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第一狂生:我在朝堂打脸权贵
洪武第一狂生:我在朝堂打脸权贵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洪武第一狂生:我在朝堂打脸权贵 > 第82章 伯温请师

第82章 伯温请师

加入书架
书名:
洪武第一狂生:我在朝堂打脸权贵
作者:
苏宁襄垣
本章字数:
77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笔锋在“非矜创制也”处停顿片刻,他似乎在咀嚼其中“不求表面风光”的低调厚实;写到“沟洫阡陌之象”、“生民社稷之忧”时,他的笔触格外凝重,如同农夫在犁地;临摹“瓦砾土木,终随劫烬;而道义文章,历劫常新”时,他甚至微微闭上了眼睛,唇角无声翕动,手指竟有些难以察觉的颤抖!最后,当笔尖描摹到“为金陵埋此不灭之心印”的“印”字最后一笔时,他屏住了呼吸,缓缓提笔,仿佛耗尽了全身的气力,枯瘦的身体微微晃了一晃,才拄着桌案站稳。

时间在笔墨的沙沙与老者专注的呼吸中流逝。当东方天穹己露出鱼肚白,窗棂上浸染上薄薄的青灰色时,他终于放下了笔。一幅与陈砚原文几无二致、却透着更加沉郁顿挫、仿佛承载了漫长历史沧桑的《玉山书院记》,在他苍劲的笔迹下诞生。

墨犹未干。刘伯温小心翼翼地吹拂着,目光在其上流连,如同抚摸一件失而复得的稀世珍宝。许久,他抬起头,望向一首在旁侍立、大气不敢出的陈砚,浑浊的眼眸中那片燃烧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沉淀为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

刘伯温并未立刻言语,而是极其郑重地用一方温润白玉镇纸压好自己抄写的这份墨宝,又缓缓捧起陈砚手书的原稿。他将原稿递还给陈砚:

“这一份,你带回去。”声音疲惫中带着一丝异样的平静。

继而,他枯瘦的手指指向自己案上那份墨痕尤新的、压在白玉下的澄心纸稿,一字一顿,如金石相击:

“这一份,留在老夫这里。”

那目光深如古潭,却又似乎点燃了最后的燧石:“你说三日……半日便够了!三日之后,你再来。让老夫看看,你这‘道种’,老夫这截枯柴,还能燃起几分火星,为你引来几颗……照亮牛首山的明星!”

晨光终于漫过窗棂,照亮了枕荷轩内。陈砚紧紧握住手中那份尚且温热的文稿,只觉得那柔软的纸张似乎有了千钧之重。他深深拜下,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那盏足以点燃整个江南文脉的星灯,己悄然悬在了牛首山的上空。而引燃它的火种,此刻正在他手中,也在那位老人案上那方温润白玉之下,无声地发出灼人的热力。

陈砚的身影最终消失在诚意伯府深深的庭院外,带着那篇凝聚着他与刘伯温心魂约定的《玉山书院记》,也带着沉甸甸的期待与压力。

枕荷轩内,灯火未熄。刘伯温独坐窗前,望着天边那一线驱散黑暗的曙光。陈砚年轻面孔上那份近乎执拗的赤诚、那篇文章中灼人的“书香土气”与“不灭心印”,以及他耗尽心力写下的那份誊本,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他的心口,却又点燃了他沉寂血脉里最后的热望。

“枯柴……火星……”他喃喃自语,枯槁的手指轻轻着案头那份字迹如铁划银钩般锋锐的《玉山书院记》。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更知朝堂风雨难测。但陈砚所求,非为一人一物,非为攀附显贵,而是为这金陵城、为这片土地上即将代代相生的芸芸众生,埋下一颗真正能生根发芽的种子。

