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 第78章 寒门士子,投效麾下

第78章 寒门士子,投效麾下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作者:
呆萌小懒猪i
本章字数:
7114
更新时间:
2025-07-01

黑山贼孙轻部如同退潮般狼狈撤去,留下的是格物坊围墙外一片狼藉的战场和浓得化不开的血腥气。残破的云梯、烧焦的撞木、散落的兵刃,以及大片大片被鲜血浸透又被烈日晒成深褐色的土地,无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惨烈攻防的残酷。

围墙之上,斑驳遍布。巨大的砲石砸出的凹痕、火油燎烧的焦黑、箭矢钉入的孔洞,还有那无处不在、被反复冲刷也未能完全洗净的暗红血渍… 如同披在格物坊身上的一件伤痕累累的铠甲,记录着它如何用血肉与智慧,生生扛住了万骑的冲击。

然而,围墙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巨大的悲痛交织。妇孺们从后山工事返回,看到倒塌的窝棚、损毁的田垄,哭声震天。阵亡者的名字被一一念出,悲伤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但在这悲伤之上,更有一股不屈的火焰在燃烧——那是守护住了家园、保住了粮仓、更守住了那刚刚点燃的蒙学灯火所激发的、近乎悲壮的凝聚力!

清点伤亡、修缮工事、掩埋战友、抚恤遗孤… 一切都在沉重而有序地进行。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石灰和未散尽的硝烟味道。

就在这片伤痛与坚韧交织的土地上,格物坊那扇曾被战火熏黑的大门,却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访客。

为首者,是一位年约西旬、面容清癯、身着洗得发白长衫的中年文士。他身后跟着两名同样衣着朴素、但眼神中带着书卷气的年轻人。三人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望向这片惨烈战场和围墙内忙碌景象的目光,却充满了复杂难言的震撼与…一丝灼热的探寻。

他们被护卫引至工坊内一处相对完好的偏厅。厅内陈设简陋,只有几张木凳和一张堆满了竹简、纸张与图纸的粗糙木桌。刘辩(刘稷)正与陈元低声商议着抚恤与重建事宜,脸上带着深深的倦意,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河内郡落魄士子,周焕(字子明),携弟子张昭(字文远)、李默(字静思),冒昧拜见刘主事!”中年文士整理衣冠,深深一揖,姿态恭谨却不卑微。他身后的两名年轻人也跟着躬身行礼。

刘辩抬起头,目光扫过三人。周焕气质沉稳,眼神深邃,虽落魄却自有风骨;张昭目光灵动,隐含锐气;李默则略显拘谨,但眼神清澈。他们身上没有世家子弟的骄矜,只有寒窗苦读的印记和乱世颠沛的沧桑。

“周先生不必多礼。”刘辩虚扶一下,示意三人落座,“格物坊新遭战火,百废待兴,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主事言重了!”周焕连忙道,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我等一路行来,听闻安平城外有‘刘青天’,兴水利、造新犁、开蒙学、造纸印书…更亲率军民,以寡敌众,力拒黑山贼孙轻万骑于城下!此等壮举,闻所未闻!今日得见战场遗迹,方知传言不虚!主事乃真豪杰,真仁主也!” 他语气真挚,身后的张昭、李默也连连点头,眼中满是钦佩。

“侥幸得存,赖军民用命,格物之器显威罢了。”刘辩语气平静,并无自得,“不知周先生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周焕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肃然:“焕不才,少时也曾熟读经史,然家道中落,屡试不第。辗转州郡,所见无非是豪强倾轧,官吏贪腐,生民涂炭!满腔抱负,无处施展,空余愤懑!”他眼中闪过一丝痛色,“及至听闻主事之事迹,初时只道是乡野谣传。然造纸印书、广开蒙学、以格物之理兴农强兵…此等胸襟气魄,闻所未闻!尤其…尤其主事竟允妇孺老弱、匠人农夫,皆可入学识字…此乃…此乃真正的教化之功!非圣贤不能为也!”

他越说越激动,站起身,再次深深一揖:“焕虽驽钝,然尚知廉耻,通文墨,晓筹算。今携不成器弟子二人,冒昧来投,非为功名利禄,只求附于主事骥尾,略尽绵薄之力,以证胸中所学,亦为这乱世黎庶,尽一份书生心力!纵使执鞭坠镫,亦无怨言!恳请主事收留!” 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张昭、李默也立刻起身,齐声道:“恳请主事收留!”

刘辩看着眼前这三位风尘仆仆、眼神炽热的寒门士子,心中了然。乱世之中,世家豪族垄断上升通道,无数有才学的寒门子弟空怀抱负,却报国无门,只能蹉跎岁月,甚至郁郁而终。格物坊的崛起,尤其是其打破常规的“格物致知”理念、重视实用人才的态度、以及广开蒙学、造纸印书这等惊世骇俗又首指文明根本的举措,无疑为这些黑暗中摸索的寒门士子,点燃了一盏指向不同道路的明灯!

