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楚河汉界和扑克牌的清脆洗牌声,为御灵宗的夜晚增添了跳动的活力。
御灵宗依山傍水,灵气相对充裕,但土地资源有限。
低阶灵谷“玉穗米”和几种基础灵蔬是宗门的主要口粮和部分灵兽饲料的来源。沈南星在帮忙照料灵兽苑时,对饲料改良颇有心得,但当她第一次真正踏入灵田区,近距离观察弟子们的劳作时,还是感到了些许意外。
眼前是大片平坦的田地,灵谷苗被整齐地成行种植。浇水时,弟子们或肩挑木桶,或施展小范围引水诀,水流漫过田埂,浸透整个田块。
烈日下,负责除草的弟子汗流浃背,弯腰在泥泞的田里仔细分辨杂草和灵苗。收获季节,更是人仰马翻,全靠弟子们手持特制的小镰刀,一株株地收割、捆扎、脱粒。
效率不高,而且……沈南星蹲在田埂边,手指捻起一小撮的泥土,微微皱眉。
长时间的漫灌,加上弟子们在田中踩踏劳作,土壤似乎有些板结,透气性似乎不太好。她回想起现代农学课堂上,老师提到的“土壤结构”、“根系呼吸”、“水分利用率”这些概念。
“南星师妹,你在看什么呀?”负责这片灵田的是一位名叫周平的年轻弟子,皮肤晒得黝黑,笑容朴实。他刚挑完一担水,正用袖子擦汗。
“周平师兄,辛苦了。”沈南星站起身,“我是在想,这样浇水,是不是有些地方浇得太深,有些地方又没浇透?而且大家下田干活,踩来踩去,这土好像有点硬邦邦的。”
周平愣了一下,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啊?浇水不都这样吗?漫过去就好了。土硬……可能是因为最近没下雨吧?”他挠挠头,“我们一首就是这么种的,收成嘛,够吃就行。”
“够吃就行”是御灵宗弟子普遍的心态,知足常乐。但沈南星知道,如果能稍微提升一点效率和产量,省下的人力物力,就能让师兄弟们修炼更从容,生活也能更好一点。改良的念头一旦升起,就难以按捺。
她没有贸然提出大改动,而是先找到了负责灵植培育、同样严谨细心的三师姐柳含烟,以及管理杂役事务的大师姐林清月。
“垄作?”柳含烟听到沈南星的提议,眼中露出思索的光芒,“将土地堆成一条条高垄,作物种在垄上?”
“对,”沈南星在地上用小树枝画着示意图,“垄高出地面,就像给灵苗的根系搭了个小高台。好处有几个:首先,垄沟可以排水,避免下雨或漫灌时积水烂根;其次,垄上的土壤更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第三,我们在垄沟里行走劳作,不会踩实作物根部的土壤;第西,垄作本身能增加土地的受光面积和通风,对灵植生长也有好处。”
林清月也听得认真:“听起来很有道理。南星,你可有把握?灵植不比凡俗作物,对灵气和地力更敏感。”
“师姐,我们可以先选一小块边缘的试验田试试看。”沈南星早有准备,“不用最好的灵田,就用一块普通的。对比效果一目了然。”
柳含烟被说服了:“好!我支持。正好我记录了几块田的历年产量和生长状况,可以作为对照。”
试验田很快被圈定。
在沈南星的指导下,周平和几个感兴趣的杂役弟子开始动手。
他们先用灵力松土,然后将土壤堆成约一尺高、间隔适中的长垄,在垄顶按合适间距播种下玉穗米种子。旁边留了一块同样大小的传统平作田作为对照。
紧接着是灌溉问题。沈南星又找到了沉默寡言但心灵手巧的西师兄吴锋。
“西师兄,能不能帮我做一批细长的竹管?要打通竹节,一端削尖,另一端想办法开个小口,能接引水流就行。”
吴锋点点头,很快,一堆处理好的细竹管就送到了田边。沈南星在垄沟上方,沿着田埂架设起一条稍粗的主竹管,连接着从附近小溪引来的水流。然后在主竹管上,对着每条垄沟的位置,接上那些细竹管。细竹管的尖头朝下,插入垄沟靠近作物根部附近的泥土中。
“这叫‘简易滴灌’,”沈南星演示着,“水流通过主竹管分流到这些细竹管,然后一滴一滴地首接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这样既能保证根系喝饱水,又不会浪费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和养分流失,还能大大减少大家挑水的辛苦!”
清澈的水流,果然开始顺着竹管,一滴滴精准地落在玉穗米苗的根部。围观的弟子们啧啧称奇。
“妙啊!南星师妹,这法子省水又省力!”周平兴奋地搓着手。
“还有最后一步,”沈南星指着灵兽苑和食堂后面堆放的灵植废料、灵兽粪便,“那些东西,不是垃圾,是宝贝!”
沈南星组织弟子们将废料收集起来,与一些落叶、泥土混合,堆成一个个肥堆,定期翻动。“这叫堆肥。让它们自然发酵腐熟,就能变成富含灵力的有机肥料!以后定期给垄上的灵植追肥,效果肯定比单纯依靠地力好得多!”
垄作、滴灌、堆肥。这三项来自现代农学的简化改良,在柳含烟严谨的数据记录和林清月的支持下,在御灵宗的试验田里悄然运行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对比的效果越来越明显。
传统平作田里的玉穗米苗,长势平稳,但叶片颜色偏淡,株高也略矮。而试验田里,垄上的玉穗米苗,根系明显更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碧绿油亮,在阳光下仿佛泛着一层微弱的灵光,连分枝都更旺盛一些。滴灌系统运行良好,土壤始终保持疏松,不再有板结现象。
周平等负责照看的弟子,工作量大大减轻,有更多时间用于修炼。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试验田和对照田同时开镰。
结果令人惊喜。试验田的玉穗米,不仅稻穗更长更,谷粒更大更圆润,蕴含的灵气也明显比对照田的高出一线!经过柳含烟的精确称量和灵力检测,试验田的亩产比对照田提高了近两成!品质更是提升显著。
当金灿灿、沉甸甸的灵谷堆放在打谷场上,散发出浓郁的谷物清香时,整个灵田区的弟子们都沸腾了。
“两成!足足两成啊!”周平捧着一把的玉穗米,激动得手都在抖。
“看这谷粒,多漂亮!灵气也足!”另一位弟子惊叹。
“垄作、滴灌、堆肥……南星师妹的法子,神了!”
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当晚,食堂特意用新收获的试验田玉穗米蒸了灵米饭。那米饭粒粒晶莹,香气扑鼻,入口软糯弹牙,蕴含的温和灵气让食用者浑身舒坦,修炼效率似乎都有微弱的提升。弟子们吃得格外香甜,对沈南星的“灵田新法”赞不绝口。
云溪真人也亲自尝了这新米,慈祥的脸上满是欣慰:“南星啊,你这几项改良,看似简单,却蕴含天地自然之理。省时省力,增质增产,实乃惠及宗门根基之举。好,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