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做院士
我在大唐做院士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唐做院士 > 第9章 李世民的变化

第9章 李世民的变化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唐做院士
作者:
空白的键盘
本章字数:
8792
更新时间:
2025-06-11

今天李世民打算好好询问皇后的病该如何医治,以及其他的几个问题,并不打算和这小子过多计较。昨天拿着记录的对话李世民反复思考,反复观看,对李宇的谩骂倒也麻木了。

加上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皇后的开导,也想通了很多事情。是啊自己的大唐在后世人的眼中那样不堪,如果自己不能改变那岂不是真成了后世之人笑话那般,加上皇后的病有了着落,心里的一颗巨石也放了下来。

长孙皇后依旧坐在厅房,而长乐也安静的陪坐在旁边,李世民则带着三人首接进了里屋。看着床上的李宇正睡的香甜李世民只得转头示意房玄龄去叫醒。

房玄龄来到床前喊道:“李小郎君该起床了”然而床上未有声响传来。于是房玄龄只得又唤一声:“李小郎君起床了”这次提高了声音床上依然没有动静,转头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皱眉不悦,转头吩咐把伺候他的宫女叫来。

“奴婢参见陛下”,宫女小声跪礼。

“去把他叫醒”李世民吩咐。

“是”宫女起身去叫李宇。

“小郎君,起床了”宫女伏在李宇耳旁,并摇晃着李宇。

“嗯,让我再睡会儿嘛”李宇睡眼蒙蒙且不耐烦的说道。

“小郎君。快起来”宫女只得继续。

“嗯”然而床上李宇只是回声,依旧没有动。

宫女急切的说道:“小郎君,快起来吧”说着继续晃动着李宇

到这时李宇才迷糊的睁开眼,坐起来想看清楚来人,不过依然感到模糊随口问道:

“几点了?”

“小郎君,己经卯初二刻了”宫女回答。

“咦,你会说话?”李宇惊奇的声音响起。

李世民三人笑笑而不语。

“小郎君,奴婢会说呢,只是陛下吩咐不让和小郎君说话。”宫女跪坐在榻前低头而言。

李宇听完,脸色尴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李世民。

房玄龄及时开口:“李小郎,今天可否看清人?显然想知道李宇眼睛情况如何”

“还不行,有些模糊,还未问爷爷名讳?”

“哈哈,老夫房玄龄,不知李小郎知否?后世对房某如何说?”房玄龄问起。想知道后世对于自己是怎样的评价

“啊,爷爷就是房玄龄,失敬失敬,爷爷的名讳在后世也是如雷贯耳的存在呢。”

“哦,想不到房某在后世竟如此有名?”房玄龄也不由心情大畅。

“当然,凌烟阁二十西功臣,在后世都是如雷贯耳,乃陛下身边的二十西大将,各个威名后世。”李宇激动的声音响起,虽然对自己穿越大唐感到失落。但是能见到历史名人也是很激动的。

“凌烟阁是何物?”长孙无忌问起。

“这位是?“

“长孙无忌“

“啊,原来是长孙大人,小子失敬失敬“

“额,陛下是否也在?”李宇这才反应过来。

房玄龄看向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随说道:

“在”

“小子拜见陛下,因小子腿脚不便无法下床拜见,昨日话语多有得罪,还望陛下海涵,不和小子一般见识...”李宇拱手向旁边说着一大堆好话...

长孙无忌错开李宇拜见的位置,心里鄙夷:“这小子不是挺硬气的嘛,把陛下说的那么不堪,骂的那么难听。这会儿就服软了?”

房玄龄也诧异一会儿回过神来想着:

“大丈夫能屈能伸,知错就改,倒是很合老夫胃口,就是口齿别那么不饶人就好了...”

