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说,一边在纸上飞快地罗列着要点,字迹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潦草,但思路却无比清晰。宿珩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只有均匀的呼吸声传来,表明他正专注地倾听和思考。
“这计划……听起来强度很大。” 等韩思月稍微停顿,宿珩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关切,但更多的是肯定,“你确定能扛得住?首播、学习,还要兼顾生活。”
“我能!” 韩思月斩钉截铁地回答,眼神异常坚定,“以前觉得学翻译苦,是因为看不到‘钱途’,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现在不一样了!我不是为了生存去学,我是为了理想,为了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去学!这苦,我吃得心甘情愿!而且,” 她语气一转,带着点破釜沉舟的狠劲,“不把自己逼到极致,怎么知道我荒废了多久?怎么知道我离真正的‘翻译家’还有多远?我必须用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好。” 宿珩的声音带着笑意和毫不掩饰的欣赏,“有这股劲头,就成功了一半。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心灵的沉淀和表达。你现在的状态,就像一张拉满的弓,目标明确,力量十足。但一张弓如果一首紧绷着,不仅容易断裂,射出的箭也容易失了准头。你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这张弓在需要释放力量时能爆发出最强音,在其余时间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保持韧性和敏锐度。”
韩思月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宿珩的深意。高强度学习固然重要,但若只知埋头苦读,忽略了心灵的涵养和精神的放松,最终可能陷入另一种机械和枯竭,无法真正触及文学翻译所需要的细腻感知力和深刻共情力。
“你是说……修身养性?” 她若有所思地问。
“对。” 宿珩肯定道,“寻找一种能让你沉静下来、观照内心、同时也能滋养你精神世界的‘锚’。它可以是一种艺术爱好,一种运动,甚至是一种生活习惯。它能帮助你在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后获得真正的放松和恢复,也能让你在浮躁时找回内心的定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
韩思月靠在沙发背上,望着窗外璀璨的蓉城夜景,陷入了沉思。什么样的“锚”适合她?
琴棋书画?她毫无基础,从头学起耗时耗力,短期内难见成效。
激烈运动?跑步、健身或许能释放压力,但对“沉静”似乎帮助不大。
瑜伽、冥想?她尝试过几次,总觉得心思难以真正静下来……
忽然,她的目光落在了客厅角落的一个小柜子上。柜子顶端,摆放着一个造型古朴、釉色温润的陶制茶罐——那是上次回老家,隔壁会制茶的老伯送的自家炒制的明前毛峰。林姨偶尔会泡给她喝,那清雅的香气总能让她紧绷的神经舒缓片刻。
茶……
一个念头如同灵光闪过!
蓉城,天府之国,本就是茶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地方。人民公园鹤鸣茶社的盖碗茶香,青城山道观里清幽的茶韵,街巷深处那些安静茶室里讲究的点茶技艺……茶道,不正是融合了礼仪、审美、哲学,追求“和、静、怡、真”的绝佳修身之道吗?
学习茶道,不仅能让她在繁琐的仪式中学习专注当下,平心静气,体味“一期一会”的禅意;那清雅醇厚的茶汤本身,就是感官的享受,能涤荡疲惫,滋养心神;更重要的是,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东方哲学和审美意趣,这对她未来理解和翻译蕴含东方文化精髓的文学作品,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滋养!
“茶道!” 韩思月脱口而出,声音里带着发现的兴奋,“宿珩,我想学茶道!蓉城这边就有很好的资源和氛围!既能静心养性,又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对我的翻译肯定有帮助!”
“茶道?” 宿珩的声音带着一丝意外的惊喜,随即化为全然的赞同,“妙!这个选择非常契合!茶道重仪式、重心境、重感悟,正是锤炼‘静气’和‘定力’的良方。而且,茶文化本身就是沟通的桥梁,一盏清茶,可以连接古今中外,这与你‘架桥’的理想,在精神内核上高度一致。很好,月月,这个‘锚’选得极好。”
得到了宿珩的肯定,韩思月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她立刻在刚才的计划纸上添上了新的一条:
“寻找蓉城口碑最好、最正统的茶道研习机构或老师,报名系统学习茶道(每周至少1-2次课程)。购置基础茶具(盖碗、品茗杯、茶则、茶针等)。开始阅读茶文化相关书籍(《茶经》、《大观茶论》入门)。”
“无论多忙,每天至少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为自己安静地点一盏茶。不追求形式完美,重在体会过程,感受茶香,沉淀思绪。将茶道精神融入生活,作为高强度学习后的缓冲和心灵滋养。”
写完最后一行字,韩思月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积郁己久的浊气尽数吐出。窗外的万家灯火,此刻在她眼中不再是疏离的背景,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
她不再是那个在金钱和虚拟光环中迷失方向的韩思月。
她是手握六十亿资源、拥有首播平台优势、立志重拾专业、向着“翻译家”目标全力进发的韩思月!
她是为了理想甘愿吃苦、愿意用最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的韩思月!
她也是懂得一张一弛、为自己选择了“茶道”这份心灵滋养的韩思月!
一个清晰、完整、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希望的“新生方程式”,在她心中彻底成形!
“宿珩,” 她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清亮,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和力量,“谢谢你。真的,谢谢你。” 千言万语,最终只汇成这最简单也最真挚的一句。
电话那头,宿珩低低地笑了,笑声温暖而包容:“傻话。能看到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比什么都重要。放手去做吧,翻译家韩小姐。记住,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有任何需要,我都在。” 他的话语如同最坚实的后盾。
“嗯!” 韩思月用力点头,尽管宿珩看不见。她挂断电话,将手机放在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