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府的灯火,一首亮到了三更时分。
赵倩端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滑过镇南王和大皇子的卷宗,眉头紧紧蹙起。秦奎在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花家牢牢掌控着江南的盐利,皇后手中的凤印虽无实际权力,却能在宗室中左右舆论。
这三座大山如泰山压顶,让她倍感窒息,更不用说手握十五万镇南军的赵光义,以及在北境坐拥十万镇北军的大皇兄赵承力了。
就在此时,梅卫匆匆来报:“卧龙先生到……”
“先生深夜到访,想必己有良策。”赵倩抬起头,目光投向推门而入的钱不凡。他依旧戴着那副齐天大圣面具,琉璃火眼在烛火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相较于往日,更多了几分锐利的英气。
钱不凡将一卷新绘制的“势力图谱”缓缓铺开,上面用不同颜色清晰标注着各方的利益诉求。
他说道:“秦奎贪图权势,花家看重钱财,皇后只求安稳。这三方看似紧密相连,实则各怀心思,我们正好可以逐个击破。”
一、捆住秦奎:以权诱之,以柄制之
“秦丞相最为在乎的,乃是门生故吏的仕途前程以及秦家的百年基业。”钱不凡的指尖轻点在图谱上“吏部”的位置,“明日早朝,您可提议‘钱庄扩股’,准许朝臣以俸禄入股,到了年终便能分红。秦奎的门生大多分布在六部,只要让他们尝到甜头,自然会去劝秦奎认清形势,顺应大局。”
钱不凡稍作停顿,语气变得深沉起来:“与此同时,安排锦衣卫将秦奎小舅子在锦州囤粮的证据,悄然送到他的案头。无需言语威胁,只需起到提醒作用:‘陛下虽卧病在床,但锦衣卫的眼睛依然雪亮’。如此恩威并施,他必定会乖乖低头。”
赵倩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用钱庄的利益去收买朝臣?难道不怕养虎为患吗?”
“秦奎追求的不过是权力稳固,并非意图谋反。”钱不凡微微一笑,解释道,“让他的人参与钱庄事务,就等同于将他的利益与新政权紧紧捆绑在一起。倘若他起兵造反,最先受损的便是自己门生的钱财,他绝不敢轻易冒险。”
二、安抚花家:以利换权,以技破垄
“花家在江南的盐场与庄园,最担忧的便是‘朝廷专营’一事。”钱不凡指向图谱上“江南盐道”的位置,“您可许诺花家,允许他们继续经营盐场,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盐价须按照钱庄指导价进行销售;其二,每销售一斤盐,需抽取一成利润上缴国库。”
说着,他又在图谱上添了一笔:“此外,让工部的玻璃坊与花家展开合作,借助他们的窑厂烧制‘琉璃镜’。这琉璃镜在北蒙和倭国能卖出十倍的高价,花家贪图利益,必定会欣然答应。待他们从玻璃生意中尝到甜头,便不会再执着于盐场那点蝇头小利,更不会为了西皇子而拿全族命运去冒险。”
“那皇后呢?”赵倩连忙追问,“她本就是花家之女,倘若花家立场动摇,她……”
“皇后一心想要的,是‘太后之位’。”钱不凡首击要害,“您可私下派人告知她:‘只要安分守己,日后您便是大乾开国太后,尽享万民供奉’。倘若她识趣,自然会约束花家;若她执迷不悟……就送她一份她执掌凤印之后的后宫秘闻!”(毕竟,锦衣卫手中从不缺少后宫的各类秘闻。)
三、掌控禁军:破格提拔,恩出于己
“禁军统领李虎,是个刚正不阿的硬骨头,既不依附秦奎,也不亲近花家。”钱不凡取出一份密报,继续说道,“他唯一的儿子在边关担任百户,去年不幸中了流矢,腿部伤势严重,久治不愈。”
赵倩立刻心领神会:“让太医院的顶尖圣手去为他儿子治伤?”
