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瑶站在御书房外,手中攥着那封来自石岭村的信。昨夜皇帝召见后她便再未合眼,此刻晨光初起,天边泛白,宫墙下的露水还沾湿了她的裙角。
她深吸一口气,将信拆开。
“林娘子安好……”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是李老汉亲自写的。林瑶的目光迅速扫过一行行内容,心头紧绷的弦缓缓松了下来。
“田间作物长势喜人,鸡鸭肥壮,村民安居乐业。”她低声念着,唇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信中还提到新一批药剂己成功配制,禽畜存活率大幅提升,连原本体弱的小羊羔都长得健壮起来。
林瑶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村子的模样:清晨炊烟袅袅,孩童在井边嬉戏,李老汉拄着木杖巡视田地,小桃坐在门槛上啃着灵泉泡过的果子……
她睁开眼,视线落在袖口上的一处针脚歪斜的地方——那是小桃学缝衣时偷偷绣上去的,歪歪扭扭,却让她爱不释手。
她轻轻着那块布料,心中涌起一阵柔软的酸涩。
信末又提及赵虎仍在村口徘徊,但村民们己提高警惕,无人与他多言。李老汉还在信里写道:“若他再来,老汉自会应付。”
林瑶看着这句话,眉头微蹙。赵虎的出现绝非偶然,尤其是在她进宫之后。她不相信他会突然变得“归乡助民”,更不信他能靠自己活到现在。
他背后,一定有人。
她将信叠好收起,转身走向议事厅。今日几位支持推广计划的官员要商议第二批试点村落的选址,她必须打起精神。
议事厅内,几位年轻官员早己等候多时。一见林瑶进来,便纷纷起身相迎。
“林姑娘,可有石岭村的消息?”一名姓王的官员急切问道。
林瑶点头,在主位坐下,将信中的好消息一一告知众人。她特意强调了作物丰收、养殖稳定、村民生活改善等细节,并拿出几份由兵部协助整理的数据作为佐证。
“看来石岭村模式的确可行!”王官惊喜道,“若能在更多地方推行,百姓温饱问题便可大大缓解。”
“正是如此。”林瑶微笑,“我建议尽快启动第二批试点村落的选址工作,优先考虑气候相近、资源匮乏的地区。”
几位官员连连点头,气氛比前几日轻松许多。
然而,就在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林瑶的目光却悄然落在窗外。一只黑羽鸦正悄然落在檐角,爪下似乎抓着什么东西。
她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继续与众人议事,嘴角维持着温和的笑容,心底却隐隐有些不安。
赵虎为何迟迟不肯离开?
他到底在等什么?
回到寝殿后,林瑶立刻取出黑羽鸦带来的东西。是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条,上面只写着几个字:
“赵虎今晨与一陌生人密谈,地点在村东柳树林。”
林瑶的手指微微收紧,纸条边缘被捏出一道皱痕。
她沉思片刻,提笔写下回信,叮嘱李老汉加强巡查,尤其注意村东方向的动静。
写完信后,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天空发呆。
风从远方吹来,带着一丝的泥土气息。
她忽然想起那天夜里梦见小桃独自站在村口,远远望着她,却不肯靠近的画面。梦醒后,胸口仿佛压了一块石头。
她轻声呢喃:“妈妈很快就能回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林姑娘,陛下召见。”
她怔了一下,随即整理衣襟,缓步出门。
然而就在她跨出门槛的一瞬间,那只黑羽鸦忽然振翅飞起,朝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林瑶的脚步顿了顿,回头望了一眼。
风忽然停了,檐角挂着的铜铃轻轻晃动了一下,发出一声清脆的响。
她皱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来不及细想,她只能加快脚步,朝御书房方向走去。
而远在数百里外的石岭村,夕阳正缓缓落下,最后一缕余晖洒在村口的老槐树上。
赵虎静静地站在树下,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不明的情绪。
他的身旁,站着一个身穿灰袍、面容模糊的男人。
男人低声问:“你确定她不会回来?”
赵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她不会回来,至少……不是现在。”
男人沉默片刻,缓缓点头:“那就按计划行事。”
赵虎点点头,转身离去,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中。
而村东头的柳树林里,一双眼睛正死死盯着他们的背影,首到再也看不见。
那人低头看了眼怀里的东西,是一瓶刚刚偷来的药剂,标签己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