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一个人吃肉,这不合适。”
“而且科学研究是重脑力劳动。你别看他们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其实一点都不比战士扛枪跑十公里越野轻松。
人的大脑每一次思考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天天就靠这点馒头咸菜,再聪明的科学家也会变笨了。”
冯石皱起的眉头放下了,他听出李锐话里的意思了。
“小李,你是不是想要提高专家的伙食标准?”
“不光专家的,还有我们战士的。这个基地的守护标准是最高的。每个战士每天的体力消耗都很大。”
“我也想啊,哎,可是没那么多物资啊。”冯石很为难。
“向中央申请提高科学家的待遇倒是可行。但是国家现在穷,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啊。”
冯石在哭穷,李锐却不搭茬反而说起另外一桩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老冯,你养过鸡吗?”
“瞧你这话说的,我家中农出身。小时候就帮我妈养鸡。现在我媳妇儿还在家里的后院养鸡呢。”
“那我问你,一只鸡你要养多久才能养大来吃?”
“这个嘛,让鸡吃饱喝足也要三个月才行。也是没那么多吃的,要让鸡去吃虫子的话,那可能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那你算过养大一只三斤重的鸡,要花多少粮食喂养吗?”
“这个我倒没算过,不过十来斤粮食总是要的。”
“那老冯,我现在和你说。有一种鸡,从孵化到出栏只要四十五天。一斤半粮食就能让鸡长一斤肉。你会怎么办?”
李淳的话音刚落,冯石的饭碗就落在地上了。
愣了一会儿,冯石用一种自己都不相信的巨大声音呼喊道:“四十五天,一斤半粮食换一斤鸡肉?!”
“嘘嘘嘘,你冷静点。”周围有人看过来,李锐把冯石拉坐下。
缓了一会儿,冯石才回过神来:“小李,你不是骗我吧。一斤半粮食换一斤鸡肉?!”
冯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错国人确实很看重粮食,但这不代表国人傻。
一斤半粮食有营养还是一斤鸡肉有营养,这是不需要做判断的。“对,四十五天出栏。肉粮比无限趋近于一比一点五。后世的科学家为了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研究了几十年的品种。白羽鸡。”
李锐又咬了口大肉片子。
“我上网看了一下,我可以采购这种鸡苗。你向中央打报告,申请一批禽类专家在北平周边开个鸡场。”
“这批鸡场是我们以后的育种基地,培育到一定数量后向全国推广。这能快速缓解我国肉食品紧缺的现状。
同时我们也从基地抽调一部分资金到基地。到时候定期采购一批活鸡,用来改善科学家的伙食。”
李锐说道这里嘴上露出笑容:“总不能别国的大科学家住洋房吃牛排,我们这的专家连口鸡汤都喝不上吧。”
冯石这个时候脸上也露出了农民一样的憨笑,他竖起大拇指:“还是你小李有办法!”
第十一章 压力来到冯将军这边
周总理拿着冯石打上来的报告找到毛主席。
“我看你这一脸春风满面的样子,是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了吗?”毛主席看见周总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毛笔。
周总理的笑容不改:“毛主席,你看看这个。”
毛主席接过周总理递过来的报告。
报告很短,毛主席看一遍只需要三分钟。但是他却看了足足十分钟才放下。
而毛主席的脸上也露出了和周总理一样的笑容。
“毛主席,你觉得这报告里提到的事情怎么样?”
“怎么样?好事啊!天大的好事!一只鸡养四十五天就能出栏,一斤半的包谷能养出一斤鸡肉,这是天大的好事!”
毛主席很开心,他开心的时候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毛主席激动的来回踱步:“我们的民族饿了多少年了。多少老百姓这辈子没吃过一口鸡肉,喝过一口鸡汤。”
“如果小李同志能从未来世界购买到鸡苗,那就召集这方面的农学家。尽全力的培养这些鸡苗。
然后推广到全国去。一斤半粮食能养出一斤鸡肉,我们的老百姓不傻,他们肯定愿意养。”
周总理和毛主席两人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说起来好像很可笑,两个管理着如此大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现在却为一只白羽鸡如此激动。
但现实就是如此。摆在新中国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能在二十岁写出《体育之研究》的毛主席更是明白肉蛋奶对这个国家的几亿国民意味着什么。
“只吃米饭的人是打不过那些吃肉的人的。”周总理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有些感慨道:“当年我们一群人留学欧洲。那些长得高大强壮的欧洲人就都是大口吃肉大口喝奶的。”
“大家都觉得欧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