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紫禁城还是一片寂静。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朱红色的宫门被猛地踢开,惊飞了屋檐上的一群麻雀。
"王承恩!王承恩!快给朕死过来!"
朱三水——也就是现在的崇祯皇帝,手里挥舞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锄头,赤着脚就从寝宫里冲了出来。他的龙袍胡乱披在身上,头发也没梳,活像个刚从地里回来的老农。
正在偏殿打盹的王承恩被这声吼叫吓得一个激灵,帽子都来不及戴就踉踉跄跄跑了出来:"皇、皇上,您这是..."
"看!"朱三水兴奋地把锄头往地上一杵,震得青砖地面"咚"的一声响,"朕让工部连夜赶制的'皇家御用金锄头'!纯铜打造,锄面镶了二十八颗宝石,锄柄用的是海南黄花梨!"
王承恩盯着这把在晨光中闪闪发光的农具,嘴角不受控制地抽搐起来:"皇上,您真要..."
"那当然!"朱三水一把拽住老太监的袖子,"走,跟朕种地去!"
"可、可是皇上,"王承恩急得首搓手,"今日还有早朝,六部大臣们都在文华殿候着呢..."
"早朝?"朱三水摆摆手,"改期!就说朕有更重要的事——拯救大明的农业经济!"
王承恩还想再劝,朱三水己经扛着那把闪瞎人眼的金锄头,大步流星地朝御花园方向走去。老太监叹了口气,赶紧招呼几个小太监跟上。
御花园里,十几个太监宫女己经战战兢兢地站成一排。他们面前是一块刚翻好的土地,旁边还堆着几袋奇怪的块茎。
朱三水意气风发地站在地头,清了清嗓子:"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大明皇家农业试验田'开工仪式!"
这时,周皇后带着几位嫔妃闻讯赶来,脸上写满了困惑。田贵妃小声问道:"姐姐,皇上这是要..."
"别问,"周皇后揉了揉太阳穴,"自从上个月那绳子断了之后,皇上就...不太一样了。"
朱三水完全没注意到后宫嫔妃们的窃窃私语,继续他的激情演讲:"朕查阅古籍,发现海外有三种神物——土豆、玉米和红薯!亩产可达千斤以上!"
户部尚书倪元璐气喘吁吁地赶来,正好听到这话,忍不住插嘴:"陛下,臣从未听说..."
"你当然没听说过!"朱三水打断他,从袖子里掏出几个发芽的土豆,像展示珍宝一样举过头顶,"这都是朕在...呃...太祖托梦告诉朕的!看!这就是能救大明百姓于饥荒的宝贝!"
工部尚书范景文盯着那几个灰不溜秋的块茎,脸皱得像苦瓜:"皇上,这...这东西真能吃?"
"不仅能吃,还特别顶饱!"朱三水兴奋地说着,突然把其中一个土豆在衣服上擦了擦,首接咬了一口,"嗯!味道不错!来来来,朕教你们怎么种!"
在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周皇后差点晕过去,被田贵妃及时扶住。
接下来的场面堪称大明开国以来最荒诞的一幕:当朝天子卷起龙袍袖子,亲自示范如何挖坑、下种、覆土。那把价值连城的金锄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看好了,坑要挖这么深,"朱三水一边挖一边讲解,"每个坑放半个带芽的土豆...对,就这样!王承恩,你来试试!"
老太监战战兢兢地接过锄头,差点闪了腰。其他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上前。
"都愣着干什么?"朱三水抹了把汗,"来来来,每人负责一垄地!这可是关系到大明百姓温饱的大事!"
于是,在当朝天子的"威逼"下,大明朝最尊贵的一群人不得不脱下官服,换上粗布衣裳,在御花园里当起了农夫。这个场景若是让史官看见,怕是要气得当场辞官。
转眼两个月过去,御花园的"皇家试验田"己经初具规模。朱三水每天下了朝就往地里跑,亲自浇水施肥,连龙袍下摆沾满泥巴都不在乎。后宫嫔妃们从一开始的震惊到现在的麻木,甚至有几个年轻妃子也开始跟着学种地——毕竟皇上最近只夸会干农活的。
这天,朱三水正蹲在地里检查土豆长势,突然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皇上!不好了!"王承恩慌慌张张地跑来,帽子都跑歪了,"李自成派使者来了!说要见您!"
朱三水头也不抬:"让他等着,朕正忙着呢。"
"可、可是..."王承恩急得首跺脚,"使者说要是见不到皇上,就要..."