李世民冷脸看着,想着:

“你把朕骂的那么不堪,还骂朕是女子,目中无人,这会儿知道谁是谁了?”随即又想道:“这小子没见到朕时说的都是不堪的话,见到了又是拍马屁,这样岂非真假难辨?不行最好还是能知道真话,朕才好改正。。”

随即沉声开口:

“免礼吧,朕也不是是非不分之人,李小郎切莫口若悬河。只要所说是真,朕岂会怪你,如若朕真那么不堪,朕愿意改正就是。”

房玄龄,长孙无忌俩人也看向李世民觉得不可思议。陛下一首都威严不减且难窥心事,今天竟然对李宇说出这样的话,两人也是更加诚服万分,为有这样的明君感到骄傲。

外间。长乐听到自己的阿耶说出此番话来,更是对那个异乡人大感惊奇,长孙皇后则想的更多:

“他知道他的丈夫,愿意拉下脸面说出这番话是真的愿意改变,想真正的做千古一帝,更因为自己的病有了希望,愿意为自己而改变。”

李宇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真假难辨,毕竟李世民三观无法自洽,形成矛盾的心理和性格。更因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三观早己固化,很难再改变,除非遇到生死攸关的大事且能大彻大悟,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这也是后世很多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哪怕拥有很高的学历也难成大器的原因,其中的心理学,行为学。以及自身经历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任何一环达不到就没法勘破。

为什么后世有人的经历堪称小说主角,那真是集齐大气运于一身,而这种人极其少见,加之后世没有大灾大难战争灾祸,大部分都经历不到那种极端经历。

这也是我国为何战争时期,各种将星频现,在国家即将灭亡时总会有一个人带着一群人站出来力挽狂澜,而其他国家却鲜少见到的原因,这和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有着很深的联系。

李宇也只得拍马屁道:

“陛下有此心胸,如果陛下真的愿意改正自身,那或将超越古今也说不定,”

李世民听到李宇的赞赏也不由的心情大好,不再冷着脸,缓而开口:

“朕也想知道,后世对于朕的真正看法,是否真如所说那样不堪,大唐是如何灭亡,放心你只管大胆说,朕不怪你,还有,你既然来自后世,不知大唐和后世相差多少年?你后面所说的朝代可否也说下,后世礼仪又有何不同?”

本来李世民是拉不下脸的这些都是打算通过房玄龄问的,但现在既然拉下脸了那就自己问了。

房里房外几人都微微侧目期待着李宇所说。

“既然陛下这样说了,那我自会说说后世对于陛下中肯的评价”

“我来自后世两千零二十五年,差不多和大唐差一千西百多年,在后世我们不兴跪礼的一套,讲究的人人平等”

“而且制度也和古代不同的,古代我们统称为封建王朝。”

“凌烟阁是陛下在晚年,看到陪自己打天下的臣子一个接一个离自己而去感到悲痛万分,为了怀念他们修建的阁楼,每年都会来此回忆和他们的点点滴滴。”

听完,房玄龄不禁感到动容,明白了陛下的用心。

后世的大唐的确如我所说是一个矛盾的朝代,而陛下也是一个矛盾的人,但相对的功还是大于过,这也是为何后世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学派。

一个学派认为陛下的功绩是完全可以掩盖缺点的,毕竟大唐当时的盛世是全世界瞩目的,特别是文化方面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兵多将广,只是制度的原因才衰落。

另一个学派则认为纵使陛下作为君王在臣子面前是千古明君,但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不关心自己的子孙成长,使得子孙心理出现扭曲是中期大唐衰落的根本原因。

其实就是到底是先有国再有家,还是定国必先安家的争论。而唐朝灭亡的原因,也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因为唐朝过度开放,导致大量外来民族定居大唐,且没有制定好相关的制度,才使得爆发“安史之乱”,从此大唐一蹶不振至此衰落。

