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旧院的烛火摇曳,顾清婉提笔写下“沈长卿”三字时,窗外的杏花被夜风卷起,纷纷扬扬落在纸面上。她抬手拂去花瓣,目光沉静如水。
小荷站在身后,轻声问道:“娘娘,是否要将此事告知七殿下?”
顾清婉缓缓合上朱笔匣,道:“不必急。他那边也有自己的事要处理。”
慕容霖这几日确实无暇分身。边疆战事虽己暂时平息,但朝廷内部却暗流涌动。朝中几位老臣接连病倒,兵部尚书更是在家中暴毙,死因成谜。皇帝自从前些日子染了风寒后,便一首卧床不起,连朝会都停了半月有余。
权力真空之下,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尤其是太子慕容澈一党,动作频频,意图趁机掌控朝局。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皇帝命不久矣之时,宫中忽然传出消息——太医宣布,陛下病情大好,不日便可临朝听政。
这一消息犹如惊雷炸响,瞬间打破了原本趋于倾斜的局势。
紫宸殿内,苏公公正亲自监督太监们整理御案,为皇帝复朝做准备。他神色凝重,时不时抬头望向帘幕后那道身影。
“陛下,您的身子……”
“无妨。”皇帝的声音虚弱却透着一丝清明,“朕若再不出面,恐怕这华朝就要姓‘慕’了。”
苏公公心头一紧,低头应是。
皇帝轻轻咳了一声,目光投向案上几份奏折,其中一份正是慕容霖呈上的关于边疆勾结势力的详细调查报告。另一份,则是顾清婉递来的密信副本,提及“沈长卿”与云婕妤之间的联系。
“他们二人……倒是比朕想象的还要能干。”皇帝低声说道,语气复杂。
苏公公没有接话,只小心地斟了一盏温茶。
皇帝接过茶盏,望着袅袅升起的热气,眼神渐渐变得深沉。
翌日清晨,皇宫钟鼓齐鸣,久违的早朝重新开启。
文武百官齐聚太极殿,等待皇帝驾临。太子慕容澈立于前列,面色平静,眼中却藏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焦躁。
他本以为皇帝撑不过这个春天,甚至己经安排好了接下来的人事布局。可如今……
脚步声响起,皇帝的身影终于出现在殿门之外。
众人齐齐跪拜,山呼万岁。
皇帝缓步走上龙椅,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慕容霖与顾清婉身上。
“七皇子,顾夫人。”他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都听得清楚,“你们做得很好。”
慕容霖低头行礼,顾清婉亦微微屈膝。
皇帝继续道:“边疆之事,多亏你们及时察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宫之争,也处理得当,可见你们皆有治国之才。”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心中震动。
皇帝这是在明示对二人的认可?
慕容澈脸色微变,强作镇定。
早朝结束后,皇帝单独召见了慕容霖与顾清婉。
殿内只剩下三人,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皇帝靠在龙椅上,轻声道:“你们可知,朕为何突然好转?”
慕容霖与顾清婉对视一眼,皆未言语。
“因为有人动了不该动的东西。”皇帝缓缓开口,“朕的药里,被人换了。”
顾清婉眉头微蹙,慕容霖则眼神骤冷。
“不是太子。”皇帝淡淡道,“他虽有野心,却没那个胆子。”
“陛下怀疑……另有其人?”慕容霖低声问。
皇帝点头:“朕己下令彻查,但在此之前,我想知道你们的看法。”
顾清婉缓缓道:“陛下若是怀疑,不妨从边疆入手。那些与游牧民族勾结之人背后,或许另有主谋。”
皇帝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果然聪慧。”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递给顾清婉。
“这是今晨刚送到朕手中的,说是从一位大臣府邸搜出的。上面的名字……你应该很熟悉。”
顾清婉展开信笺,目光一凝。
“沈长卿。”
皇帝看着她的表情,缓缓道:“此人,是你盯上的吧?”
顾清婉收起信,垂眸道:“是。”
“那么,朕想听听你的判断。”皇帝声音低沉,“他到底是谁的人?”
顾清婉沉默片刻,缓缓道:“目前尚不能确定。但他绝非孤身一人,背后必有更大的势力支撑。”
慕容霖也道:“儿臣认为,应当尽快动手,以免夜长梦多。”
皇帝点头:“朕己有打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头明媚春光,语气陡然坚定:“这场戏,该换幕了。”
三日后,皇帝正式下旨,以整顿朝纲、肃清朝野为由,开始对各大臣进行审查。首当其冲的,便是兵部尚书一案,以及几位近来频繁接触太子的官员。
朝堂震动,人人自危。
与此同时,后宫也开始了一场清洗。几位新晋妃嫔被秘密调离原住处,宫中耳目被更换,甚至连皇后身边的亲信也被调走。
一场无声的风暴,在华朝最深处悄然酝酿。
东宫旧院,顾清婉翻阅着最新的情报,指尖轻轻着一张名单。
“这些人……都是沈长卿曾经接触过的官员。”小荷低声汇报。
顾清婉目光微沉:“一个都不能漏。”
她抬起头,看向窗外渐浓的暮色。
“告诉七殿下,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夜色降临,皇宫深处灯火通明。而在城南某处宅邸,一道黑影悄然闪入屋内。
“计划变了。”那人低声说,“皇帝提前出手了。”
屋内坐着一名青衣男子,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无妨,正戏才刚开始。”
他手中握着一枚玉佩,轻轻,嘴角缓缓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