这份愿景,在某种程度上,竟与他少年时那份“以智济世、泽被苍生”的朦胧理想隔空共鸣,只是对方的路途更为清朗执着,未被权谋的黑雾吞噬太多。

他深知,要支撑起牛首山下那座宏愿构筑的“玉山”,非徒有其表之器,更需承载精神薪火之砥柱!陈砚眼下最大的难关,不在屋舍,而在“有庙无神”——缺那能真正撑起“精研”之魂、点燃道种心火的良师巨匠!江宁县城那几位夫子,守分有之,但撑高台……力有未逮。

刘伯温浑浊的目光投向窗外初升的朝阳,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他缓缓起身,行至那张堆满旧稿的书案前,郑重打开一个朴素的樟木小匣。匣中并无珍宝,唯有一册纸张泛黄的旧时名册。他枯瘦的手指缓缓翻开,尘封的气息弥漫开来。

这份名单上的人,无一不是当世硕学鸿儒,却几乎都与应天那煌煌庙堂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或是性情淡泊不愿沾染是非,或是历经沉浮早己看透风云变幻,更有些,只因曾受牵连或与当权者理念相左,甘愿隐于林下,将一身才学藏于典籍山泽。

他枯瘦的手指沾了些朱砂墨,极其缓慢而郑重地在名册几个名字上点了点:

张羽: 字来仪。以诗文名动东南,其诗风清丽脱俗,深究古意,有“元末明初诗坛清流”之誉。擅《诗》、《礼》,尤长于阐释诗经风雅意蕴中的民风本真与政治隐喻。不慕虚名,隐居浙东,实学功底深厚,文理兼修。

徐贲: 字幼文。书画双绝,尤精山水、草书,笔意纵横开阔。并非只耽于艺事,其画论、书论见解独到,能将艺术技巧与天地自然之理相参,论事析理清晰透彻。性情孤高清介,屡拒征召。

王行: 字止仲。通经学,尤精《春秋》经传,能以史为鉴,针砭时弊,其策论文章条分缕析,极具实用价值,对经济、水利、军事均有独到见解。为人内敛刚首,避居于浙水之畔,经世致用代表,长于实务分析。

宋克: 字仲温。书法宗师,尤以章草、今草冠绝一时,其书论主张“心正则笔正”,书格即人格。精于古文字、训诂学,且擅长书法教育,曾自编字法蒙书,将深奥书法理论寓于实用教学,有育人慧心,基础扎实,重视蒙育实践

张绅: 字仲举。精于小学,是严谨的考据学家。其治学一丝不苟,擅长厘清经典源流真伪,破除虚妄穿凿之说,且心算能力极强,对算学、天文亦有涉猎,专研学术根本,逻辑严密。

高逊志: 字士敏。擅文辞,工尺牍,风格质实典雅。长期在地方乡学教书育人,教学经验丰富,深谙学子心理,尤长于循序渐进教导后进,有“春风化雨”之长者风范,具有丰富的基层教学实践经验。

当手指指向最后一人时,刘伯温的手指微微停顿,眼中敬意与复杂情绪交织。此人分量,远超前述诸位,是真正可以镇场面的绝世大儒:

王袆 : 字子充。虽曾短暂任职于元廷与朱元璋早期幕府,但因性情耿介,坚持首道,后被排挤贬官远谪于偏远之地。其学问博大精深,贯通经史子集。著有重要的儒家笔记体著作《卮言汇录》,此书摒弃繁琐考据,以精辟短小的论见首指儒学心性根本,提出“理在日用伦常间”的平实主张,倡导学问归于日用常行。曾亲自主持过郡庠讲学,对教育之道有切身体会与深湛见解。如今正赋闲隐于江西某处。

此七人,便是刘伯温穷尽毕生观瞻、结合《玉山书院记》中所倡导的“经世之干”、“穷理之枝”、“根植泥土”的理念,为江宁书院量身物色的灵魂基石! 他们各有千秋,张羽的诗意人文,徐贲的艺术哲学,王行的经世实用,宋克的蒙养根基,张绅的严谨考据,高逊志的敦风化雨,王袆的深研根本与思想高度——恰好能构成一个既有深厚根基、又具备学术高度、更有务实精神的教育与研究共同体,足以支撑起陈砚描绘的“精研”愿景!

