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诸位莅临曲江诗会!今日,我与文宣公孔遂之一同担任此次诗会的主持与评委。”张九龄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全场,与众人一一交汇,展现出他作为主持人的热情与亲和力。
紧接着,张九龄将目光转向身旁的孔遂之,介绍道:“这位便是我们大唐的文宣公孔遂之先生,他在文学领域的造诣颇深,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孔遂之微笑着向众人颔首示意,他的风度翩翩令人印象深刻。
介绍完孔遂之后,张九龄的视线落在了坐在不远处的一位文人身上,他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而这位,便是我们大唐的第一诗人张文毅先生!”话音未落,全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众人对张文毅的才华早有耳闻,此刻终于得以亲眼目睹。
张九龄稍作停顿,待掌声渐息,他接着说道:“今日诗会,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既然如此,不如就请文毅先生先来抛砖引玉,为我们开启这场诗会的序幕吧。”
张经尘闻言,站起身来,微笑着应道:“承蒙丞相大人厚爱,张某便献丑了。”说罢,他缓缓离开座位,走到早己摆放好的桌子前。
张经尘站定后,轻轻提起桌上的狼毫,蘸了蘸一旁的徽墨,略作沉思,便在宣纸上挥毫泼墨起来。只见他笔走龙蛇,运笔如飞,不一会儿,一首名为《冬赴曲江诗会》的诗便跃然纸上。
曲江寒色浸楼台,
雪落诗肩共此杯。
莫道冬深无胜景,
一枝梅破砚冰来。
张经尘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退后几步,审视着自己的作品。他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显然对这首诗颇为自得。
“好诗啊,好诗!”张九龄不禁赞叹道,“文毅兄果然才华横溢,这么快就为我们吟出了今天的第一首诗,实在是令人钦佩!”
孔宣公也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文毅此诗开篇便将冬季的氛围描绘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味和深度,真是一首精彩绝伦的佳作啊!”
众人纷纷附和,对文毅的诗作赞不绝口。一时间,现场的气氛被烘托得热烈起来,仿佛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诗意的气息。
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其他才子们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走到桌子前,提起狼毫,准备一展自己的文采。他们或沉思片刻,或灵感突发,手中的笔在宣纸上舞动,留下一行行优美的诗句。
这些才子们各展所长,有的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有的则善于抒感,还有的能够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点滴。一时间,各种风格的诗作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盛唐诗篇画卷。
就在这个时候,芙蓉园里的另一座高楼上,正聚集着一群女眷们。这里是她们聚会的地方,欢声笑语不断。
“大姐,您知道吗?夫君己经开始动笔写诗啦!”孔令仪兴奋地对永穆说道。
永穆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哦?那快派人去打听一下,看看夫君到底写了些什么。”
孔令仪连忙点头:“我己经安排人去打听了,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回来。而且,今天夫君可是第一个动笔写诗的人呢!”
“哈哈,文毅的大才,我们可都是如雷贯耳啊。只可惜,还是陛下下手比较快,让我们都没有机会啦!”一位贵妇笑着调侃道。其他贵妇们也纷纷附和,笑声在高楼间回荡。
“以恒啊,你可知道今天的诗会有多么精彩吗?那可是你阿爷第一个动手写诗的呢!”一个皇孙满脸笑容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对张以宁阿爷的钦佩之情。
张以宁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感,他挺首了身子,骄傲地回应道:“那当然啦,我阿爷可是号称大唐第一诗人的!他的诗作不仅辞藻华丽,意境深远,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呢!”
正当张以宁得意洋洋的时候,另一个小孩突然插话道:“哼,我阿爷才更厉害呢!他可是被大家誉为第一陌刀将的!陌刀在他手中,就如同闪电一般,威力无穷,无人能敌!”
这个小孩的话引起了其他孩子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开始炫耀起自己的父亲来。
“我阿爷更了不起,他们都说我阿爷可是一手遮天的人物呢!他的权势和影响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另一个小孩也不甘示弱地说道。
一时间,孩子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拼爹”大战,每个人都想尽办法夸赞自己的父亲,试图压过对方一头。
就在外面的小孩在拼爹的时候,另外一群少女也在不远处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快看快看,那个就是最近名满长安的王公子吧,长得可真俊啊!”一个身着鹅黄色衣裳的官家少女,手掩着嘴,轻声说道。
“我看还是李公子更胜一筹呢,不仅容貌俊美,而且才华横溢,人家可是长安西大才子之一呢!”另一个身穿淡紫色衣裙的官家少女,不以为然地反驳道。
“哎呀,你们都错啦!”这时,一个身着粉色襦裙的少女插嘴道,“依我看,他们都比不上崔公子呢!崔公子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才华横溢,听说他目前还没有婚约呢!”
这群长安权贵家的少女们,今天之所以聚集在此,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挑选夫婿。她们一个个都精心打扮过,或娇俏可爱,或温婉大方,或清丽脱俗,希望能在今日的聚会上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子。
“文毅,你快过来看看这首诗,写得相当不错呢!”张九龄面带微笑,将手中的纸张递给了文毅。
文毅赶忙接过纸张,仔细端详起来。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他不禁轻声赞叹:“好诗啊!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春天里花瓣飘落的景象,更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实在是妙!”
一旁的张经尘也凑过来观看,他连连点头道:“确实是好诗!如此才情,实非一般人所能比。”说罢,他顺手将纸张递给了自己的岳父孔遂之。
孔遂之接过纸张,仔细阅读后,也不禁夸赞道:“这首诗的确是佳作,无论是意境还是用词,都堪称上乘。我看今日的魁首,非此诗莫属了。”
张九龄听了,深表赞同,他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如此认可这首诗,那等会儿我们就把这位才子请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