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使者带着林逸的条件,马不停蹄地返回邺城。当袁绍听到林逸提出的条件后,气得差点吐血。
“这林逸小儿,竟敢如此嚣张!他竟敢要求我承认他在豫州的地位!还要十万石粮草!简首是狮子大开口,欺人太甚!”袁绍在大殿中怒吼,声震屋瓦,将殿内的侍从吓得瑟瑟发抖。他猛地一拳砸在案几上,上好的木料瞬间被砸出裂纹,茶盏内的水泼洒而出,如同他此刻内心沸腾的怒火。
沮授、田丰等人再次跪伏在地,苦苦劝谏。
“主公息怒啊!”沮授苦口婆心地说道,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如今北方战事未平,公孙瓒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侵扰我冀州腹地。若为颜良、文丑二位将军的性命,以及豫州暂时的主权,便可解我军北方之忧,实乃划算之事!此番忍让,绝非示弱,而是为主公争取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田丰也附和道:“主公,大局为重!眼下我军虽兵精粮足,但若与林逸在豫州纠缠,必将耗费大量军力物力,而公孙瓒则可能趁虚而入,威胁我后方。暂时的忍让,是为了日后更大的胜利!待我军彻底平定北方,主公之威势,天下谁人能挡?届时,区区林逸,弹指可灭!”
袁绍听着两位心腹谋士的肺腑之言,虽然心中仍旧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点兵南下,将林逸碎尸万段。但他毕竟是一方诸侯,也懂得权衡利弊。公孙瓒确实是他心头大患,若此时将主力调往豫州,一旦公孙瓒发难,后果不堪设想。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滔天怒火。
“好!好一个林逸!”袁绍咬牙切齿地说道,“今日之辱,袁本初铭记在心!来日,定要他百倍奉还!”他最终在沮授和田丰的反复劝说下,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同意了林逸的条件。虽然他心中仍不甘心,但他更清楚,眼下稳定北方,才是最重要的。
很快,袁绍的使者再次抵达汝南,带来了袁绍的回复——全部同意林逸提出的条件。同时,赎金和十万石粮草也一同送达。运送粮草的车队绵延数里,浩浩荡荡地开入汝南郡的粮仓,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也堆满了林逸的府库。
林逸接收了赎金和粮草,心中暗爽。这袁本初,倒是慷慨。他当着使者的面,命人解开了颜良、文丑身上的绳索。
“二位将军,回禀袁绍,我林逸言出必行。”林逸平静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此次放了二位,希望袁绍能信守承诺,此后互不侵犯。若再犯我豫州,林逸定不留情,届时,可就不是赎金能解决的问题了!”
颜良、文丑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经此一役,他们对林逸的精明和狠辣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灰溜溜地回到了邺城。在袁绍面前,他们再也抬不起头来。袁绍虽然没有明说什么,但眼神中的失望和疏远,以及麾下其他将领私下的窃窃私语,都让他们深感前途渺茫,如同被遗弃的棋子。
经此一役,林逸在豫州的地位彻底稳固。他不仅从袁绍那里敲诈了一笔巨款和粮草,充实了自己的府库,更通过这一战向天下宣告了他在豫州的崛起,让袁绍不敢轻易再犯。周边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零散势力,也纷纷表示臣服,或献上降表,或遣使求和。
“主公,袁绍虽暂时退却,但其野心不死,日后必将卷土重来。”郭嘉提醒道,他站在沙盘前,手指轻轻敲击着冀州的位置,“此番,他不过是权宜之计,待他平定北方,定会再次将矛头指向主公。”
诸葛亮也摇动羽扇,神色肃穆:“正是如此。我军当趁此机会,积蓄力量,秣兵厉马,为日后与袁绍,乃至曹操的决战做准备。同时,也应将目光投向南方。”
林逸点头。他知道,袁绍是迟早要面对的敌人。但现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图谋荆州。这片沃土,才是他成就霸业的根基。
“孔明,之前你曾提及荆州刘表,以及荆州内部的豪强。”林逸看向诸葛亮,眼中闪烁着雄心,“如今我军己在豫州北部站稳脚跟,可否开始着手荆州攻略?”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指着地图上的荆州之地,侃侃而谈:“主公所言甚是。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若能占据,可作为我军的大后方,进可攻益州,退可守中原,更是抵御北方强敌的天然屏障。刘表虽然宽仁,但其治下士族林立,内部分裂严重,蔡氏、蒯氏等豪族专权,刘表对其多有倚重却无法真正驾驭。且其子刘琦、刘琮皆非英主,荆州迟早要易主,此乃天赐良机!”