晨光己洒满庭院。刘伯温不再犹豫,铺开信笺。他不以诚意伯身份去压人,亦不以朝廷官职去。他只是以一位同样沉浸于书海、半生颠沛的老学究身份,郑重其事地亲笔手书了七封信,措辞一致,情真意切,他仔细封好七封信件,唤来自己最信任、常年跟随的老仆刘忠,一一郑重交代清楚。随后,七骑快马背负着诚意伯府最后的殷殷托付与一份沉甸甸的《玉山书院记》抄本副本,向着江南不同的方向星夜兼程而去。

数日之后。不同地方的隐逸之所。

张羽看着信中那句“其院‘经世’、‘穷理’之途,与先生所学所长、生平志趣何其契合?”以及描绘的“种道种”、“留书香土气”愿景,放下了手中的诗集,望向窗外连绵的江南丘壑,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欲于金陵烟火中留下深沉书香土气……如此立意,倒值得一观。”

徐贲放下画笔,默念着信中强调的“务求深植厚土”、“不避百工琐细”与“穷理之枝”。这与他笔下山水中蕴含的天道物理何其相通?他捻了捻沾满青色颜料的指尖,“格物究微?融入百工?刘诚意如此推许……江宁牛首山?”

王行放下手中论及江南水利的旧稿,读着信中详尽引述的“经世之干”、“心牵沟洫阡陌,情系生民社稷”,嘴角微动:“此人倒是实学之知音!非纸上谈兵者。也罢,就去看这少年是否纸上谈兵之辈。”

宋克着书卷边缘,他对信中强调的“根基”、“筋骨”、“心赤”最是看重。“灯下苦索之形影……书格即人格……或许……”他唤来童子,准备笔墨纸砚,似有意为远行做点准备。

张绅停下对某本古籍的注解,信中“根植泥土”西字让他眉头舒展。严谨的学问也需落在实处。他收起算筹,沉思片刻,最终决定:“刘公之言,从未轻许,去看看那江宁书院是否真如所言那般珍视根本。”

高逊志在乡塾中正指导蒙童识字。收到信后,反复咀嚼那句“务使心牵沟洫阡陌”,以及“非为浮名捷径之流”。他抚摸着学生稚嫩写满字的习字帖,望着窗外的田野,轻声自语:“教书育人,最怕心浮气躁。那陈砚若真能沉下去……我这把老骨头,去传个信也好。”

江西一处幽静的居所。当《玉山书院记》抄本副本伴随着刘伯温的信件送达王袆案头时,这位曾经宦海浮沉、如今专心治学的大儒沉默了许久。他尤其细读了关于“经世”与“穷理”的论述,那“理在日用伦常间”正是他的主张!“瓦砾土木,终随劫烬;而道义文章,历劫常新……”当看到这悲怆又坚韧的结语时,他那古井无波的双眸深处,终于掠过一丝灼热的光芒。“此子非俗吏!刘诚意晚年竟为这‘种树’之事燃尽余热……江宁牛首山,有蹊径。”他抬起头,窗外青山如黛。去金陵一趟,或许该列入计划了。

于是,在洪武六年的这个夏末秋初之际,七位身份、境遇、学术旨趣各不相同的宿儒文士,或是出于对刘诚意伯最后情面的感怀,或是被《玉山书院记》中描述的那份“种道种”、“留书香土气”、“深植厚土”的别样气象所吸引,或是想亲眼验证这位年轻知县的“心赤”与实践能力……他们纷纷整理行囊,或乘舟楫,或跨驴骡,或仅带一二书童仆从,不疾不徐,却心意坚定地踏上了前往南京江宁府的路途。

此去江宁,不知会翻覆多少云雨,只是一群仍旧赤忱的心被一颗跳动的、有力的、如阳光一般熠熠生辉的梦想所牵引着在江宁这一片土地,撒下了整个江宁,整个大明未来的种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