“周先生请起,二位也请坐。”刘辩的声音温和了些,“格物坊草创,百废待兴,尤缺通晓文墨、明理务实之才。先生与高徒愿来相助,实乃雪中送炭,刘稷求之不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然,坊中规矩,需先言明。此地不同州郡府衙,不重虚名清谈,只重实务成效。农事、工造、仓储、账目、蒙学、乃至军械文案,皆需脚踏实地,亲力亲为。俸禄或许微薄,然衣食无忧;前程或许艰险,然问心无愧。诸位可愿?”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周焕毫不犹豫,眼中反而燃起斗志,“焕半生蹉跎,深知空谈误国!唯务实济民,方为正道!主事但有差遣,焕与弟子,必竭尽所能!”

“好!”刘辩点头,对陈元道:“陈先生,周先生三人,暂入你文书处。子明先生(周焕)精于筹算,可协理工坊、屯田账目收支;文远(张昭)心思缜密,可协助整理军械物资文书,并参与蒙学教务;静思(李默)心性沉稳,可协助管理新纸印制与仓储分发。具体职司,你酌情安排。”

“属下领命!”陈元欣喜应道。有了这三位通晓文墨的士子加入,他肩上的担子顿时轻了不少。

就在这时,工坊门口又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县令王甫带着几个衙役,一脸惶急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吏员服饰、但神情忐忑不安的人。

“刘…刘县尉!”王甫看到刘辩,如同看到救星,“黑山贼虽退,然郡守震怒!责我安平防御不力,致使贼寇入境劫掠!更…更听闻贼首孙轻在你这里吃了大亏,扬言必报!这…这可如何是好啊!”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身后的几名吏员,则是安平县衙的文书小吏。此刻他们看着周围忙碌而有序的景象,看着墙上张贴的印刷告示,尤其是看到新来的周焕师徒正与陈元交谈,准备接手实务,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有羡慕,有不安,更有一丝自惭形秽。

“大人不必惊慌。”刘辩语气平静,“贼寇新败,短期无力再犯。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加固城防。至于郡府责难…”他看了一眼王甫身后那几个唯唯诺诺、显然不堪大用的县衙吏员,又看了一眼沉稳干练、己准备投入工作的周焕师徒,心中己有计较。

“安平遭此大劫,县衙公务积压,吏员恐力有不逮。我格物坊新得几位贤才,通晓文墨,明于实务。”刘辩指向周焕三人,“若大人不弃,可暂借于县衙,协助处理灾后抚恤、田亩清丈、赋税厘清等紧要事务。一则可解燃眉之急,二则…亦可向郡府彰示我安平官民同心、共克时艰之决心。”

王甫闻言,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眼睛一亮:“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有刘县尉麾下贤才相助,本官无忧矣!”他立刻转向周焕三人,脸上堆起笑容:“有劳三位先生!本官必有重谢!”

周焕三人对视一眼,心中雪亮。这既是主事对他们的信任与考验,也是让他们接触地方实务、积累经验甚至建立人脉的绝佳机会!他们立刻向王甫和刘辩行礼:“敢不从命!必尽心竭力!”

看着王甫如释重负地带着周焕三人离去,陈元走到刘辩身边,低声道:“主事高明。此举既解了王甫之急,塞了郡府之口,更让子明他们得以光明正大介入地方事务,积累资历。只是…县衙那潭浑水,怕是不好趟。”

“浑水,方能摸鱼,亦能炼金。”刘辩望着周焕等人离去的背影,目光深邃,“寒门士子,非无才也,乃无门也。格物坊,便是他们的门!给他们舞台,给他们希望,他们自会迸发出远超那些尸位素餐之辈的能量!”

他转身,看向工坊内正在为新一批“格物纸”刷印《简易农书》的工匠,看向远处正在组织人手修复水渠的赵大,看向蒙学小院里,一位新来的寒门士子正耐心地教几个孩童在沙盘上划着“田”字…

“陈先生,传话出去。”刘辩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凡通晓文墨、明理务实、有志于在乱世中做一番实事的寒门士子,无论出身,无论过往,格物坊虚位以待!此地,不重门第,只重才干!不尚空谈,唯求实效!愿以‘格物’之理,聚天下寒士,共开新天!”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格物坊血战黑山贼、庇护黎庶、兴办蒙学、造纸印书、广纳寒士的事迹,伴随着“不重门第,只重才干”的宣言,如同巨石投入死水,在冀州乃至更远的饱受乱世之苦的寒门读书人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越来越多的身影,怀揣着不甘沉寂的抱负和对乱世桃源的一丝希冀,风尘仆仆,向着安平城外那片伤痕累累却生机勃勃的土地汇聚而来。他们或许衣衫褴褛,或许面有菜色,但眼中那名为“希望”和“抱负”的光芒,却如同黑夜中的星辰,为格物坊的重建与新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慧的清泉。

乱世洪流,泥沙俱下。然,终有明珠,不甘沉沦。刘辩以“格物”为旗,以实绩为证,为这些明珠,搭起了一座通往希望与功业的桥梁。寒门士子,这支被历史忽视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力量,正悄然汇聚于格物坊的麾下,成为他重铸汉鼎、开创未来不可或缺的羽翼!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