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林晚站在自家老宅门前,望着斑驳的灰瓦白墙,思绪万千。这座黔北民居风格的老宅子,承载着她太多的童年回忆。
如今,它即将在科学与设计的双重赋能下,焕发全新的生机,同时还要成为孩子们安全又充满乐趣的成长空间。
“晚晚,你真要把这老房子拆了重建?”父亲扛着锄头,有些心疼地问道。
林晚摇摇头,指着墙上的雕花窗棂:“爸,咱们不拆,要修旧如旧。不过得让它既保留黔北民居的特色,又能跟上现代生活的节奏,还得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安全又好玩的家。”
说着,她掏出平板电脑,调出设计图纸,“您看,这是我在北京学设计的朋友陈薇做的方案。”
施工队进场那天,村里的老人们都围过来看热闹。“这房子都上百年了,能折腾吗?”“现在年轻人就爱瞎搞,好好的老房子非得整得西不像。”
面对质疑,林晚只是笑笑,带着工人小心翼翼地拆除损坏的木梁。每一块拆下的老木料都被编号登记,能修复的尽量修复,实在不能用的,也将做成装饰品保留下来。
改造的第一步是地基加固和防潮处理。贵州多雨潮湿,老宅的地基早己被雨水侵蚀。林晚采用了现代的注浆加固技术,同时在地基周围铺设了透水砖和排水沟,既能防止积水,又符合环保理念。在室内地面,她还铺设了防潮层,选用环保型的防潮涂料涂刷墙面,从根源上解决潮湿问题。
“这些透水砖是用村里的废弃陶土烧制的,”她对着首播间的观众展示,“变废为宝,也是我们云溪村的理念。” 老宅的木结构修复是个精细活。林晚特意从遵义请来非遗传承人张师傅,他戴着老花镜,拿着传统的墨斗和曲尺,仔细测量每一根梁柱。
“黔北民居的榫卯结构是精髓,”张师傅一边修复一边讲解,“不用一颗钉子,全靠这些精巧的榫头卯眼。”首播间里,网友们纷纷点赞:“传统工艺太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为了防止木材被虫蛀,林晚还采用了天然的防虫方法,在梁柱间放置用艾草、菖蒲等草药缝制的香囊,既能驱虫,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内部装修则充满了现代科技感和对老人、孩子的关怀。林晚在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手机就能调节灯光、温度和窗帘。卫生间采用了节水马桶和太阳能热水器,屋顶还铺设了光伏发电板。
“这些电不仅能满足老宅的日常使用,多余的还能并入村里的电网。”她自豪地介绍道。
在儿童房,家具的边角都做了圆角处理,窗户安装了防护栏,还配备了儿童专用的智能监控设备,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情况。 最让人惊艳的是庭院改造。林晚保留了老宅原有的天井,将其改造成生态庭院,同时充分考虑到小孩的安全与娱乐需求。地面铺设了防滑的黔北特色石板,石板之间的缝隙用柔软的橡胶条填充,防止小孩摔倒时磕伤。
中间是一个小型的雨水收集池,池边设置了防护围栏,围栏高度刚好到成年人腰部,既不影响观赏,又能有效防止小孩跌入。
池里养着从赤水河引种的锦鲤,还种植了石菖蒲等水生植物,其根系可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净化水质,叶片散发出的挥发性物质还能驱蚊。
庭院里设置了多个适合小孩玩耍和学习的区域。在角落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树屋,用老宅拆下的老木料制作,树屋周围缠绕着安全绳网,小孩可以在里面攀爬、玩耍,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树屋下方是沙坑,沙子经过高温消毒处理,旁边还放置了儿童玩具,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堆沙堡、挖地道。
在庭院的另一侧,林晚打造了一个迷你植物园,种植了各种适合贵州气候的植物,如刺梨、火棘、吉祥草等,并在每种植物旁边设置了卡通造型的标识牌,上面有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简单的科普知识。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自然知识。同时,植物园里还安装了自动喷水装置,在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可以在水雾中嬉戏玩耍,享受清凉。
民宿部分的设计同样别具匠心。陈薇将每个房间都打造成不同的主题,其中专门设置了亲子主题房。房间里摆放着可爱的儿童床、帐篷和各种益智玩具,墙面装饰着贵州少数民族的卡通图案,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每个房间都配备了观景阳台,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这里欣赏云溪村的梯田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改造过程中,林晚还不忘融入贵州的饮食文化。老宅的厨房被改造成开放式的美食工坊,保留了传统的柴火灶,同时增加了现代化的厨具。
“我们会在这里教客人制作贵州特色美食,”林晚展示着墙上挂着的酸汤鱼调料包和辣子鸡秘方,“让大家不仅住得好,还能吃得地道。”
在厨房旁边,设置了一个儿童烹饪区,配备了小型的安全厨具,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制作简单的贵州小吃,如包谷粑、凉粉等,培养动手能力。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老宅终于焕然一新。
揭牌仪式那天,整个云溪村都沸腾了。省文旅厅的领导、建筑专家,还有林晚在北京的同事们都专程赶来。
老宅门口,父亲小心翼翼地揭开红绸,“云溪科学民宿”六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大门,迎面是一面用老青砖砌成的展示墙,上面陈列着老宅修复过程的照片和黔北民居的建筑知识。再往里走,阳光透过天井的玻璃顶棚洒下来,照亮了大厅里的智能导览屏。客人只需轻轻一点,就能了解云溪村的历史文化和民宿的特色服务。
客房里,智能音箱播放着贵州的侗族大歌,床上用品采用了本地的纯棉布料,散发着淡淡的阳光味道。
卫生间的洗漱用品都是用云溪村自产的草药制作的,既有保健功效,又充满乡土气息。
在亲子房里,孩子们兴奋地在树屋和沙坑中玩耍,家长们则在一旁微笑着拍照记录。
庭院里,流水潺潺,锦鲤嬉戏。傍晚时分,太阳能灯自动亮起,将整个庭院装点得如梦如幻。孩子们在迷你植物园里观察植物,在水雾中欢笑奔跑,完全忘记了手机的存在。
“这简首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一位建筑专家赞叹道。“住在这样的民宿里,既能感受到贵州的文化底蕴,又能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还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太棒了!”游客们纷纷拍照打卡,发朋友圈分享。
林晚的首播间也开启了特别节目。她带着网友们参观每个角落,详细介绍设计理念和科技应用。当镜头扫过庭院的儿童娱乐区和安全设施时,弹幕里满是惊叹:“太贴心了,这才是带娃出游的理想之地!”“我也要带孩子来云溪村住!”
夜晚,老宅的屋顶亮起了星星灯,与远处的梯田灯光交相辉映。林晚站在阳台上,望着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家园,心中充满感慨。曾经破旧的老宅,如今成了展示云溪村魅力的窗口,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成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探索的乐园。
“这只是开始,”她对着首播间的观众说,“未来,我们还会改造更多的老房子,让传统建筑在科学与设计的滋养下,重新焕发生机。”此时,一阵山风拂过,带来远处稻田的清香。老宅的雕花窗棂在月光下投下美丽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也展望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