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念音,北黎王朝镇国大将军楚远业唯一的女儿,母亲沈青荷是北黎皇商之一。
听母亲说她身怀六甲时,因北疆内乱父亲便派人护送她与长我五岁的兄长楚承熠一路先回京翎城,在途中一座行脚僧落脚的破庙生下了我。
她为人和善,见行脚僧一众衣食不足,便命人将所带物资分于僧众部分,又掏出一百两银票捐于做盘缠。
分娩时,沈青荷满头大汗也迟迟不见腹中胎儿落地,行脚僧里为首的老和尚见此情景率僧众念经祈福,半柱香的时间,婴儿啼哭坠地。
老和尚慈爱的看着襁褓中的婴儿,思忖片刻,合掌告与沈青荷:“今日露宿此地,不想料与施主及此女有缘,我观这孩子相貌不俗,将来或可高居銮驾。”
闻言知和尚其中之意,一脸诚恳祈请老和尚为怀中婴儿赐名。
“老衲法号弘恩,今日机缘巧合,此女便叫‘念音’。上念佛恩,下闻民音之意,夫人觉得如何?”
沈青荷合掌感激不尽:“我佛慈悲,承蒙您福泽赠名!”
就在那夜,她夜梦一只喜鹊携梅花报喜,醒来本欲重金酬谢僧众,闻侍卫禀说,行脚僧天还未亮便早已离开
只留下一句:世间因缘际会,有缘自会再相逢。
一路走走停停颠簸耽搁了数月,快至初秋时节才至京翎城,但刚回将军府的沈青荷听闻璟王及顾相一事差点晕厥。
她深知璟王不可能反顾相更不会通敌,天下人都知他们是忠臣,龙椅上那位听信奸佞之言,璟王为顾天下大局自刎于法场,顾相亲眷被判抄斩其族人被贬流放各苦寒之地。
一时间死寂笼罩着京翎城,也是从那时楚念音脖子间多了一块沉甸甸的玉佩。
楚远业平定北疆后,听闻此事千里奔骑赶回皇城,他跪在太极殿外恳请皇帝明察此案,他跪了一天一夜,可太极殿里那位就是不见父亲。
只让宣旨的公公将一道封赏的圣旨念于楚远业听,那时楚远业的心也许开始寒了,跪麻木的腿支撑着身体颤巍站起来,没接那道圣旨只是落寞的回了将军府。
‘’一晃六年过去了,父亲从不跟我讲朝中政权一事,父亲空闲时便教我与兄长练剑,兄长长我五岁,他说他也要像父亲那样英武,上阵杀敌击退北狄,建功立业当大将军,那样就能保护亲人保护挚友了。’
楚远业闻言只说好,眼里却满是落寞与孤寂,那时年幼不懂,现在想来昔日挚友皆已不在,能吐露心声的知心人都找不到,谁都会落寞。
八岁那年,楚远业携妻子儿女一同迁往北疆镇守。在北疆六年,楚念音学会了骑马射箭,剑术也日益精进,楚承熠也越来越没有时间同自家妹妹切磋。
楚承熠跟随楚远上阵、学习治理北疆的策略,有时他一人独自在月下饮酒,眉间满是忧愁和心事,他越来越沉稳,可兄妹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不再会像之前那样倾诉心事。
转眼楚念音已到了豆蔻年华,褪去了孩童的青涩和稚嫩,沈青荷开始约束礼仪,教她皇室宫规宫仪,自幼潇洒肆意的楚念音嫌那些繁文缛节太过冗杂,经常趁母亲不注意耍小聪明一溜烟换上男装跑出城。
留下沈青荷恨铁不成钢的叹息,她生洒脱自由,不喜被世间凡俗困住。
嘉隆二十年春,北疆一带在父子二人的镇守治理下,戎狄败退后允诺父亲五年内不会进犯北黎边疆,两国友好息战,民生安乐逐渐繁荣。
皇帝一纸诏书将楚远业召回京翎城,加封为镇国大将军位居正三品,但兵权却被皇帝收回一成,表面风光无限,实则明升暗降。楚承熠被封为将军留在北疆镇守,位居正五品。
也就是这一年,十三岁的楚念音,回到了风波暗涌的京翎城,见证人皮兽心下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