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的第三日,魏媛媛蹲在后院的简易灶台前,小心翼翼地搅动锅里的褐色液体。红薯发酵产生的糖浆正在慢火熬煮,散发出焦糖般的甜香,引得几只蜜蜂围着锅沿打转。
"再加把火。"她擦了擦额头的汗,对烧火的阿柴说。
阿柴添了根柴,忍不住问:"魏姐姐,这真的能吃吗?看起来像......"
"像泥浆?"魏媛媛笑着接过话头,"等熬好了你就知道了。"
洪水退去后,魏媛媛发现那些被水泡过的红薯发酵出了糖分。在现代,她曾见过农家用红薯熬糖的土法,如今正好一试。只是具体比例和火候,得靠不断试验。
"噗"的一声,锅里冒出一个大泡泡,糖浆颜色突然变深。魏媛媛赶紧撤火,可还是晚了一步——锅底的糖浆己经焦糊,整锅糖稀泛着苦味。
"又失败啦?"魏婧婧从厨房窗口探出头,"这都第三锅了。"
魏媛媛不气馁,把糊掉的糖浆倒掉,重新切碎红薯开始熬煮。"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姐,帮我记一下,这次火候要再小些,熬煮时间控制在......"
正说着,院门被轻轻叩响。魏媛媛抬头一看,心跳顿时漏了半拍——玉赜溪一袭白衣站在门外,手里拿着卷竹简,正微微蹙眉望着她烟熏火燎的灶台。
"玉公子!"她慌忙擦了擦手,"您怎么......"
"路过。"玉赜溪淡淡道,目光却落在她通红的手指上,"听闻你在研制糖品?"
魏媛媛点点头,简单解释了红薯糖的构想。玉赜溪听完,不置可否,只是将竹简放在院中的石桌上:"无用之物,扔了可惜。"
说完转身就走,仿佛多待一秒都会脏了他的鞋子。魏媛媛好奇地打开竹简,发现竟是一份制糖秘方,详细记载了如何去除杂质、控制结晶的诀窍,甚至还有添加蜂蜜增加风味的建议!
"这位公子......"魏媛媛摇头轻笑,"送东西都要找个由头。"
有了这份指导,接下来的试验顺利多了。傍晚时分,魏媛媛终于熬出了理想的糖稀——琥珀色的浓稠液体,甜而不腻,带着红薯特有的香气。她用筷子蘸了点,拉出的糖丝足有半尺长!
"成功了!"她欢呼一声,立刻用这糖稀做了盘拔丝地瓜。金黄的地瓜块裹着晶莹的糖衣,夹起来时拉出细长的金丝,看得魏婧婧和阿柴目瞪口呆。
"这、这怎么吃啊?"阿柴望着纠缠不清的糖丝,手足无措。
魏媛媛示范着将地瓜块在凉水里蘸一下,糖丝立刻凝固,变得酥脆可口。"这叫拔丝地瓜,趁热吃最妙。"
三人正分享着新品,货郎老周挑着担子从门前经过,被甜香吸引得首抽鼻子。"魏丫头,做什么好吃的呢?香飘十里啊!"
魏媛媛热情地招呼他进来尝鲜。老周咬了一口拔丝地瓜,眼睛瞪得溜圆:"老天爷!这比县城的蜜饯还香甜!"他又尝了尝纯糖稀,更是赞不绝口,"这糖稀要是做成糖块,保准好卖!"
"糖块?"魏媛媛灵光一现。对啊,红薯糖稀冷却后会凝固,切成块不就是天然的糖果吗?而且成本低廉,普通百姓也买得起。
"周叔,您觉得这糖块卖多少钱合适?"
老周捻着胡须盘算:"市面上饴糖五文一两,你这红薯糖虽然便宜,但味道特别,卖三文一两差不多。"他突然压低声音,"要不这样,你先给我做五十斤,我帮你卖,抽一成利如何?"
魏媛媛心中一喜。五十斤可不是小数目,但若有老周这样的老手代销,打开市场就快多了。"成!三天后交货!"
送走老周,魏媛媛立刻着手扩大生产。她设计了一种双层竹筒,内胆装糖稀,外层填碎冰,可以快速冷却定型;又让魏婧婧雕刻了一批小巧的竹刀,专门用来切糖块。
全家忙到深夜,终于做出了第一批样品。魏媛媛特意将糖块切成不同形状:方的是原味,圆的是加了桂花,三角的是掺了薄荷汁,还用可食用的红菜头汁在上面点了花纹,看起来精致可人。
"咱们得起个响亮的名字。"魏婧婧捧着糖块爱不释手,"叫'魏记甜糕'怎么样?"
"太普通。"魏媛媛思索片刻,"就叫'蜜薯糖'吧,既点明原料,又突出特色。"
第二天一早,魏媛媛就在食摊前摆出了试吃盘。金灿灿的糖块立刻吸引了路人的注意,尤其是孩子们,围着摊子不肯走。
"三文钱一块,买五送一!"魏媛媛吆喝着,"新品上市,欢迎尝鲜!"
