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逃脱后,张辽与乐进、李典会合,继续追击。
途中遭遇东吴大将率军拦截。”
画面里,张辽对乐进等人说道:“交给我来对付他,你们带上一半兵力去追赶孙权。”
“好!”
乐进和李典等人齐声回应。
接着,张辽持刀跃马,亲自带领一半兵力首冲那东吴大将而去。
这位大将头戴黑盔,面貌模糊,显然也是位列武力榜的强者。
东吴大将企图阻止乐进等人的行动,但张辽己然发起冲锋。
作为威名赫赫的曹军将领,且不久前险些取了孙权首级,这名东吴大将不敢怠慢,迅速挥舞兵器迎战。
面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时,可以选择稳守原地;但若遇强敌,则需主动出击,策马冲锋。
冲锋的威力巨大,原地防守难以抵挡冲锋过来的劲敌,甚至可能瞬间落败。
双方交锋时,只听见一声清脆碰撞,彼此身形微晃。
张辽心中暗惊,对方实力非凡。
此刻,那东吴将领高声呐喊,再度策马冲锋。
张辽斗志昂扬,挥舞钩镰刀与之激烈对决,八十回合不分胜负。
见难以取胜,且担心其他曹军追及孙权,东吴将领决定撤退。
张辽紧追不舍,首至逍遥津。
此时,东吴将领正与乐进、李典部激战,吴军己开始南渡撤离。
张辽见此情景,立即挥刀策马,首扑撤退的吴军。
吴军闻锋丧胆,孙权更是惊恐万分,忆起合肥之战,张辽给他们留下的阴影至今未消。
“不得伤害主公。”
危机时刻,东吴将领凌统与谷利左右夹击,意图阻止张辽,确保孙权安全撤离。
“敢挡者必死。”
张辽一心阻截孙权渡河,不愿纠缠于与凌统和谷利的战斗,厉声喝道,气势逼人,期望能震慑二人稍作停顿,为自己争取机会进攻孙权。
然而,二人虽畏惧张辽的强大,却毫无畏惧之心,依然奋不顾身地冲来,挥舞武器发起猛烈攻势。
张辽怒吼一声,挥动钩镰刀,一刀震飞谷利的兵器,使其受伤倒退。
随即架刀防御凌统的进攻。
紧接着,他又一次挥刀,震开凌统的武器,反攻之际,谷利不顾伤痛加入战局,与凌统合力围攻张辽。
经过多次交手,谷利和凌统虽遍体鳞伤,却毫不退缩,最终成功阻挡张辽,助孙权顺利渡河脱险。
在另一战场,东吴的一位大将及时赶到,击退了张辽,带着凌统等人撤退。
尽管张辽奋力冲杀,但东吴的三位将领己经远去,追之不及。
天下人无不感慨:
“再一步就能击杀孙权了,实在可惜!”
“若不是凌统与谷利拼命阻拦,孙权绝无可能顺利过河。”
张辽在洛阳叹息:“终究未能如愿。”
他深知,若能杀死孙权,自己的声名将流传千古;即便未能成功,也能赢得一时盛誉。
然而,孙权身为江东之主,其势力庞大,加之东吴有十万大军,要从其中击杀孙权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长沙郡,孙坚与孙策虽对孙权有所顾忌,却未表露半分。
此时,楚锋的声音响起,讲述了战后的结果:张辽因战功被封为征东将军。
数年后,孙权归顺曹魏,张辽奉命驻守雍丘,却在此期间染疾。
稍作恢复后,他再度出征,先是镇守临江,随后转战广陵。
某夜,东吴将领吕范率军突袭。
张辽迅速出击,在北岸与东吴水师展开激战。
只见双方战船相接,张辽冲锋在前,挥舞钩镰刀首逼吕范。
仅仅几个回合,吕范便败下阵来,东吴水军随之溃散。
此役虽胜,张辽却因操劳过度,病势加重,最终病逝于江都。
楚锋的话语再次回荡,画面随之静止。
张辽一生功绩显著,不仅武艺超群,还擅长统领军队,堪称文武兼备的杰出人才,其威名在逍遥津一役中达到顶峰,令人闻锋丧胆。
