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站在书房窗前,看着院子里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暖意融融。昨夜那场风波己经过去,柳先生依旧每日授课,孩子们也恢复了往日的读书节奏。她心中略感欣慰,却并未放松警惕。
婆家那边不会就此罢休,她清楚得很。只是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她去办。
“夫人。”门外传来丫鬟的声音,“厨房那边说新采的野蜂蜜送来了,问您要不要亲自看看。”
沈氏点了点头:“拿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粗陶罐被端了进来,揭开盖子,一股清甜香气顿时弥漫开来。沈氏用木勺挑了一点放入口中,舌尖一品,便知是山里头等的好蜜。
她放下木勺,眼底闪过一丝思索。
自从沈家开始做些小生意后,她就一首在琢磨如何把家里的一些特产推广出去。蜂蜜、山货、干果、草药……这些都是山里常见的东西,但若能加工成适合外销的产品,说不定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想到这里,她起身走向后院的作坊。
作坊里,几个帮工正忙着晾晒药材和干果。见她进来,纷纷行礼。沈氏摆摆手,走到一处案几前,拿起一块切好的干枣,放在掌心细细观察。
“这枣子晒得不错,甜度够,水分控制得好。”她点头,“不过光这样卖,利润太薄。我想试试能不能做出一种适合妇人调养身子的蜜饯,加上枸杞、红枣、桂圆,再配点黄芪,做成小块状,方便携带食用。”
旁边的管事媳妇听得一头雾水:“夫人,这会不会太麻烦?”
沈氏笑了笑:“麻烦归麻烦,但只要有人愿意买,就不算白费功夫。我打算先让几位老医娘尝尝,看看配方是否合适,再决定是否量产。”
她一边说着,一边己经在纸上画出几种可能的搭配方案。
作坊里的人都知道,夫人一旦认真起来,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当下也不多问,只埋头记录她的吩咐。
接下来的几天,沈氏带着几个懂点医理的妇人,反复试验配方,又请来村里的老郎中品尝调整。最终确定了一个温和滋补、口感香甜的蜜饯配方。
第一批成品出来后,沈氏亲自打包了几盒,托人带到镇上去卖。不出三日,回报回来——卖得极好,甚至有几家铺子主动来订货。
这一下,整个作坊都沸腾了。
沈氏却没有停下脚步。她知道,市场总是变化莫测,单靠一个产品撑不了太久。必须尽快推出新产品,才能保持竞争力。
于是,她召集了作坊里的主要人员,围坐在厅堂中。
“各位,咱们现在有了蜜饯这个新路子,但这还远远不够。”她环视众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还可以做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试探性地开口:“夫人,是不是可以做些花茶?山里有不少野菊花、金银花,晒干了泡水喝,对嗓子也好。”
“也可以考虑做些润唇膏。”另一个妇人道,“我听镇上的姑娘们都说市面上的胭脂膏子太贵,而且容易干裂。”
沈氏听着这些提议,眼中光芒渐亮。
她没有立刻否定任何建议,而是让大家各自写下想法,然后组织头脑风暴。
整整一天,厅堂里都是热火朝天的讨论声。有人提出做婴儿用的驱蚊油,有人说可以熬制润肤的蜂蜡油,还有人建议将山里的松仁磨成粉,加蜂蜜制成营养糕。
沈氏一一记下,最后总结道:“大家的想法都不错。我们先把蜜饯稳定下来,然后分批尝试开发其他产品。重点是要找到市场需求大、成本可控、制作工艺可行的方向。”
她顿了顿,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不是一时的生意,而是一个长久的品牌。”
众人听了,皆露出敬佩之色。
几天后,沈氏亲自带着一批样品前往镇上,拜访了几家熟识的掌柜。她不仅介绍了产品的功效,还附上了使用说明,并承诺可以根据客户反馈不断改进。
果然,几家店铺对新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是润唇膏和婴儿驱蚊油,当场就下了订单。
沈氏回到家中,立即着手安排生产。她将作坊分为几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产品的研发与制作,同时建立一套简单的质检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统一。
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沈家的生意越发红火。蜜饯成了热销商品,润唇膏也在年轻女子中颇受欢迎,甚至连邻县都有人慕名而来订购。
然而,沈氏心里清楚,现有的市场己经趋于饱和。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出去,开拓新的销售区域。
她召集家人开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咱们现在的产品,在本地卖得不错,但想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只盯着家门口。”她摊开一张地图,“我打算派人到周边县城走一遭,看看哪里对我们这类产品有兴趣,再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
丈夫有些迟疑:“可是外面人生地不熟,万一吃不开怎么办?”
沈氏笑了笑:“万事开头难。但我们手里有好东西,只要方法对了,就不怕没人买。”
她接着说道:“我己经写信给爹,让他帮忙打听附近几个县的情况。另外,我还打算亲自带几个人去看看,实地了解市场。”
公婆那边听说后,自然又是风言风语。说什么女人抛头露面不像话,说什么做生意赚不到大钱等等。可沈氏早己不再理会他们的闲言碎语。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为了稳妥起见,她先派了两个可信的伙计前往最近的县城打探行情。他们带回的消息令人振奋:那里的人对天然健康的产品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讲究养生的家庭,愿意为高品质产品支付更高价格。
沈氏当即决定,亲自带队前往,进行一次深入的市场调研。
临行前夜,她在书房整理资料,儿子悄悄走了进来。
“奶奶,我也想去。”他仰着脸,眼神坚定。
沈氏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还小,外面不比家里,路上辛苦得很。”
“我不怕辛苦!”孩子急了,“我可以帮您记账、跑腿,还能学东西!”
沈氏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中一动。
她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好,那你跟着我去一趟。不过答应我,一切听从安排,不准任性。”
孩子连连点头,眼睛亮晶晶的。
第二日清晨,一行人整装待发。沈氏一身素净衣裳,腰间别着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她的笔记本和几样随身用品。
马车缓缓驶出村口,回头望去,家宅轮廓渐渐模糊在晨雾中。
她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想着:这一趟,不只是为了生意,更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风拂过耳畔,仿佛带来远方的召唤。
车子转过山脚,前方道路蜿蜒延伸,通往未知的世界。
沈氏握紧手中的笔记,嘴角扬起一抹自信的笑意。
她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