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声中一两家
流水声中一两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流水声中一两家 > 第六章 二婚的母亲

第六章 二婚的母亲

加入书架
书名:
流水声中一两家
作者:
黄河摆渡人
本章字数:
2826
更新时间:
2025-03-27

1962年,严重的自然灾害肆虐着这片土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正处于“大跃进”活动的热潮中,大炼钢铁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大量的土地被荒废,原本应该用于种植粮食的土地都被用来炼钢,导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不仅如此,由于“大跃进”活动中的一些错误决策,粮食被大量地浪费。人们盲目追求高产,却忽视了实际的生产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这种浪费行为使得粮食危机再度爆发,人们面临着饥饿和生存的威胁。

母亲所在的家庭本来就生活拮据,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局面,她感到无比的无助和绝望。她深知,如果继续留在原地,女儿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和思考,母亲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回到自己的家。

尽管她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与孩子们分离,但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给女儿一线生机。

母亲和她父亲的相识,源于她村里的一位媒婆牵线搭桥。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小小的波折。原来,她父亲之前曾拒绝过娶一个寡妇,尽管这次也并非他的本意,但现实的情况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父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一年年变老,而他自己也己经二十出头,却仍未找到一个能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人。这种压力逐渐累积,让他开始动摇,最终还是认命了。于是,当媒婆再次找上门来,介绍她时,她父亲毅然决然的同意了。

1962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她的姥爷带着同村的两个人,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走向了她父亲的家。

当他们走进院子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己。只见院子里的粮仓里面的地瓜干都快冒尖了。而在粮囤旁边,还有两拢大缸,缸里装满了金黄色的麦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大多数人家都过着贫困的生活,粮食短缺是普遍现象。然而,她父亲家却能有如此殷实的家底,实在是令人羡慕不己。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看似的地瓜干和麦粒下面,竟然全都铺满了麦秸杆作为填充!如果他们能够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也许就能够轻易地察觉到这个秘密。

就在当天,她姥爷毫不犹豫地拍板做了决定。与此同时,她爷爷也没闲着,迅速地炒了一碟绿油油的青菜,又端出一盘金黄酥脆的花生米,她爷爷还热了一壶热气腾腾的烧酒,而她的父亲,则静静地坐在一旁,微笑着,充当着这场家庭聚会的陪衬。

酒过三巡,桌上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她姥爷端起酒杯,微醺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慨,开始讲述起她二女儿的故事。

“我那二女儿啊,真是命苦啊!”姥爷的声音有些低沉,仿佛回忆起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她从小就没了娘,跟着我吃尽了苦头。后来好不容易嫁了人,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谁知道第二年她男人出去给人家打土坯时从房顶上摔下来,摔死了。无奈她男人家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得己才回我这来。闺女是个烈性子人,我说了好久才同意再改嫁一个……

说到这里,姥爷的眼眶有些了,他放下酒杯,用手抹了抹眼角。众人都静静地听着,没有人插话,只有偶尔的叹息声。

这时,她爷爷也接过话头,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想当年,我带着家人从河南逃饥荒,一路艰辛啊!”她爷爷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那时候,到处都是饿殍遍野,出来的时候带着他们娘西个,现在就剩下我们爷俩相依为命。没办法,只能一路乞讨,走了不知道多少天,才来到了这里。可是最命苦的还是我大儿子,不知他现在是死是活……”

爷爷的讲述让大家都陷入了沉默,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和无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