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京城洛阳的汉灵帝刘宏,得知:太平道势力如此强大,不禁大惊失色。慌乱之余,他连忙在 3 月,匆忙任命:大将军何进统领左右羽林军,并调动五营军士屯驻于都亭一带。一时间,都亭内外戒备森严,将士们忙着整点武器装备,严阵以待,以镇守京师重地。
不仅如此,刘宏深知:仅靠京城驻军难以抵御黄巾军的攻势,于是当机立断,下令从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个通往京都的重要关口处,分别派遣都尉率军驻防。同时,向全国各地发布诏令,要求:各州郡务必严加防范,积极筹备作战事宜,加紧训练士兵,整顿军备物资,并广泛召集义军前来支援。
然而,正当汉朝的大军尚未出动之际,一则惊人的消息却如惊雷般传来——3 月 5 日,青州全境竟然公然宣布:脱离东汉统治,自行立国,国号定为“华夏”。原本,担任青州东莱郡太守的卢志庆:更是趁此机会登上皇位,定国号为“华夏元年”。其麾下的军队,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天军”。这支新兴的力量,与黄巾军遥相呼应,使得本已动荡不安的局势愈发错综复杂起来。
刘宏听闻此言后,满脸惊愕之色,心中震撼不已。朝堂之上,文臣武将们纷纷进言献策,表示应当率先攻打青州华夏国,然后再剿灭那肆虐已久的黄巾贼寇。刘宏略作思索之后,便果断地批准了这一策略,并下达诏令:命卢植、皇甫嵩、朱儁各自率领一支大军,三军用命,同时对青州华夏国发起猛攻。
然而,就在大汉朝廷紧锣密鼓地整顿军备、积极筹备进攻青州华夏国之际,卢志庆却早已未雨绸缪,做出了一系列惊人之举。只见他迅速调动自已分散于各地的军队,有条不紊地撤回至泰山郡境内,并将所有士兵悉数纳入欣琳界之中。如此一来,原本由他所掌控的青州、兖州以及徐州等大片地区,瞬间变成了一座座空荡荡的城池。这些城市里不仅不见军队的踪影,甚至连寻常百姓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咋舌的是,无论是城中还是城外,都是一片荒芜景象。城里既没有百姓居住,自然也就没有可供食用的粮食储备。而城外同样也是人迹罕至,田野间颗粒无收,仿佛被一场可怕的灾难席卷而过。这种情形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坚壁清野”,哪怕是一粒粮食,卢志庆也不曾留下给即将到来的汉廷军队。
与此同时,张角领导的起义军正盘踞在冀州巨鹿县一带,此地与卢志庆所处之地相距不远。于是乎,卢志庆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前往巨鹿县,接收那里的黄巾军及其家属民众,让他们通通进入欣琳界避难。
而且,张角可不单单只是黄巾军那令人敬畏的首领而已,更是这支起义军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正因如此,无论如何也得率先去接应这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只见一队由百余人组成的精锐骑兵如疾风般疾驰于那空旷且荒凉无比的大道之上。尽管卢志庆所统率的仅仅不过是这区区百余人的队伍,但在欣琳界内,却有着多达一百多万名士兵正热火朝天地拼命操练着。他们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时刻准备着能有机会为伟大的华夏国立下赫赫战功、增添无上荣光。
数天过后,卢志庆终于成功地踏入了冀州巨鹿郡的巨鹿县境内。而在这里,由于得到了张角的全力配合与支持,他得以顺风顺水地开启了将巨鹿县百姓大规模迁移至欣琳界的行动。时光匆匆流逝,短短一个月之后,声势浩大的大汉朝廷军队正式踏上征程,然而此时的卢志庆早已抢先一步完成了任务——他竟然已将整个巨鹿郡的黄巾军以及众多无辜百姓统统纳入到了欣琳界之中!原来啊,足智多谋的张角巧妙地将巨鹿郡范围内的所有黄巾军将士以及普通民众全都集中在了各个县城里。如此一来,卢志庆在实施迁移计划时自然也就事半功倍、进展神速了。
不过话说回来,起初的时候,张角的两位弟弟——张宝和张梁对于尊奉卢志庆为主这件事情其实多少还心存些许抵触情绪呢。
然而,就在众人亲眼目睹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时——卢志庆竟然能够让平民百姓如烟雾般凭空消失,还能随心所欲地将众多百姓迁移至一个全然陌生的地域,甚至能够如同飞鸟一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这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能力展示过后,在场之人无一不被深深震撼,就连之前心存疑虑的人们也都像张角那般心悦诚服起来。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已过一月有余。此时,气势恢宏的汉朝军队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兖州所属的华夏国领地——东郡挺进。而在此期间,卢志庆已然在张角、张宝以及张梁等人的陪伴之下,成功地将魏郡境内所有的黄巾军将士及其所庇护的黎民百姓统统收纳进了神秘莫测的欣琳界之中。