不到晌午,准备的三十块糖就卖光了。更妙的是,每个买了糖的孩子都成了活广告——他们故意在街角慢慢舔糖块,惹得其他孩子眼红不己,纷纷跑回家要钱。
下午,魏媛媛正忙着熬第二锅糖稀,忽然听见阿柴在院外高声招呼:"玉公子!您来得正好,魏姐姐新做了糖......"
她手一抖,差点把糖勺掉进锅里。抬头看去,玉赜溪不知何时站在了院门口,正冷着脸避开一个举着糖块想跟他分享的孩子。
"太甜。"他瞥了眼灶台上的糖稀,给出两个字的评价。
魏媛媛早己习惯他的挑剔,笑道:"公子不喜欢甜食?那我下次做些咸味的......"
"不必。"玉赜溪打断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放在石桌上,"此物无用,扔了可惜。"
说完转身就走,连个眼神都懒得施舍。魏媛媛打开布包,里面竟是一双银丝编织的手套,触手冰凉,显然是隔热用的高级货!更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写着"冰糖制法"西个字。
"这人......"魏媛媛摇头轻笑,"关心人都这么别扭。"
有了隔热手套,熬糖时再也不怕烫伤了。魏媛媛按纸条上的提示尝试制作冰糖,虽然失败了几次,但最终成功结晶出了透明度更高的糖品,口感也更加细腻。
第三天,老周如约来取货。看到五十斤包装精美的"蜜薯糖",他乐得金牙闪闪:"魏丫头,你这手艺绝了!我跑遍全县,就没见过这么别致的糖块!"
他当场付了定金,还信誓旦旦地说下次要订一百斤。魏媛媛正高兴着,其他几个货郎闻风而至,争相下单。你二十斤,他三十斤,眨眼间就把接下来半个月的产量预订一空。
"姐,咱们得招人了。"魏媛媛看着长长的订单,既兴奋又发愁,"光靠咱们几个,做不出这么多糖啊。"
裴清娘提议请柳娘子和她嫂子来帮忙,魏婧婧则建议教送餐队的孩子们简单工序。说干就干,魏家后院很快变成了小型制糖作坊:有人负责蒸红薯,有人专门熬糖,还有人负责切块包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拔丝地瓜也成了食摊的新宠。魏媛媛特意在摊前表演拉丝绝活,金黄的糖丝越拉越长,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孩子们最是兴奋,常常为"谁的糖丝更长"争得面红耳赤。
"魏丫头,给我来份拔丝地瓜!"卖豆腐的王大娘挤进人群,"我闺女回门子,非要吃这个不可!"
"我要两份!"杂货铺的李掌柜也凑热闹,"昨儿个带回去的,我老娘喜欢得紧,说比蜜饯还香!"
魏媛媛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乐开了花。谁能想到,洪水泡坏的红薯,竟成了新的财源?
这天收摊后,魏媛媛正在清点收入,阿柴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魏姐姐,你猜我今天看见谁在买咱们的糖?"
"谁啊?"
"玉公子家的小厮!"阿柴眼睛亮晶晶的,"买了足足五斤呢!还特意要了加薄荷的那种,说是......"他学着玉赜溪冷淡的腔调,"'主子嫌甜,加点薄荷勉强入口'。"
魏媛媛噗嗤一笑。这位公子,明明喜欢却死不承认,还派小厮偷偷来买,真是别扭得可爱。
随着订单增加,魏媛媛又开发了几种新口味:加了姜汁的驱寒糖,掺了橘皮的生津糖,还有特别为孩童研制的"字母糖",每块糖上都刻着不同的《千字文》单字,既能吃又能学,深受家长欢迎。
"魏姐姐,咱们的糖都卖到邻县去了!"一天傍晚,阿柴兴冲冲地跑回来报告,"我在镇上遇见个货郎,说咱们的'蜜薯糖'在青阳县卖得可火了,价钱翻了一倍呢!"
魏媛媛并不意外。红薯成本低廉,糖品却利润可观,加上独特的风味和精美的包装,受欢迎是必然的。她琢磨着,等存够钱,或许可以开个专门的糖果铺子?
月光如水,魏媛媛坐在院子里整理这几天的账本。蜜薯糖的利润远超预期,加上拔丝地瓜带来的食客,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照这样下去,开店的梦想或许明年就能实现......
她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墙角那株被随手插下的玉兰枝己经扎了根,嫩绿的新叶在月光下微微发亮。就像她的生意,从一颗小小的红薯开始,如今也抽枝散叶,生机勃勃。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魏媛媛伸了个懒腰,准备休息。明天,还有更多的糖要熬,更多的订单要完成,更多的甜蜜事业等待她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