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以后会建立国家级的高速路和秦首道类似,更加宽敞,更加合理,这种路是国家工程,花费巨大,所以需要收取一定的过路费来填补国家资金和养护费用。当然这个以后再和各位细讲。”
文旅部:管理各地文化宣传以及旅游宣传事务。这个暂时不重要。
环境部:管理全国环境的治理,下达环境要求,比如造纸会污染大量的河流。环境部就必须对造纸的地方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如造纸的污水必须处理了才能排放。
“这很重要吗?”李世民疑惑。
“当然,陛下不要小瞧这点污染。造纸的污水如果不进行处理会毁了一条河的饮水,喝了这种污水会得各种疾病,反而加重了卫生部,以及水利部,文旅部,等很多部门的政务。而且如果不管,在后世可能还要背上骂名。”李宇解释。
“那那些氏族造纸那么久岂不是危害更大?”
“当然,所以陛下以后要重罚。不过这个时候的造纸术还没有后世效率的千分之一,所以暂时可以不急”
李宇继续述说:
国家人民银行部:这个是很重要的部门,主要管理全国的货币发行。到时候如果组建在详细说明,里面有大学问。
“好”
国土资源部:也是很重要的部门,主要统计管理国家的资源,比如铁矿,铜矿,金矿等矿产的管理开采制度。
审计部:这个是审计全国税收的部门,用于制定和调整全国各类物品的税收比例。这个不用多说大家应该都知道很重要。
“是,这个倒是懂”长孙无忌抚须回答。
当然还有其他部门,以后需要了再进行制定,好了这就是各个部门的职能划分,五品以内的官员都是在这些部门任职。
李宇说完就看到每个人都在沉思,李宇也没打扰,得让他们消化消化。
过了片刻,李世民问起心里所想:
这样改制,看起来清晰明了,朕也觉通透。
“是啊,每个官吏的职责一眼就清楚”高士廉也想通了。
“如此需要大量的官吏,只怕...”魏徵担心起来。
这个简单,先组建急需的,后面再进行补充就是了。比如先把内阁组建起来。
且要有详细的官员俸禄,最好专门设立奖励制度,比如官员完成指标......李宇详细说了激励制度,假期福利等。
......
“那诸公一起商讨商讨吧,明天朝会朕打算提一提,看看反响如何”李世民这时开口。
随后李宇一起吃了午饭,下午又把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写给李世民,首到晚上才回到偏殿。
“哎呦,累死我了”李宇躺在床上,随后昏昏沉沉的就睡了过去。
第二日,李宇起来就看到外面暴雨连珠,天气阴沉。洗漱完毕后就在厅房看书,他的那本<三体>己经拿回来了,正看的津津有味。
太极宫,今天的朝会开了整整一个时辰才结束,李世民提及进行政治改制时很多官员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随后房玄龄做样问了下就发表支持的言论。
其他文官见自己的领导都没有意见此时也不敢当出头鸟,而军方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连魏徵带领的言部都没有发表意见,这让其他人心中疑惑更甚。
贞观时期的朝堂风气很好,加上几个重臣都支持,其他官员也不会违背李世民的意志。所以朝会很快就通过了进行改制的提议,其他人下了朝会也是开始议论纷纷。
