,重建君权神授的“架构”,而且做得还不错。
但就因为开国太顺,没有经历过开国之祖本应有的磨难。
所以在这方面的见识少了一环,等翻开佛经后,事情开始发生了改变。
尤其拿着修佛的理论去治理国家,以为靠着福报能镇压一切,还是吃了没有磨难的亏。
好在萧衍善于总结,很快得出结论,并在南梁城里开始践行总结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