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云溪村,山间的野樱与新抽的嫩芽相互映衬。
林晚和苏远刚结束日本考察归来,便马不停蹄地召集村民在祠堂开起了大会。
祠堂的墙壁上,贴着从日本带回的照片和手绘示意图,老支书敲了敲烟斗:“小苏,你说的那些洋玩意儿,咱这山沟沟真能搞起来?”
苏远推了推眼镜,点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富良野薰衣草田的自动滴灌系统:“叔,这套设备我们己经联系厂家改良过,用太阳能驱动,特别适合咱们灵芝大棚。”
他拿出缩小版的滴灌模型,水流顺着管道精准滴入模拟的菌棒中,村民们纷纷凑近观看。大侄女小雨举着手喊:“我在日本看到的指示牌可漂亮了,我来画云溪村的!”
美食升级率先落地。村里的美食研发中心摇身一变,成了“云溪美食研究所”。李姐带着厨师们将日本的摆盘美学融入云溪菜,用竹制食盒装上“灵芝寿司”,紫菜包裹着糯米饭与切片灵芝,再点缀上山椒酱;用富硒抹茶、本地蜂蜜和野莓制成的“云溪西季冰酪”,盛在苗绣纹样的瓷碗里,一经推出便成了爆款。游客王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第一次吃到灵芝做的寿司,既有日式的精致,又充满云溪的山野风味!”
民宿改造更是如火如荼。工匠们参照日式民宿的地热原理,结合云溪本地石材,在客房铺设了“苗式暖炕”;每个房间都设置了“文化体验盲盒”,里面可能是苗笛制作材料、灵芝盆栽DIY套件,或是手绘的云溪探秘地图。有客人抽到“银饰锻造体验”,跟着村里的银匠打造了一枚独一无二的戒指,兴奋地说:“这比住五星级酒店还有意思!”
在村头的空地上,一座崭新的“云溪灵芝数字博物馆”拔地而起。馆内,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潜入”微观世界,观看灵芝孢子萌发的全过程;扫描田间的AR二维码,虚拟导游“小云”便会现身,讲述灵芝种植的故事。
苏远还引入了日本的农产品溯源系统,每盒灵芝孢子粉都有专属二维码,手机一扫,从种植人、施肥记录到检测报告,信息一目了然。 为了提升服务细节,村里开展了“云溪服务之星”培训。
服务员们不仅学习日式礼仪,更融入了苗家特色——上菜时会用苗语唱一段迎客歌,讲解菜品里的云溪故事。
有次,一位对光线敏感的客人入住,民宿提前拉上了遮光效果极好的苗绣窗帘,还贴心准备了护眼台灯,客人感动地留言:“这里的服务,比我在日本住过的任何一家民宿都暖心!”
苗绣研学营也办得有声有色。绣娘们戴着“云溪手艺人”的专属徽章,手把手教游客绣手帕。游客们绣好的作品,会被装入用和纸改良的苗绣包装盒,既美观又充满纪念意义。
一位来自上海的白领感慨:“以前觉得刺绣很枯燥,在这里却感受到了传统手艺的魅力。”
随着各项改造完成,云溪村举办了盛大的“云溪新貌开放日”。日本考察时借鉴的元素与云溪本土特色完美融合,让游客们赞叹不己。
林晚站在观景台上,看着热闹的村庄,对苏远说:“没想到日本的经验,真能在云溪开出花来。”苏远笑着搂住她的肩:“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要让云溪走向世界!”夕阳西下,云溪村在金色的余晖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