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 第23章 南征百越:五十万移民大融合

第23章 南征百越:五十万移民大融合

加入书架
书名: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作者:
下一秒聆听
本章字数:
4202
更新时间:
2025-07-09

公元前219年,就在北伐匈奴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始皇帝,做出了一个双线作战的大胆决定。

他任命屠睢(suī)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一支多达五十万人的大军,南下征讨百越。

五十万!这个数字,比蒙恬北伐的军队还要多二十万。可见,在始皇帝的心中,南方的分量,丝毫不比北方轻。

然而,这场南征之战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秦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他们的战车、强弩、步兵方阵,在北方平原上,所向披靡。但到了南方,这一切,都失灵了。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开阔的战场,而是茂密的原始丛林、纵横交错的河网、和湿热难耐的气候。

他们的敌人,也不再是集结成阵的军队,而是神出鬼没的越人部落。那些越人,熟悉地形,擅长丛林战和游击战。他们白天躲在林子里,晚上就出来偷袭秦军的营寨,打了就跑,让秦军不胜其烦。

更可怕的,是南方的水土不服。北方的士兵,到了这里,根本无法适应湿热的气候。瘟疫、疾病、毒虫叮咬,像幽灵一样,缠绕着这支庞大的军队。非战斗减员,甚至超过了战斗的损失。

战争,陷入了泥潭。

主将屠睢,是一个性格急躁的将领。他见战事不顺,便采取了残酷的高压政策,大肆屠杀当地的越人,试图用恐怖来征服他们。结果,这反而激起了越人更强烈的反抗。在一场夜袭中,屠睢本人,被越人的乱箭射死。

主将阵亡,大军溃败。南征,遭到了比李信伐楚还要惨重的失败。

消息传回咸阳,始皇帝震怒。但他没有放弃。他是一个从不服输的人。

他深刻地反思了失败的原因,意识到,打通南方的关键,不在于军事强攻,而在于“后勤”。只要能解决五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就能把这场“游击战”,拖成“消耗战”,用秦国强大的国力,硬生生地把越人拖垮。

于是,始皇帝,再次展现了他作为“基建狂魔”的本色。

他下令,让监御史禄,在今天的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一条连接湘江和漓江的运河。

湘江,向北流入长江。

漓江,向南流入珠江。

只要打通这两条水系,秦国的粮草,就可以通过水路,从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源源不断地,运抵征伐百越的最前线。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灵渠”。

这条看似不起眼,全长不过三十多公里的运河,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解决了不同水位的连接问题,展现了秦代工匠高超的智慧。

灵渠的开通,彻底改变了南征的战局。

有了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新任主将赵佗,改变了屠睢的强攻策略。他率领大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同时采取安抚和分化的策略,逐渐平定了百越之地。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南方的这片新土地上,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正式将两广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版图。

为了巩固统治,始皇帝又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他下令,将那五十万南征的秦军将士,就地“落户”,与当地的越人女子通婚。同时,从中原地区,迁徙了大量百姓,到南方去开垦。

这五十万被“遗忘”在南方的士兵和移民,成为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融合的第一批“种子”。他们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铁器,带到了这片土地,也逐渐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和文化面貌。

从此,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开始被真正地,纳入了“中国”的范畴。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长城,开灵渠……秦始皇用他那非凡的魄力,为这个新生的帝国,奠定了无比广阔的疆域。

此时的秦帝国,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至南海。其疆域之辽阔,远超前代任何一个王朝。

不仅疆域辽阔,而且西海宾服,内部制度统一,外部边境安宁。一切,都似乎在朝着他设想的万世基业稳步前进。

始皇帝,站在他事业的巅峰,志得意满。他觉得,自己的功绩,己经超越了三皇五帝,足以与天地同辉。

然而,对于这位永不满足的帝王来说,光自己知道自己牛逼,还不够。他要让全天下的人,都亲眼看到他的伟大,亲耳听到他的功绩,亲身感受到他那无远弗届的无上皇权。

为了炫耀这份功业,也为了震慑天下,他决定,开始一种极具始皇帝个人特色的政治宣传活动。

巡游天下。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一首到他生命的终点,秦始皇先后五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巡游。这可不是我们今天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始皇帝的巡游,是一场声势浩大、组织严密的“移动朝廷”大展示,是一场帝国的终极“路演”。

每一次出巡,都是旌旗招展,车马如龙。新任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核心大臣,随侍左右。数万精锐的禁卫军,前呼后拥,负责安保。整个车队,绵延数十里,所到之处,地方官员必须跪迎,百姓必须俯首。

始皇帝要的,就是这种排场,这种君临天下的仪式感。

他沿着新修的“驰道”,东到海边,南至江淮,北上边塞。每到一处名山大川,他都要做一件极具“打卡”性质的事情——刻石记功。

他让李斯,用最华丽的辞藻,将自己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等一系列丰功伟绩,写成一篇篇颂文,然后,命工匠,将这些文字,一笔一划地,深深地刻在巨大的石碑上,立于山巅。

从泰山之巅,到琅琊海滨,再到会稽山上……一座座“功德碑”,拔地而起。

这些冰冷的石头,在始皇帝看来,是向天地宣告自己不朽功业的“宣言书”。他要让这些功绩,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供万世景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