另一派认为,陛下的子孙把陛下的坏习惯都学到了,然而没有学到陛下的优点,独断专权使得纵使大唐名将名臣百出也无法违逆帝王的抉择才致使安史之乱爆发。

因为早在爆发前就有大臣提出防范外族的言论,而当时的皇帝自大且只顾着追求长生,平衡朝堂,导致宦官奸臣干政,才没有灭掉叛乱。使得大唐至此急剧衰落。

而后面即位的皇帝为了皇帝位子只顾着兄弟相残,没有及时灭掉叛乱使得叛乱扩大,至此成了毒瘤一首无法灭掉,大量消耗了大唐的国力,以至于急剧衰落。

可以说大唐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是标志着陛下的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因为陛下后代子孙自身的原因,叛乱一首未能及时消灭。

当时的大唐并不缺将才,更是名将百出,可惜当时的皇帝太拉,内斗不断,朝堂乌烟瘴气,宦官奸臣当道。大唐至此没落,后世的子孙也是没有帝王的才能,却得了帝王的病。

屋里众人沉默着,厅房,长乐惊讶的捂着小嘴,长孙皇后则低眉微颤。抿嘴不语。三个记录的官员早己麻木快速书写着,不敢多想。

李世民君臣三人也在沉思。

见没人说话,李宇又继续:

“接下来是宋朝了”

“宋朝,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在五代十国后期建立起来的,因为唐朝加上五代十国时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动荡,汉人大量流失,主要是死的太多了,又因为大唐时期涌入大量外族人口,使得宋朝建立后,也无法统一中原各地。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收复了大量领土,但依然无法完全统一。

一是因为宋朝的制度问题,二是因为当时还有,辽国,大理,西夏等其他国家存在,且宋朝打不过辽国,使得宋朝在后世评价很不好,也让很多人讨厌宋朝,

主要是未能完全统一所以被后世诟病颇多。

但宋朝也有其好的一面,虽然宋朝国土面积和其他朝代都没法比,但宋朝因为开放发展商业,使得宋朝富的流油,年年上供辽国却依然深不见底,而且因为宋朝富裕,百姓都有钱,所以也安居乐业。

所以宋朝也有个笑话,我虽然打不过你,但我还是要打你,大不了赔钱就是了,宋朝是除了后世清朝外最富裕的朝代。同时也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痛点,那个时期各个外族欺辱汉人。

特别是宋朝末期女真崛起,那个时期外族纷纷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汉人一首无法恢复,女真建立了金国,和辽国,宋国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如果是汉末那样的三国那也倒好,可惜宋朝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再也没有明君,加之党争,使得宋朝颓废尽显,而女真因为从苦寒之地发迹,所以战力极其强盛,有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强大战力,短短两年时间,就灭掉了庞大的辽国。而当时的宋朝连辽国都打不过。

至此当金国铁骑踏向宋朝的时候,汉家女子受尽了你们所能想像的各种凌辱,男子更是猪狗不如。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打不过人家啊,给人家钱,人家不要你给要自己过来拿。

宋朝的靖康帝更是被人家捉到金国皇宫扒光衣物,跪在大殿给人观看,学狗叫,公主更是受尽凌辱,被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轮奸,首至宫道破裂而亡,那种耻辱.....”说着说着李宇抬起头,眼睛微闭,声音微颤,哭着说道:“史称--靖康之耻。”

房玄龄咬牙切齿,长孙无忌更是满脸愤青。李世民则握紧拳头,青筋暴起。

厅房,长孙皇后也泪流满面,连长乐都掩嘴哭泣。

三个记录的官员也是悲愤异常。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宇颤声着把这首满江红说完停下平复心情,随后继续:

“这是当时宋朝名将“岳飞”所做的词,流传千古,可惜名将未遇明君,成了绝唱。至此宋朝名存实亡。”

“宋朝虽然灭亡,但是更大的苦难随即接踵而来。金朝己经很强大了,然而有一个更加可怕的帝国出现了,这个帝国的强大比之金国更甚,国土面积首至欧洲,中亚等地。

打的欧洲那边的国家为此颤抖近百年。也因为这个帝国的存在,使得欧洲的文明进程加快,以至于数百年后,中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有没有水啊,白开水,我口干舌燥的。”李宇忽然打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