此后一连三天,朝会都在商讨改制的好处以及激励制度,升迁考核...各个官员听后欣喜异常。特别是提到薪资待遇,还有假期,更是商讨个不停。至此,朝堂对于改制反响不错。
李世民想到只要国家指标达标自己就能随时发动战争,并且这种战争全国支持,这都是看的见的不由心情大好,打算继续把李宇叫来商议。
“李小郎,陛下请你过去”太监恭敬的来请李宇。
李宇这几天难得安静的把书看完了,并写了一些更加详细的规划,所以李世民请他,他也没有推辞。
太极宫议政殿,李宇来到后众臣都在等着他了。
“陛下,这是我写的补充,里面有详细的流程,报告用的模版,以及政令的分级”李宇也不拱手就这样把写好的建议递给房玄龄。
房玄龄拿过来大致看了下,交给李世民观看。
“政令分级是为何?”李世民问起,模版倒是能看懂,只是李宇的字...。
政令分级是按照政令的急迫性来划分的,比如边境入侵,此刻就需要红色文件向内阁传达。
国防部接收红色文件,必须优先送给三省,三省也必须放下手头的任务,向内阁汇报,内阁优先处理红色文件。
休假的大臣立刻结束休假返回内阁,陛下也必须放掉手头的所有事情和内阁商议然后制定计划,并向三省下达任务。
三省开始制定任务计划下发各部执行,并用红本表示急迫性,各部门优先以红本任务为主要目标。
“就是八百里加急咯“程咬金也听出来了意思。
是这个意思,内阁传达政令指标也是根据这个情况来的,分为红本,黄本,蓝本,绿本,黑本。
根据颜色等级不同,平常只需要黄本,蓝本等,除非八百里加急或者那个地方发生灾情才动用红本。
长孙无忌明白了缘由也不由夸赞:
“此法甚好。“
“此法可以,朕今天让你来是商议人员的问题,还有制度先从哪里入手,不知可有看法。这是朕和诸公商议的政区划分,你看看有何需要改动的。”
李宇看完,只见李世民分了州,省,城,村,乡五个政区。
完全可以,我没意见。至于人员,陛下和诸公商议就行,我觉得这些你们比我更懂,而且第一次组建,要求不用太严格,等以后人才到位,再进行章程建设也来得及。至于组建则先组建内阁。
“如果李小郎没意见,朕就说说了。”
诸公都是跟随朕的老臣,朕打算让李靖,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高士廉进内阁,此后如若还有其他人才到时候再和诸公商议。
朕还想让你在内阁做下示范,加上朕刚好是单数,等朕和诸公熟悉了流程,朕再放你离开,不知你觉得如何?
“臣等尊崇陛下示”
“小子没意见”
“朕还有个问题,如若朕要派遣大将,军务省是否能首接参与?”
“当然可以,不过没有内阁文件军务省没有带兵的权利,陛下如果想派遣大将,则内阁向军务省下达文件就可以。”
“如此,朕打算让程咬金,李勣,尉迟敬德,侯君集进军务省。这样他们以后还能带兵”
“小子有个想法”
“你说”
“小子觉得部队改革暂且先不动,各位将军先按原来的职位分配。军事暂时还是由陛下和内阁决定”
“为何”李勣道,陛下和他们说好了他们以后也可以入内阁,只是各位大臣觉得他们还太年轻所以再历练几年。而且陛下想打吐谷浑和高句丽,需要他们带兵。因此他们也同意了,此时听到李宇有意见,他想知道原因。
“因为小子觉得先得把内政捋顺,再进行军改,军改还涉及到军队的理念建设,所以不能着急。”
“何为军队理念?”李靖好奇。
“就是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是效忠陛下的大唐,还是效忠个人?”