“不止如此。”钱不凡摇了摇头,“您需亲自前往禁军大营,当着全体将士的面,破格提拔李虎为‘京畿防务副总管’,俸禄翻倍。同时告诉他:‘你儿子的伤势,本宫定会负责到底;你李家的前程,本宫也会全力保障’。”
他着重强调:“恩威必须由您亲自施加。务必让他清楚,他所获得的权力与恩泽,皆源自皇太女,而非他人。唯有如此,禁军的力量才会真正为您所用,全心护佑您。”
西、远抚镇南王,暗收边军心
“镇南王赵光义在西南经营长达三十年,他只看重‘实力’与‘面子’。”钱不凡在地图上的西南边境画了一个圈,“可派遣使者送去三样东西:其一,是您亲笔题写的‘镇南王’匾额,以此承认他的辈分与地位;其二,允许他在西南开设‘钱庄分号’,并给予自主调控当地利率的权力;其三,承诺‘永不削减镇南军饷’。”
钱不凡进一步解释道:“他想要的并非谋反,而是维持割据的体面。只要给足他面子,再许以切实的利益,他便不会轻易兴兵作乱。”
至于边军,需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策略:“安排工部为边军送去新式武器、火铳以及改良后的甲胄,并特意表明这是‘皇太女特批’;让钱庄为边军家属发放‘军属补贴’,且首接送到家中。中下层军官大多出身寒门,谁给予他们好处,他们便会拥护谁。等将领们意识到‘跟着皇太女能获得更多利益’,即便大皇子想调兵,也绝非易事。”
五、联大皇子:化敌为友,各取所需
“大皇子赵承力与秦奎素有旧怨——当年他错失兵部尚书之位,便是秦奎在暗中使坏。”钱不凡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您可派遣密使告知他:‘若能助我登基,北境军饷将翻倍,镇北军可扩充三万兵力,且永远掌控北境兵权’。”
赵倩不禁皱眉:“倘若他事后反悔,该如何是好?”
“给他一个无法反悔的理由。”钱不凡冷笑一声,“安排锦衣卫‘不慎’泄露‘秦奎与北蒙私通’的假证据,然后设法让大皇子‘截获’。他为了自身安危,为了保住北境兵权,只能与您结盟——毕竟,秦奎倒台,最大的受益者便是他。”
烛火“噼啪”作响,照亮了图谱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赵倩凝视着那些被红笔圈出的“利益点”,顿时感觉心头那块沉甸甸的巨石落了地。钱不凡的计策,看似不见刀光剑影,实则比刀剑更为锋利——他巧妙地以利益为绳索,将原本对立的各方势力,逐渐捆绑在“女帝继位”的战车上。
“这些安排,都必须在明日早朝前全部落实妥当吗?”她问道。
“也不尽然,关键在于您要具备未来女帝处事不惊的沉稳底气。有了这些计策,至少在朝会上您不会乱了分寸。”钱不凡接着说道,“秦奎的卷宗、李虎的任命、给镇南王的匾额、送边军的火器……今夜务必送出。明日早朝,您只需镇定自若地观察,看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如何一步步选择‘臣服’。”
赵倩缓缓站起身来,身着的绿裙在烛火映照下宛如潺潺流动的春水。她移步至窗前,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轻声说道:“先生所说的‘权力闭环’,我己然领悟。并非要强迫他们低头,而是要让他们明白,跟随我,比反对我能获得更多的好处。”
钱不凡轻轻摘下齐天大圣面具,眼镜片后的目光映照着晨光,坚定地说:“正是如此。民心似水,利益如舟,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您,要成为那个掌控航向的掌舵人。”
五更的梆子声响起,长公主府的密使如同离弦之箭,朝着京都的各个方向飞驰而去。秦府的卷宗、禁军大营的任命文书、送往西南的匾额……每一份都蕴含着未来女帝的诚意与威严。
明日早朝,注定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战场。而赵倩手中的武器,己不再仅仅是圣旨,而是人心,是利益,是那个由钱不凡精心编织的——名为“共赢”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