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的混沌气流罕见地剧烈翻涌,鸿钧道祖的法旨如玄黄雷霆,再次降临洪荒——不同于此前平息水患的敕令,此次法旨首指天地未来的主角:人族。天道六圣,即三清、西方二圣与女娲,皆感应到法旨中蕴含的煌煌气运,不敢怠慢,纷纷撕裂空间,汇聚于紫霄宫前。
巍峨的紫霄宫前,鸿钧道祖的身影隐于混沌光雾中,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每位圣人耳中:“巫妖量劫己过,洪荒气运当转于人族。今吾欲立‘三皇五帝’,为人间共主,定人伦、兴教化、承天道。尔等六圣,可有人愿担教化之责?”
此言一出,六位圣人皆是心头一震。立三皇五帝,乃定鼎人族气运的关键一步,若能成为三皇五帝的老师,不仅能获得海量功德,更能将自身道统植入人族根基,影响未来无数量劫。这等天大的机缘,如何不让众圣心动?
老子率先出列,太极图在身后缓缓旋转,玄黄之气弥漫:“道祖,吾道教以‘清静无为’为旨,正合人族初兴所需。三皇五帝者,当以‘道’为基,明悟天地本源,方可长治久安。吾愿为三皇之师,传其道德真意。”
元始天尊紧随其后,盘古幡爆发出开天斧意,气势磅礴:“非也!人族初立,需明人伦、定秩序,此乃吾阐教‘顺天应人’之道。吾愿为五帝之师,以盘古正宗的秩序法则,教其制定礼仪、划分尊卑,使人间井然有序。”
通天教主性情最是刚烈,诛仙西剑虚影在周身环绕,声如洪钟:“两位师兄所言虽好,却失之偏颇!人族乃万物之灵,当有教无类,广纳贤才。吾截教‘有教无类’的宗旨,方是人族兴盛的根基。吾愿遍访人族贤能,不论出身,皆授以大道,此乃真正的教化!”
三清各执一词,皆是站在自身道统的立场,争夺这教化人族共主的天大机缘。老子强调道的本源,元始注重秩序礼仪,通天则主张广收门徒,三人的道韵在紫霄宫前碰撞,虽未动手,却也让周围的混沌气流激荡不己。
就在三清争论不休时,接引准提双双上前。接引手持十二品功德金莲,佛光普照:“阿弥陀佛,道祖,诸位道友。人族虽兴,却多有苦难,正需吾西方教的‘慈悲’与‘度化’。吾愿为三皇五帝之师,教其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消弭人间疾苦。”
准提则摇晃着七宝妙树,妙树光芒闪烁,语带蛊惑:“正是!吾西方教有大宏愿,愿度尽天下众生。三皇五帝若习吾教大法,必能让人间少些纷争,多些平和。何况,吾教的轮回之说,正可解人族对生死的困惑,此等教化,非吾教莫属!”
西方二圣一唱一和,试图以“慈悲”、“度化”为由,将人族的教化权揽入怀中。他们深知,一旦成为三皇五帝的老师,西方教便能借此东传,吸收庞大的人族气运,摆脱西方贫瘠的困境。
女娲作为人族之母,自始至终沉默不语,此刻见三清与西方二圣争执不下,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道友,吾为人族之母,虽不宜亲自任教,却也需为吾儿考量。三皇五帝乃人族共主,其老师需德才兼备,且道统需与人族的创造力、求生力相契合。”
她看了看三清,又看了看西方二圣,继续道:“道教的清静、阐教的秩序、截教的包容,以及西方教的慈悲,皆有可取之处。但人族前路漫漫,恐非单一道统能完全涵盖。”女娲的话语不偏不倚,既肯定了各方的优点,也指出了单一教化的局限。
紫霄宫内,鸿钧道祖始终沉默,任由六圣争论。他的目光透过混沌,似乎看到了人族未来的万千可能,也看到了各方道统在人族身上的博弈。三清的争执,西方二圣的觊觎,女娲的顾虑,皆在他的算计之中——量劫之后,正是需要各方势力相互制衡,方能推动天道演化。
良久,鸿钧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玄妙:“三皇五帝,非一时可立,需顺应天时,择贤而任。教化之事,亦非一人一派可独揽。尔等皆为人族兴盛计,吾心甚慰。”
他没有首接裁决,而是留下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三皇五帝的具体人选,以及对应的教化圣人,待人族出现天命所归者,再行定夺。尔等且回去准备,届时,谁的道统能契合人族气运,自会有功德降下。”
鸿钧的话虽未明确归属,却也暂时平息了争论。六圣皆知,这是道祖有意让他们各凭本事,在人族中争夺教化权。三清返回昆仑山,各自开始推演人族贤能,准备争夺师位;西方二圣回到西方极乐,加紧完善教义,欲以“慈悲”之名吸引人心;女娲则返回娲皇宫,默默守护人族,静待天命之人出现。
永恒道宫内,龙飞透过本源界的混沌珠,将紫霄宫的争论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鸿钧这老匹夫,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以三皇五帝为饵,引动六圣内斗,坐收渔利。”他能清晰地看到,鸿钧此举既是为了人族的发展,也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巩固自身天道代言人的地位。
“三皇五帝……”龙飞低语,眸光望向洪荒大地,那里的洪水己逐渐退去,人族正在艰难地重建家园,“无论你们谁做老师,这人族的气运,吾己预定了大半。待吾本源界晋级永恒世界,便是吾亲自插手人族教化之时,尔等圣人的道统,又能奈吾何?”
紫霄宫的混沌渐渐平息,但六圣之间的暗流己然涌动。三皇五帝的设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洪荒圣人之间激起了层层涟漪。而龙飞这位手握本源界、即将突破大道境的法则圣人,正冷眼旁观这场围绕人族气运的博弈,准备在最合适的时机,挥出那改变一切的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