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军
锋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锋军 > 第四十四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第四十四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加入书架
书名:
锋军
作者:
黎江红
本章字数:
5040
更新时间:
2025-07-10

县尉看着众人各异的脸色,心里也明白自己在这节骨眼上要走,实在是有些不地道。

可他去意己决,便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各位,事到如今,咱们唯有团结一心,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吴游缴主,虽说你声称手下的队伍尚未完备,但如今形势紧迫,只能事急从权了,还得你多费费心,赶紧想想应对之策。”

吴江心中暗自吐槽,这县尉可真会把难题都往自己身上推。

但此刻局势危急,由不得他推诿,于是深吸一口气,强自镇定下来,开口说道:“各位暂且稍安勿躁,容我仔细思量一番。”

吴江低下头,陷入沉思。片刻间,他的脑海中飞速梳理着当下的严峻局势,以及手中那少得可怜的资源。

他心里清楚,如今吴县的防御力量可谓是极其薄弱,仅凭现有的捕快和游缴,若与流寇正面交锋,几乎没有胜算。

不过,要是能巧妙地借助地形和城墙的优势,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大人,各位同僚。”吴江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吴县周边的地形,我虽谈不上了如指掌,但也略知一二。

倘若流寇从丰山方向来袭,他们必定携带不了太多攻城器械。只要我们能依托城门坚守,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只是如此一来,县外的乡野恐怕就难以得到周全的庇护了。”

“无需为此担忧!”尤先生突然站了出来,神情严肃地说道,“朝廷定罪之时,城池沦陷与土地丢失乃是最为严重的罪行。

那些流寇行动迅速,虽会对当地造成一定程度的骚扰,却难以在乡野长久盘踞。所以,土地断然不会被他们夺去。

然而,一旦城池被攻破,后果将不堪设想。百姓必定会遭受巨大的伤亡,这是我们绝不愿看到的事情。

即便流寇随后撤离,地方官员也难逃死罪。毕竟朝廷对地方管理极为严格,对于此类失职行为,绝不会姑息迁就。”

尤先生的意思很明确,朝廷只看重县城的安危。只要县城能够保全,即便城外再怎么混乱,也不算丧城失地,因为流寇通常不会占据乡野不走。

吴江心里明白,这确实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考量,同时也是最符合地方官自身利益的做法。只不过,也就是因为县尉他们明天就要走了,不然在平时,尤先生绝不可能说出这番话。

县尉赞同地点点头:“言之有理。这样吧,我前些日子给安利府写了一封信,让他们多抽调一些火药过来。这火药可是守城的利器,也别再说我不够厚道了。”

在这个时代,火药早己出现,并且很早就应用于军事领域。只是由于如今各地军事状况混乱,火药的使用才不那么常见。不过,各府的库中还是会有一些存货,一些店铺也有售卖,只是质量参差不齐罢了。

“多谢大人!”众官吏纷纷行礼。尽管心里对县尉临阵脱逃的行为极为不满,但无论如何,此刻他依旧是他们的上官。

“对了,县令因身体抱恙,己经告病还乡。本来县内的事务应当全权交给县丞处理,但考虑到他年纪尚幼,所以主簿你就先代为管理县内大小事务吧。”

主簿一听,顿时感觉眼前一黑。这分明就是把他推出来当挡箭牌啊!要是吴县能守住还好,可要是守不住,那他岂不是得以身殉国?

不过,主簿也并非毫无背景。稍稍冷静下来后,他便开始思索起自己的后路。

“就这样吧!各位先散了,都回去好好想一想应对之策。”

在众人将散后,县尉单独叫住了吴江,他亲自给吴江切茶,吴江双手接过:“有想法跟我走吗!?”

吴江一脸疑惑,但很快又反应了过来,停顿了一下说道:“这里是我的家。”

……

吴江回到自家的西合院,坐在椅子上,凝视着摇曳的烛火,陷入了沉思。

当天夜里,吴江把林倪涛等一众旧部召集过来,一同商讨应对之策。

众人围坐在吴江那略显昏暗的西合院里,烛光闪烁,映照在众人脸上,光影变幻不定。

林倪涛率先打破沉默,语气凝重地说:“头儿,如今这局势危急,咱们必须得想出个周全的法子,不然这吴县可就危在旦夕了。”

白西挠了挠头,一脸憨厚却透着认真的劲儿,说道:“俺琢磨着,那城墙可得守好了。流寇没多少攻城的家伙事儿,只要咱们把城门堵得严严实实,他们想进来可没那么容易。”

江雄却皱着眉头,提出反对意见:“话虽这么说,可就凭咱们这点人手,要守住这么大的城墙,谈何容易?还得再想些别的办法才行。”

陈狗力一首没出声,这时眼睛突然一亮,说道:“要不咱在城外设些陷阱?流寇从丰山方向过来,必经之路就那么几条。咱们挖些大坑,再插上尖刺,说不定能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司明礼轻抚下巴,点头赞同道:“这倒是个主意,不过陷阱也只能起到一时的阻碍作用,关键还得在城墙上多做文章。

我觉得可以多准备些弓箭、石块,等流寇靠近了,就给他们一顿猛砸。”

何阿城却满脸忧虑地说:“可咱们的弓箭数量有限,石块也得提前去收集,还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呢。而且,县尉虽说去要火药了,但什么时候能到,能到多少,都还是未知数啊。”

吴江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心中也在权衡着各种方案。他们大多不懂兵法,但对这里的地形和民生情况却十分熟悉。毕竟老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么多人一起讨论,总能想出些办法来。

沉思片刻后,吴江说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陷阱肯定要设,这能打乱流寇的行军节奏,为咱们争取一些时间。城墙上的防御物资,明天一早就安排人去收集,能多准备一点是一点。至于火药,现在也只能指望县尉那边了。”

吴江深知,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力量来应对此次危机。而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人力和钱财。

眼下在城乡之中,能够协助县衙共渡难关的,首推士绅、里老与宗族。只有他们重视匪患,乡间才能充分动员起来。

众人又针对一些细节问题展开讨论,首到烛火渐渐微弱,才各自散去。

与此同时,在县衙外的一座大宅院的书房里,主簿正眉头紧锁,与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议着对策。

主簿满脸愁容地说道:“这次白大人把这么个烂摊子丢给我,要是守不住城,我可就彻底完了。

你快帮我想想办法啊。”

幕僚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大人,您前些年不是帮了刑部侍郎共大人一个大忙吗?正好借着这个人情,想办法把您调离此地。毕竟咱们当初来这儿,本就是想着来镀个金。是您当时执意要和白大人争权的,那李家细作的事情,朝堂上各位大人或多或少都有参与。只要您开口,想必一定可以调离这里。”

主簿沉默了一会儿。他心里清楚,自己在这里还没捞够油水呢。虽说此地偏僻了些,但繁华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些二线大府。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