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热闹喧嚣的城镇,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偶尔能看到几个行人,也是脚步匆匆,神色惶恐的走着。
安燕燕除了去看生病的老百姓,整日将自己沉浸在古医方书籍的海洋中。
泛黄的书页在她指尖如灵动的蝴蝶般翻动,每一个方子、每一味药材,在她眼中都仿佛是破解疫情困境的神秘密码。长时间的专注阅读,让她的眼睛布满了血丝,通红得如同熟透的樱桃,可她却像不知疲倦的陀螺,丝毫不在意身体发出的疲惫信号。
“唉,这感觉怎么跟以前加班一模一样啊,痛苦死了。果然打工人打工魂,就算穿越到古代,还是逃不掉干苦力活的命,我可真是太命苦啦啊啊啊!”安燕燕一边小声地碎碎念着,一边与困意顽强抗争。然而,渐渐地,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脑袋也不由自主地垂了下去,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沉沉睡去。
此刻的她,趴在堆满古籍与笔记的书桌上,几缕头发松散地垂在脸颊旁,随着她均匀的呼吸轻轻晃动。静谧的房间里,她那平稳的呼吸声格外清晰,仿佛是在这紧张抗疫氛围中的一曲舒缓小调。
就在这时,丁霂风尘仆仆地回到府中。他刚踏入房门,一眼便瞧见了趴在书桌熟睡的安燕燕。刹那间,心中泛起丝丝心疼与暖意。在这段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深深见识到了安燕燕对中医的那份执着与热忱。她专注研究时,眼眸中闪烁的明亮光芒,恰似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她为患者忧虑时,那紧锁的眉头、凝重的神情,都如同深深的烙印,刻在了他的心底。
看着眼前这疲惫却安然的睡颜,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丁霂心间悄然蔓延开来。他轻轻地走到一旁,拿起薄毯,脚步放得极轻,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惊扰到她。来到安燕燕身边后,他缓缓地将毯子展开,动作轻柔得如同呵护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然后小心翼翼地盖在她身上。看着她在毯子的包裹下,似乎睡得更安稳了些,丁霂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宠溺。
次日清晨,曙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安燕燕的脸上。她悠悠转醒,猛地想起今天是试验结果揭晓的日子,立刻清醒过来,匆匆赶到患者处。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她心中的希望。按照一个治疗伤寒瘟疫的古方煎制的汤药,在给轻症患者试用后,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安燕燕的心情瞬间坠入谷底,沮丧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呆呆地站在原地,心中不断自责:“这到底哪里出错了?难道是我找错了方向?”此时的她,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旅人,满心迷茫与无助。
唐禹在一旁看着安燕燕失落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他走上前,轻声安慰道:“安姑娘,别着急,慢慢来。医学研究本就是艰难曲折的,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我们再想想办法,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唐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安燕燕带来了一丝慰藉。
在唐禹的鼓励下,安燕燕深吸一口气,努力振作起来。她深知,此刻绝不能被挫折打倒,还有无数患者在等待着他们的救助。于是,她与丁霂、唐禹一起,对第一个方子进行全面复盘。他们围坐在桌前,摊开古籍和笔记,仔细分析每一味药材的特性和作用。
安燕燕紧皱眉头,目光在书页上飞速移动,大脑也在飞速运转。她一边回忆着现代医学对病毒的认识,一边思考着古方与现代医学理念的契合点。突然,她眼前一亮,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可以根据现代医学对病毒的了解,微调几味药材的用量。”
说干就干,安燕燕在古方的基础上,对几味关键药材的用量进行了调整。每一次调整,她都小心翼翼,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在调整过程中,她与丁霂、唐禹不断讨论,从药材的药性到病症的表现,从传统理论到现代认知,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终于,改良后的汤药再次被送到患者手中。安燕燕、丁霂和唐禹三人站在一旁,心中既紧张又期待,眼睛紧紧盯着患者。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
这时,一位患者家属走了过来,忧心忡忡地对安燕燕说:“姑娘,我家孩子喝了这药真能好吗?都这么久了,一点起色都没有,我们实在是担心啊。”安燕燕赶忙握住家属的手,轻声说道:“您别着急,这次我们对药方进行了改良,是有科学依据的。之前的失败让我们更加谨慎,对每一味药都重新研究过。请您再给我们一点时间,相信我们,也相信孩子一定能好起来。”家属看着安燕燕坚定的眼神,犹豫了一下,缓缓点了点头。
奇迹,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出现了。几位轻症患者在服用了几剂汤药后,原本憔悴的面容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咳嗽、发热等症状也明显减轻。他们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激动地对安燕燕等人表达着感激之情。
那位之前忧心的家属,眼中满是泪水,拉着安燕燕的手说:“姑娘,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是你们坚持,我都不敢想象孩子会怎么样。太感谢你们了!”
安燕燕眼眶也了,说道:“这是应该做的,看到孩子好转,我们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