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来乍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她们说的前街沈家。
站在宅子前,那青砖灰瓦的高墙大院儿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朱漆大门上的铜环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古旧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心中暗自思忖,怪不得那么多人对这宅子动心思呢。
瞧这气派的门脸,在这条街上那可是独一无二的,就连门前的石阶都比别家高出三寸,这无疑更彰显出它的不凡之处。
我定了定神,整了整有些凌乱的衣襟,然后上前轻轻叩击门环,轻声问道:“有人吗?”
可是,等了好一会儿,宅子里却没有丝毫动静。
我想起邻居们说沈奶奶年近七旬了,这么大年纪,怕是耳背吧。
于是,我再次叩门,这次加重了力道,同时提高了嗓门喊道:“有人吗?沈奶奶在家吗?”
话音刚落,院子里就传来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紧接着,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拉开了一条缝,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出现在我的眼前。
她梳着纹丝不乱的银白发髻,一双眼睛犹如鹰隼一般,上下打量着我。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我的身体,看得我后背首发毛。
我赶忙挤出一丝笑容,恭敬地说道:“沈奶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说,“听说您这有间房要出租......”我的话还没说完,老人就一声不吭地转身往院里走。
我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跟上。
我们穿过一个栽着石榴树的天井,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像是一个个小红灯笼。
突然,沈奶奶在西厢房前停住了脚步,她伸出枯瘦的手指点了点那间厢房,说道:“就这间,月租十块。”
说完,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厨房在东南角,茅房在后院。我这把年纪,最怕吵。你能打听到这来,说明我的租房条件你都知道了,老婆我最讨厌麻烦,所以你应该懂的。”
她的声音虽然沙哑,却很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重地钉进我心里一样。
我连忙接道:“沈奶奶,你放心,这只有我一个人住,对外我说的是帮我哥和新嫂子打听的。我是学生,是我住不习惯学校,才打算租房子住的。”
又和她说好明天下午搬过来!
她点点头,领着我走进屋里查看。
我发现屋里比我想象中的要整洁得多。
榆木衣柜被擦得发亮,炕席干干净净的,连窗棂上的雕花都一尘不染。
我好奇地摸着炕沿上温润的铜钱纹,正沉浸在这古老的气息中时,突然听见身后传来钥匙的叮当声。
“明儿搬来记得轻些,”沈奶奶把钥匙塞到我手里,她的掌心粗糙得像砂纸一样,“我晌午要睡会儿。”
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和新奇,走出了大门。
我想好好参观一下这个老人口中的大时代,然而,当我看到街上的景象时,一下子愣住了。
只见穿蓝布工装的姑娘们甩着麻花辫欢快地走过,板车夫大声吆喝着“借光”,墙上那红字标语鲜亮得刺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时,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冲我咧嘴一笑,她缺了颗门牙的笑容竟比阳光还灿烂。
我下意识地攥紧兜里的钥匙,心中突然觉得这十块钱花得真是太值了。
这里不仅有雕梁画栋的老宅供我居住,更像是买到了一本鲜活的历史课本,让我能亲身感受这个地方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