“主公可派遣密探,前往荆州各郡,暗中联络襄阳蔡氏、蒯氏等豪族。”诸葛亮继续道,“这些豪族在荆州根深蒂固,掌握着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心中,也并非完全忠于刘表。主公可借其对刘表的不满,暗中扶持他们的某个子弟,作为内应,分化瓦解刘表的统治基础。”
郭嘉也补充道:“此外,主公可派人前往江东,探查孙坚的动向。孙坚勇猛,兵精粮足,乃一方霸主。然其性情急躁,好大喜功,且与刘表素有宿怨。若能利用其弱点,或可为其所用,成为我军牵制刘表的力量,甚至可以考虑联孙抗刘,待其两败俱伤,我军再行渔翁得利!”
林逸沉吟片刻,他知道荆州攻略绝非易事。刘表虽然能力平庸,但他手下也有不少能臣武将,黄忠、文聘皆是不可多得的大将。而且荆州士族势力庞大,盘根错节,想要将其一举拿下,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耐心。
“派遣何人前往荆州联络,又该如何行事?”林逸问道,他需要一个既能言善辩,又足智多谋,且忠心耿耿的人去执行这个重要的任务。
诸葛亮思索片刻,说道:“主公可派一能言善辩,又足智多谋之士,乔装打扮,深入荆州。以主公的仁义之名,以及我军在豫州的治理成果,去打动那些有识之士。同时,可以主公的远见卓识,去说服那些不愿附庸刘表,而有心报国之士。至于蔡氏、蒯氏等豪族,则需以利相诱,许以高官厚禄,甚至可暗中扶持他们的某个子弟,作为内应,待时机成熟,便可里应外合。”
郭嘉也建议道:“主公还可派遣商队前往荆州。以商贸为掩护,刺探情报,并暗中结交当地豪强。通过商队,我军也可将一些豫州特产和稀有物资带入荆州,以示我军之财力雄厚,吸引那些贪婪的士族豪强。同时,亦可将我军的仁政爱民之名,通过商队之口,传遍荆州,为日后入主荆州打下民心基础。”
林逸采纳了二人的建议。他立刻在麾下选拔精明能干的官员和心腹,秘密派遣他们前往荆州,执行联络和刺探任务。他深知,情报战的重要性不亚于正面战场。
同时,林逸也加大了对军队的投入,他命工匠们继续改进兵器铠甲,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在豫州北部,一支强大的军队正在悄然崛起,每日的操练声震耳欲聋,士气高昂,随时准备着主公的号令。
“主公,如今我军在豫州北部己成气候,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百姓归心。”一日,诸葛亮指着地图上的兖州和冀州,语气凝重,“曹操如今在兖州与青州黄巾作战,袁绍则在北方与公孙瓒缠斗。这正是主公发展壮大的绝佳时机,绝不可错过。”
林逸心中明白。他要利用这段难得的平静期,将自己的势力发展到极致,为日后逐鹿天下,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明,待荆州之事有所进展,我军便可考虑向豫州南部,乃至徐州进发。”林逸目光如炬,规划着未来的蓝图,“那里有黄巾残部,也有一些零散的豪强,我军可趁机扩张地盘,扩大影响。待实力足够,便可挥师南下,首取荆州!”
诸葛亮点头赞同:“主公英明。乱世之中,唯有不断扩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待我军占据荆州,进可攻益州,退可守中原,届时,天下之势,尽在主公掌握!”
豫州北部,林逸的统治日益稳固,如同磐石般坚不可摧。南方的荆州,暗流涌动,林逸布下的棋子正在悄然启动。北方的袁绍,虽然暂时蛰伏,但其对豫州的野心从未消退,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
中原大地,风云变幻,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