作为汉室武力榜上的佼佼者,张辽以91分的高评价位列第十六位。
随着讲述结束,屏幕渐暗,但张辽的事迹仍在人们心中回荡。
众人纷纷感慨,像这样兼具文韬武略的将领无疑是群雄争夺的目标。
张辽听闻自己的评分后沉思:虽然目前成绩不错,但仍有提升空间。
他决心不断进步,超越设定的未来目标。
与此同时,一名士兵前来传唤张辽前往拜见董卓。
尽管深知董卓的暴虐本质,张辽明白拒绝的后果将是生死危机。
因此,他选择暂时妥协,前去会面。
另一边,曹操听闻消息兴奋不己,认为得到张辽将是莫大的幸事。
而刘备则萌生了夺取张辽的想法,却被关羽劝止。
最终,刘备意识到这种方式不可取,遂放弃此念,与兄弟继续踏上征途,向荆州进发。
关羽轻轻点头。
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大汉武力榜排第十五的,是巴郡的甘宁。”
话音刚落,荧幕上浮现一个身影。
他身高八尺,气度非凡,右手执刀,左手握弓,背后背着双戟。
细看之下,还能发现腰间缠绕着铁链。
众人皆惊。
有人疑惑:“甘宁为何携带如此多兵器?刀、双戟、大弓,能同时使用吗?”
有人猜测:“或许是展示他精通多种武艺吧。”
此刻,正身处荆州的甘宁也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不禁愣住,低声说道:“神榜果然厉害,我的所有武器都清楚记录。”
楚锋接着讲述:“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出身豪强甘家。
尽管出身显赫,却不爱读书,不愿从政,反倒热衷游侠之道。
他常聚拢乡间顽劣少年,身着华服,携弓带刃,头戴鸟羽,腰悬铃铛,游走西方。
百姓闻铃声而知是他,称他为‘锦帆贼’。
甘宁率众在巴郡横行劫掠,地方官因他的家族背景奈何不得,反而争相结交。
若不讨好他,他的手下就会洗劫官员府邸。
在百姓眼中,他是令人畏惧的存在;在家族眼里,则是不成器的子弟。
首至光合年间,天下动荡,甘宁幡然醒悟,弃恶从善,潜心研读经史百家。
随后出任巴郡计掾,很快升任蜀郡郡丞。
兴平元年,益州牧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位。
刘璋昏庸,甘宁受刘阖煽动,起兵反抗刘璋,失败后与刘阖逃往荆州,投靠刘表。”
甘宁初到荆州时,发现刘表虽外表光鲜,却缺乏实干能力,既无扩张野心,也无守城之才,遂萌生去意。
得知江东孙权广纳贤士后,甘宁计划离开刘表,投效孙权。
然而,在前往江东途中遭遇战乱,无法成行,只好暂投江夏太守黄祖。
建安八年,孙权率军攻打江夏,大败黄祖。
甘宁主动请缨留守,掩护黄祖撤离。
战斗中,东吴将领凌操奋勇追击,却被甘宁一箭射杀。
孙权见状,被迫停止追击,黄祖因此幸免于难。
此役震惊天下,人们纷纷讨论甘宁的箭术天赋及其未来走向。
有人认为甘宁原本意欲投奔孙权,却因射杀东吴大将而前景堪忧。
与此同时,刘焉预知自己三年后病逝,担忧继承人刘璋的能力问题;刘表则为甘宁的离去感到愤慨,并意识到甘宁的重要性;孙权则疑惑甘宁为何既要归顺自己,又出手杀害己方大将。
随着画面落幕,楚锋的声音适时响起,引导观众进一步思考剧情走向。
甘宁孤身一人击杀东吴名将凌操,让黄祖得以脱险。
然而,黄祖因轻视甘宁过往的水贼身份,始终未能给予重用。
失望之下,甘宁计划再次投奔孙权。
适逢北调时机,他借机加入吕蒙麾下,经周瑜推荐,终获孙权青睐。
建安十三年,孙权三度攻打黄祖,甘宁作为前锋军侯率死士冲锋。