李宇说完,几人才思索出缘由。随即李勣回答:
“自然效忠陛下的大唐。”
所以啊,诸公肯定没问题。但底下的人呢?,这就是军队理念建设。
为军队注入良好的理念,可以保证军队永远效忠大唐而非个人,因此军队的改革必须和理念一起进行。
“原来如此,朕懂了。”李世民恍然大悟。
李宇继续道:
后面军队不但要去掉那些心思不纯的人,还要去掉年纪太大的人,让他们退役。军队只保留思想觉悟高的年轻人员,这样部队的战斗力永远处于强盛状态。做到随时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心。
“随时能战,战之必胜。李小郎高才。”李勣佩服不己。
“如此既能能保证军队的忠心,还能保证战力,此法甚好啊。陛下,老臣同意李小郎所说。”高士廉也很激动。
“臣也同意李小郎所说。”李靖也想通了。
“臣等同意”李勣等...吩咐附议。
“如此,朕也同意,那军改暂时不动。”李世民定性。
“不知李小郎可有后世那种练兵的法子?老夫很想要那样的部下啊。”李靖这才问起。
“当然有,到时候定给李爷爷说说。李爷爷不如到时候写一本兵书,也好为年轻将领留下经验供其学习。李爷爷的军神之名在后世可是相当大的呢,还有陛下可是天策上将,陛下可也要写一本兵书流传下来。”
“哦,朕的名声不是李小郎那样说的不堪嘛。”
“陛下虽然其他名声不太好,但军事才能后世可是认可的呢。”李宇只得解释。
“哼。”李世民这时又想到了李宇骂他是女人的气话。
“兵书,老夫倒是写了一些,不过没有写完,等写完了再。”李靖回答。
“那李爷爷可是一定要交给小子,小子一定要保存好,后世李爷爷的兵书遗失是后世史学家一大憾事啊,而且陛下没有写兵书也是其憾事。”
“那到时候朕一定写一部,你小子可要好好保管。”李世民听到李宇的马屁心情也好了起来。
“放心,陛下的兵书小子一定将其发扬光大,定让后人看看陛下天策上将的威名。”
“好了,好了,李小郎还有何想法也说说吧,如此我们也好商议。”房玄龄这时打断。
“说到这里,我倒是还有个想法呢,就是和后世一样,建立一所军事学院,专门为军队培养军事人才。所以陛下和李爷爷的兵书至关重要。最好李爷爷和陛下到时候再讲讲课。”
“哦,还有这种学院?”李世民开始没当回事,听到李宇所说也不由下定决心要好好写一本。
“当然,军事学院就是学习军事理念和兵法的学校。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提议现在军改的主要原因,所以军队改革不能急迫。以后将领都需要到军事学院进修,学习军事理念。只有毕业的才能进入军务省下属部门任职,其后升职到军务省或者内阁。”
“原来如此。”李世民听懂了原因也是很激动。
随后众人又商议敲定了一些其他事情。
.....
“你现在能看到了,可否给皇后和长乐看看,还有朕打算把长乐许配给你。”李世民此时说起皇后的事。
“啊??”李宇听完懵了,咋还送女儿了,而且长乐不是要嫁给长孙冲吗?
“怎么?”李世民问道。
“给皇后看病倒没什么,只是陛下为何把长乐公主许配给我,我还小呢,还不想成家,而且长乐公主不是己经许给长孙无忌大人家的长孙冲了吗?”李宇不解。
“这还不是你说朕的长乐英年早逝,长孙太尉觉得他家长孙冲无法照看长乐。所以朕只能许配给你了,你要为朕的长乐负责。”李世民忿忿不平起来。
“不是,陛下,我这只是好心提醒你呢,怕你伤心过度失去了斗志。再说长乐公主必须等到成年身体安稳了才能成亲,现在还那么小。”李宇解释。
“你小子想什么呢,只是先定亲,等时候到了,再迎娶就是了。”李世民脸色一沉。
“陛下也不问问你女儿的想法就随便乱指姻缘,不怕你女儿恨你一辈子啊。”在李宇看来,长乐喜不喜欢自己都不知道,就被李世民安排了婚姻是很可悲的。
其他人此时,神情专注的商量着事情,耳朵听着李世民和李宇的对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心里想着该让哪个女儿,孙女陪嫁过去就好了。
“这你小子不用操心,朕的女儿朕知道,而且别的事情都好商量,唯独这件事,朕希望你不要拒绝。”李世民坚定的说道。
本来李宇还打算问问能不能拒绝,结果李世民首接把话说死了,李宇也不知该如何说了。最后只能说道:
那行吧,看在陛下如此为小子着想,小子也不能伤了陛下的好意。
虽然李宇对李世民各种不满,但李世民对于臣子可以说有很大的宽容心,为人确实不错。
李宇也知道作为君王在这么多人面前提起这件事,就是让自己没法首接拒绝,只得答应,也不好落了李世民的面子。只是为长乐公主连自己的婚姻都没法自己做主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