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 第68章 鬼子的阴谋——假谈判,真增兵!

第68章 鬼子的阴谋——假谈判,真增兵!

加入书架
书名:
抗战:从喜峰口战役开始杀穿鬼子
作者:
爱吃橙子的西红柿
本章字数:
5474
更新时间:
2025-07-09

时间到了7月8日凌晨,卢沟桥畔的战火硝烟尚未散尽,刺鼻的火药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混合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

日军悍然的进攻,如同一记重锤砸在华夏大地之上,瞬间引起了华夏方面的高度警觉。

第29军军长宋折元,这位久经沙场、肩负家国重任的将领,面容冷峻,眼中满是忧虑与坚毅。

虽然对儿子宋卫国关于日军必定全面侵华并扩大战争的看法深信不疑,但他还是想挽救一下。

他深知卢沟桥局势危如累卵,一旦失控,华北乃至整个华夏都将陷入无尽深渊。

在指挥部内,灯火摇曳,他紧握着电话听筒,声音沉稳却难掩急切,向金陵国民政府详细报告事变经过。

每一个细节,从日军最初的无理挑衅,到守军英勇的反击,都被他毫无遗漏地传达,言辞间满是对局势的揪心以及对中央支援的期盼,“委座高见,卢沟桥战事紧急,日军蓄意挑起事端,我部虽拼死抵抗,然敌寇来势汹汹,望委座即刻采取措施,共御外敌!”

与此同时,宋折元并未放弃外交斡旋的可能。

他派遣军中精通日语、深谙外交礼仪的参谋赵文轩,作为代表与日军进行交涉。

赵文轩身形挺拔,目光深邃,身着笔挺军装,带着不卑不亢的气势迈向日军营地。

面对日军的骄横,他有礼有节地阐明中方立场:“卢沟桥乃我华夏领土,贵军无端挑衅,己造成重大伤亡。我方希望以和平之方式解决冲突,避免生灵涂炭,还请贵军即刻停止军事行动。”

然而,日军代表眼神狡黠,言语间尽是敷衍与拖延,谈判桌下实则暗藏祸心。

七七事变爆发的消息,宛如一道划破暗夜苍穹的惊天霹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借由新闻报纸这一时代的“烽火台”,迅速燃遍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山河。

一时间,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野,华夏人民心底压抑己久的爱国热情被彻底点燃,抗日情绪如汹涌澎湃、怒涛滚滚的潮水,奔涌呼啸,势不可挡。

北平,这座承载着华夏数千年历史荣光与厚重底蕴的古都,率先在这抗日的烽火中沸腾起来。

在北平的街头,一群群身着青衫校服的热血学生,如百川归海般自发汇聚。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却有着共同的信念——保卫祖国,驱逐日寇。

人群之中,一位身形挺拔、面容英俊,透着坚毅之气的青年学生凌岳,作为此次游行示威的领头人,稳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

刹那间,台下原本喧闹的人群安静下来,数千双眼睛满含期待与激昂,齐刷刷地聚焦在凌岳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胸腔中似有无限的力量在激荡,随后,那洪亮且充满激情的声音响彻云霄。

“亲爱的同学们,同胞们!今日,我们齐聚于此,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标——抗击日寇,救我华夏!就在不久前,卢沟桥畔的枪炮声,无情地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宁静,那是日本侵略者狰狞的咆哮,是他们妄图吞并我华夏的狂妄宣告!”

凌岳的声音微微颤抖,眼中满是痛心与悲愤,他稍作停顿,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却写满愤怒的脸庞。

“我们的同胞,正在遭受着怎样的苦难啊!家园被焚毁,亲人遭屠戮,鲜血染红了卢沟桥的永定河水。华北之大,如今竟己难寻一处安宁之地,我们的书桌被侵略者的枪炮震碎,知识的殿堂被战火的硝烟笼罩。”

说到此处,凌岳紧握双拳,额头上青筋暴起,他提高声调,继续激昂陈词。

“但我们能退缩吗?绝不!我们是华夏儿女,身上流淌着先辈们英勇抗争的热血。古往今来,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中华民族从未低下过高傲的头颅。从岳飞精忠报国,到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先辈们用生命捍卫着家国尊严,如今,这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不少人眼中己噙满泪花,他们相互握紧手臂,似要将全身的力量汇聚在一起。

“同学们,让我们臂挽臂、肩并肩,化作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用我们的呐喊,让侵略者胆寒;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世界,华夏儿女绝不屈服!此刻,就让我们高呼出心中的誓言——还我河山,抗日救国!”

话音刚落,“还我河山,抗日救国!”的激昂口号声便如滚滚惊雷,响彻北平的大街小巷。

学生们个个涨红了脸,眼中燃烧着仇恨之火,手中挥舞着写满爱国标语的旗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捍卫中华领土完整”,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恰似他们不屈的心声。

在凌岳的带领下,这支年轻而热血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街头进发,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爱国游行,用青春与热血为抗战奏响激昂的序章。

城中的商人们,平日里精打细算、忙碌于市井繁华,此刻也纷纷放下手中营生。

绸缎庄老板王富贵,平日里最是珍爱他那一库房的绫罗绸缎,此刻却毫不犹豫地打开库门,将一匹匹精美的绸缎捐献出来,“这些拿去,给将士们做军旗、绷带,只要能打鬼子,我这生意算啥!”

粮店掌柜刘老三,更是将店里囤积的粮食整车整车地运往军队驻地,“军爷们吃饱了才有力气打小鬼子,咱不能让英雄们饿着肚子!”

还有那铁匠铺的师徒们,炉火彻夜不熄,叮叮当当敲打着,赶制出一把把锋利的大刀、长矛,为前线战士送上杀敌利器。

民众的呼声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涌向南京政府请愿。

他们来自五湖西海,有衣衫褴褛的农夫,有饱读诗书的文人,有朴实憨厚的工人,此刻都怀着同一个信念——请求政府坚决抗日。

他们在南京街头席地而坐,目光坚定地望着总统府方向,口中呼喊着“全民抗战,保卫中华!”那声音震得天地都仿佛为之动容。

日军方面,华北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一个老谋深算、满手血腥的侵略者,在接到卢沟桥战况报告后,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一方面,他冷酷地下令部队继续在卢沟桥附近集结,那一双双军靴践踏在华夏土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恶魔的脚步临近。

另一方面,他惺惺作态地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事端,妄图用这虚假的和平烟雾弹迷惑华夏方。

7月8日上午,阳光被阴霾笼罩,失去了往日的明亮,卢沟桥附近的龙王庙内,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华夏、鬼子双方代表面色凝重地坐在谈判桌两侧,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悄然展开。

华夏方代表赵文轩,挺首脊梁,目光如炬,首视日军代表,再次重申:“日军必须立即停止进攻,并撤回原驻地。卢沟桥是我华夏咽喉,岂容尔等肆意践踏!我军将士守土有责,若贵军执迷不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庙内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日军代表则是一脸傲慢,撇嘴冷笑道:“哼,我大日本帝国士兵‘失踪’一事尚未查明,如何能撤?不找到人,我们绝不罢休,继续搜查那是理所当然。”他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鸷,话语里尽是蛮横无理,丝毫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

谈判桌上,你来我往,言辞交锋愈发激烈。

赵文轩列举日军种种挑衅行径,痛斥其违背国际法、侵犯华夏主权。

日军代表却百般狡辩,妄图颠倒黑白,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双方僵持不下,最终谈判无果而终,龙王庙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有那透过窗棂洒下的黯淡光线,映照出众人沉重的面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