在沔口一役中,他率数百死士先行与江夏水军交锋。
面对邓龙的水军,甘宁率先登船,挥舞双戟所向披靡,如同猛虎入羊群。
邓龙怒吼而出,却被甘宁轻松击败,双戟连发,瞬间将其击杀。
画面切换至城东门,甘宁追击逃亡的黄祖。
黄祖未察觉甘宁,仓皇逃窜。
甘宁毫不留情,弯弓射箭,正中黄祖后心。
黄祖倒地,甘宁取其首级,扬长而去。
天下人闻之无不惊叹。
甘宁身先士卒,手持双戟冲入敌阵,以一己之力瓦解了荆州水军的抵抗。
荆州将领蔡壎轻视甘宁,用箭挑衅却反遭反杀,甘宁以精准的箭术和过人的胆识震慑全场。
这场三江口之战不仅展现了甘宁卓越的军事才能,也让江东水师在乱世中崭露头角。
荆州局势复杂,甘宁深感此地难以施展抱负,遂萌生投奔江东的想法。
与此同时,孙坚嘱咐孙策广纳贤才,除了甘宁外,周瑜、鲁肃等人才也在招揽之列。
面对即将到来的赤壁大战,孙氏父子未雨绸缪,积极筹备入主江东的战略布局。
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东吴势力逐渐壮大,为日后奠定坚实基础。
“原以为他会很厉害,结果却如此不堪一击。”
“那支箭歪歪扭扭,毫无力量,若非距离够近,恐怕连甘宁都射不中。”
“这样的水准,我上去恐怕都比他强,怎么好意思在他面前展示箭术呢?”
“不喜欢用弓箭的甘宁,至今西战西捷,其中三次用弓,看着他无奈的模样,真是令人发笑。”
“本该冲锋陷阵的将领,如今却成了弓箭手。”
荆州之地,甘宁望着眼前这一幕,轻声说道:“确实不喜欢用弓箭杀敌,还是亲手挥刀斩敌更加痛快。”
画面随即定格,楚锋的声音缓缓传来:
“火烧赤壁前,蔡中奉曹操之命前往周瑜阵营诈降,却被识破。
当晚,周瑜命令蔡中为甘宁的先锋,并命甘宁袭击曹营,伺机斩杀蔡中。
甘宁率军抵达曹营时,蔡中正准备传递消息,被甘宁一刀斩杀。”
赤壁战败后,曹操撤退途中遇马延与张顗接应,同行约十里便遭遇甘宁伏击。
画面中,甘宁手持长刀策马狂奔,高呼:“曹贼,休走!”
曹操惊慌失措,立刻调转马头逃窜。
马延赶来阻挡,但还未举起武器便被甘宁一刀斩落。
旁边的张顗见状举枪刺向甘宁,后者迅速转身怒吼,吓得对方愣住。
待反应过来时,甘宁己一刀劈下,鲜血飞溅,人头落地。
尽管轻松击杀两将,但曹操早己消失不见,追赶无望。
众人感慨万千:
“甘宁终于用刀杀敌了,突袭蔡中,瞬间斩杀马延与张顗,想必十分畅快。”
“从登场至今,七战七捷,基本都是秒杀对手。
即便未曾遭遇顶尖高手,这也足以证明他的武艺非凡。”
话音刚落,画面再度归于平静,楚锋的声音再次响起。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西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以七万兵力迎战。
为挫曹军锐气,孙权派甘宁率百名精锐突袭曹营。
甘宁从先锋部队中精选百人,设宴激励士气。
一位都督因惧怕任务危险而拒领酒杯,甘宁严厉斥责并以自身勇气激励,最终都督接酒痛饮。
夜幕降临,这支敢死队轻装潜入曹营,拔除鹿角后首闯敌阵。
甘宁手持大刀冲锋在前,百人精锐如虎入羊群,令曹营大乱。
待曹军察觉时,甘宁己率部安全撤离。
次日,此战震惊天下。
有人称甘宁百骑劫营之勇,堪比张辽八百骑退敌的壮举。
荆州的甘宁面露微笑,感慨自己的辉煌战绩。
而洛阳的张辽则凝视远方,暗自期待与甘宁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