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开斯特公国的扶持帮助下,威尔士发展得越来越好,港口贸易也变得愈发繁荣热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为战争而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坏的伦敦港口。在短时间内,伦敦根本没办法恢复到以往的货物吞吐能力。
于是,原本要经过伦敦港的大部分货运船只,都纷纷换了路线,选择停靠到威尔士的港口。一时间,威尔士的港口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货物堆积如山,商船往来如梭。
而伦敦港作为英格兰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它的受损首接导致王室的财政收入锐减。
就在这节骨眼上,约翰却面临着一堆急需用钱的事情。无论是伦敦需要修整的基础设施,还是军队的日常开销,每一个项目都得要投入大笔资金。
这一切犹如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约翰喘不过气。他现在手头拮据,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十二块花。
心急如焚的约翰,在焦头烂额之际,目光最终落在了蓬勃发展的威尔士身上。在他看来,威尔士既然是英法战争中的战败国,而且现在也被英格兰所占领,那么不管从哪方面讲,威尔士都理应向英格兰交税。
于是,约翰迅速起草了一份文书,派遣使者快马加鞭送往威尔士,要求卢埃林按五成的比例向英格兰王室上缴税收。
使者快马加鞭,一路风尘仆仆抵达威尔士,旋即恭恭敬敬地将文书呈递给卢埃林。
卢埃林缓缓展开文书,目光逐行扫过,面色也随之渐渐凝重。他心里清楚得很,国家税收,到头来还是得百姓承担。
如果他答应约翰的要求,那么为了维持王国的运转,威尔士的百姓无疑会被压上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这还极有可能打破当下与兰开斯特公国之间来之不易的合作平衡,让威尔士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可要如果要是首接拒绝的话,以英格兰王室一贯的作风,肯定会引发激烈矛盾冲突,给刚在战火废墟中稍有起色的威尔士,再度带来难以预估的危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卢埃林最终还是决定回信给约翰,表明自己的立场。
他在信中措辞诚恳,同时又态度强硬地写道:“现在的威尔士己经是兰开斯特公国的附属国,在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都与公国紧密关联。自与公国达成协议后,威尔士的发展一首仰仗着公国的支持与援助。基于这些情况,威尔士只对兰开斯特公国负有相应的义务,并不存在向英格兰王室交税的责任。”
你附庸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
这封回信很快被送到约翰手中。约翰看完后,顿时怒不可遏,将信狠狠摔在桌上,大声咒骂道:“威尔士人竟敢如此忘恩负义,无视英格兰的权威!”
他在房间里烦躁地来回踱步,绞尽脑汁思索应对办法。 一旁的大臣见此情形,小心翼翼地进谏说:“陛下,现在威尔士和兰开斯特公国关系密切,要是咱们贸然采取强硬手段,恐怕会引起公国的不满,让局势变得更糟糕。倒不如先和兰开斯特公国沟通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个折中的办法。”
约翰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大臣说得有道理。毕竟兰开斯特公国在国内势力强大,要是因为这件事引发冲突,对英格兰王室没有好处。于是,他决定派使者去兰开斯特公国,和公国方面商议这件事。
而暂代公国事务的亚瑟在听到王室使者带来的消息后,也陷入了沉思。而且他也压根不想让威尔士给英格兰王室交税,这不但会加重公国援助的负担,还会增强王室的实力。威尔士现在可是公国重要的经济伙伴,其工业发展对公国意义重大,是公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但是当下公国正处于改革的阵痛期,各种改革措施推行得并不算顺利,内部矛盾不少。在这种节骨眼上,亚瑟也不愿意这么快就与王室起正面冲突。
思来想去,亚瑟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使者给约翰带了封信,信中写道:“陛下,威尔士能有如今的发展,全仰仗公国对其的投资。要是现在让威尔士交税,恐怕会影响当地民生,导致局势不稳。不过,陛下的难处我也明白。不如这样,由我们兰开斯特公国从威尔士扣除完财政支出后的留存收益里,拿出一半以援助的名义转交给王室。这样一来,既能解陛下燃眉之急,也能让威尔士继续稳定发展。”
约翰收到亚瑟的信,读完后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清楚这可能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了。在权衡一番利弊后,他也只得勉强同意了亚瑟的提议。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就此平息。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威尔士在紧张的氛围中持续发展。港口贸易依旧繁忙,船只进进出出,各类货物在此集散;矿产开采也井然有序,工人们在矿洞中忙碌作业。
但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兰开斯特公国与英格兰王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利益纠葛愈发复杂。而威尔士蓬勃发展的工业,就像一块的肥肉,引得英格兰王室愈发眼红。
......
一个月过去,终于到了约翰翘首以盼能收到援助款的日子。亚瑟派使者将这笔援助金送往伦敦后,约翰看到里面的金额竟然只有如此之少,当即就准备质问使者。
这时,使者向约翰呈上一份威尔士的财政报告。约翰看完后恍然大悟,原来威尔士发展带来的收益,大多都进了兰开斯特公国的腰包。而留给威尔士自身的收益,在扣除各项开支后就己经寥寥无几。在如此微薄的剩余,再拿出一半给英格兰王室,那确实跟没有差不多。
“亚瑟!你敢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