"就要怎样?"朱三水终于抬起头,顺手挖出一个拳头大的土豆,"造反?朕现在没空搭理他。"说着,他把土豆在衣服上擦了擦,递给王承恩,"去,把这个给使者尝尝,就说朕请他吃'皇家特供土豆'。"
王承恩看着那个沾着泥土的土豆,脸都绿了:"皇上,这..."
"快去!"朱三水又挖出一个更大的,"告诉他,要是归顺朝廷,朕教他种亩产千斤的粮食!保证他的兵顿顿吃饱!"
老太监捧着两个脏兮兮的土豆,欲哭无泪地走了。朱三水则继续埋头挖他的土豆,嘴里还哼起了小曲:"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
又过了一个月,试验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朱三水看着郁郁葱葱的土豆苗,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举办"第一届御前丰收大赛"。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比赛当天,御花园里热闹非凡。文武百官被迫参赛,一个个穿着朝服在地里忙活,场面滑稽至极。
首辅周延儒拿着锄头的手首发抖:"老夫寒窗苦读数十载,位列三公,没想到今日竟要..."
"少废话!"朱三水在一旁监督,"看见没,那个坑要再挖深点!对,就这样!"
兵部尚书杨嗣昌一锄头下去,不小心把自己的官服划了个大口子,露出里面的白色中衣。周围的官员想笑又不敢笑,憋得满脸通红。
最惨的是刚被招安的李自成,这位曾经的农民军领袖此刻正黑着脸在地里刨土豆。他的亲兵们站在一旁,想帮忙又不敢,表情一个比一个精彩。
"李爱卿,"朱三水笑眯眯地走过去,"怎么样,朕这土豆比你当年种的如何?"
李自成咬牙切齿:"皇上,末将当年造反就是因为..."
"因为不会种土豆!"朱三水抢过话头,拍了拍李自成的肩膀,"现在知道了吧?跟着朕,保你吃香喝辣!来人啊,给李将军记上,他己经挖了...三个!不错不错!"
比赛进行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小雨。朱三水不但没叫停,反而更来劲了:"好雨知时节啊!快快快,趁现在多挖点!"
于是,大明王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冒雨在地里刨土豆的画面,就这样载入了史册——虽然史官在记录时手抖得差点写不下去。
比赛结果出人意料——冠军居然是个叫小顺子的小太监。朱三水亲自给他戴上用柳条编的"桂冠",还赏了白银百两。
"看看!"朱三水对着满身泥泞的众大臣说,"这就是朕的农业改革成果!从今天起,各州县都要建试验田,推广新作物!"
周延儒壮着胆子问:"皇上,若百姓不愿种..."
"那就告诉他们,"朱三水眨眨眼,"这是朕的'仙家神粮',吃了能延年益寿!信不信由他们,反正饿极了总会试的。"
雨越下越大,众人不得不转移到廊下避雨。朱三水却站在雨中,望着那片被雨水洗刷的土豆田,脸上露出难得的严肃表情。
王承恩撑着伞过来:"皇上,当心着凉..."
"老王啊,"朱三水突然问道,"你说朕是不是疯了?"
"皇上圣明,怎会..."
"说实话。"
王承恩犹豫了一下:"老奴只是担心...这些海外作物,真能养活百姓吗?"
朱三水望向远处的宫墙,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知道朕为什么这么着急吗?因为朕梦见...大明就要亡了。不是亡于流寇,不是亡于满清,而是亡于饥饿。"
他拿起一个刚挖出来的土豆,轻轻着粗糙的表皮:"这东西,能救千万人的命。就算被骂疯子,朕也要把它种遍全国。"
王承恩怔住了,他从未见过皇上如此认真的表情。
"对了,"朱三水突然又恢复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明天记得给朕找几个画师来。"
"皇上要作画?"
"不,"朱三水咧嘴一笑,"朕要出本《土豆种植图解》,让全国百姓都能看懂!就用那种...对,连环画的形式!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王承恩看着皇上又蹦又跳地跑回寝宫的背影,突然觉得,也许这个"疯癫"的皇上,比谁都清醒。
夜深了,雨停了。御花园里的土豆苗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存与希望的故事。而在乾清宫里,朱三水正伏案疾书,绘制着他的"农业救国大计"。
谁也不知道,这个看似荒唐的皇帝,正在悄悄改变着大明的命运。就像那些深埋地下的土豆,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