汉朝此次出征共分三路大军,它们齐头并进,一路势如破竹。令人惊奇的是,这一路上竟是未遭遇丝毫阻碍与反抗,仿佛这片土地早已人去楼空,寂静得连半个人影都难以寻觅。仅仅耗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兖州的东郡便顺利重归大汉王朝的怀抱。实际上,这段时间里大部分光阴皆消耗在了军队漫长的行军路途之上。
正当汉朝大军成功收复兖州东郡之际,卢志庆却又马不停蹄地展开行动,他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赵国范围内的黄巾军及当地百姓尽数纳入了欣琳界内。待到汉朝的三路大军彻底收复兖州东郡之后,他们竟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卢志庆定然是畏惧汉朝大军的威猛气势,故而选择收缩防线,并将其麾下所有兵力悉数撤回青州。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卢植、皇甫嵩以及朱儁三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议战略部署。最终决定将兵力分为三路,各自率领一支军队展开行动。
卢植亲自统领其中一路规模庞大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兖州的东平国进军。这支队伍如长龙般蜿蜒前行,所经之处尘土飞扬。他们先是途经豫州的鲁国,那里的百姓们纷纷夹道欢迎,为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加油助威。接着,大军继续马不停蹄地前进,一直抵达徐州的东海郡。然后,卢植果断下令改变行军路线,转而朝着徐州的琅邪国挺进。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个个摩拳擦掌,渴望早日建立功勋。
与此同时,皇甫嵩也带领着另一路大军朝着兖州的济北国出发。这支部队同样阵容强大,旌旗蔽日。他们穿越泰山郡时,遭遇了一些小股敌军的骚扰,但凭借着皇甫嵩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士兵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很快就将这些敌人击溃。随后,大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顺利抵达徐州的琅邪国,并在此处与卢植的大军成功会师。两军会合后,实力大增,众人信心满满,准备一同进攻青州的齐国和北海国。
而朱儁则率领着最后一路大军直奔青州的平原郡。一路上,他们奋勇杀敌,接连收复了济南国和乐安国等地区。每一次胜利都让士兵们欢欣鼓舞,斗志愈发昂扬。
就在卢植、皇甫嵩、朱儁按照他们精心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收复大汉失地之时,卢志庆及其一行人却早已悄悄地进入了清河国。时间悄然流逝,转眼过去了四个月。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位将领不辞辛劳,身先士卒,终于收复了除东莱郡以外的其他所有大汉领土。然而,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更为激烈的决战即将在东莱郡拉开帷幕……
卢志庆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成功地将冀州黄巾军所占据的清河国、安平国、河间国以及勃海郡内的所有黄巾军和当地百姓都纳入掌控之中。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让局势变得轻松起来。
另一边,卢植、皇甫嵩、朱儁率领的三路大军历经艰辛,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方才在青州北海国成功会师。可此时,他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从洛阳带来的粮食即将耗尽,仅剩下够支撑一个月的余量。
当初在洛阳制定战略时,他们曾设想通过一路征战来实现以战养战,从所收复的城池中获取足够的粮食补给。但现实情况却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当大军从兖州东郡踏入青州北海国后,竟然没有遭遇任何敌军,甚至连一粒粮食都未曾发现。放眼望去,那些本应是万亩良田的肥沃土地,如今已变成了一片荒芜的千里旷野,让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