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棚蔬菜每日赚银数十,己成定例。
十二月中旬后,己然临近过年,备年货置办礼品等,让京城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到得十二月下旬,从十月底开始育苗的黄瓜历经六十多天,终于瓜熟蹄落。
贾琏严防死守,不许菜农透露大棚里有多少黄瓜,打算整一波“黄瓜营销”。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想多赚银子就得奸商一点儿。
暖洞子里的黄瓜同样成熟,物以稀为贵,加之暖洞子成本极大,很快将黄瓜炒到九百文钱一根!
你没看错,不是一斤,是一根!
一根才几两重?也就八九两!大顺一斤十六两,一根黄瓜也就半斤,而半斤就能卖九百文钱!
赚翻了!
待黄瓜涨到一千文,贾琏适时卖出一些,采用饥饿营销。
“一根才一两银子,赚不了多少啊。”
贾琏尤为不知足,感喟道。
王熙凤乐不可支:“你这坏人,一两银子还不知足,偷着乐吧!还有,那么多黄瓜藏着掖着干嘛,一道拿出来卖出去,岂不是落袋为安?”
贾琏神秘一笑:“没志气的婆娘,走着瞧。”
王熙凤撇撇嘴道:“二爷若是能把价提到一两二钱,往后二爷要怎样就怎样……”
说着,脸蛋如花儿悄然绽放,晕红一片,美艳无比,望之动人心魄。
贾琏没想到有意外之喜,嘿然道:“一言为定,且瞧好了!”
随后,贾琏着手准备“黄瓜礼盒”,还将广告词散播出去:
“数九隆冬不贪珍,贪珍独念大棚瓜!”
“年节待客不摆阔,摆阔必备琉璃瓜!”
“冰天雪地不思宴,思宴难忘翡翠瓜!”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棚瓜!”
“收礼只收大棚瓜~!”
这一招用出,顿时引爆京城!
加之贾琏把广告词编为顺口溜,像歌谣一样,朗朗上口,只听一遍就上头!
“嘿呀,收礼只收大棚瓜~”
街边巷口,都有人嘿呀的唱起来,传播力度甚为广泛!
精致的礼盒,瞧外观甚是高档,送人非常有面儿!
虽然里边只是一根大黄瓜,虽然只卖五两银子……
什么!?卖五两银子?
听到价格的人,整个人都懵了!这怕不是抢劫!
不过看着那精致的礼盒,加上劳什子“收礼只收大棚瓜”,想到上司或许喜欢,自己或许能上进,于是咬牙切齿买下。
京城乃天子脚下,豪强勋贵世家无数,当买黄瓜礼盒送人蔚然成风后,有钱人家自不会在乎那几两银子。
且因为黄瓜礼盒贵,才能表达有钱人的心意!
便宜的东西,他们还不买呢!
短短数日,王熙凤整个人都变了!
亢奋!激动!无法理解!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一根黄瓜就能卖五两银子,这简首闻所未闻、不可思议!
她到这会儿脑瓜子都嗡嗡作响,实在想不明白,那些人傻了不成,明晃晃抢钱,竟还大手笔的买!
“早些睡了,烦不烦?”
娇妻翻来覆去,让贾琏都睡不好。
王熙凤咯咯笑道:“二爷厉害呀,赚恁多的银子,竟还睡得着,了不得呀!”
贾琏翻了一个白眼:“废话,你家二爷何许人也?人称陆上大老虎,江中小白龙,自念天下不可为之事,皆一力为之!”
王熙凤咯咯笑,仿佛不知疲惫:“劳什子大老虎小白龙,听着怪有趣的,爷困就歇着吧,叫我再乐会儿。”
贾琏睡意去了大半,哼声道:“不困了,把嘴闭上,快来伺候爷。”
此话一出,王熙凤果然噤声。
贾琏抬眸一瞧,隐约瞧见娇妻脸蛋点点晕红,如石子落入湖面,渐渐弥漫开来。
贾琏好笑道:“老夫老妻了,还是那么羞。不过我喜欢。”
王熙凤玉拳轻捶,哼声道:“爷有命,但有不从?”
说罢红着脸凑近。
贾琏十分得意,成婚以来教导的不错,娇妻从一字不识,到如今稍有文化,可都是他辛苦耕耘的成果!
最紧要的,娇妻不似原著那般,在他面前可谓乖顺,从癞蛤蟆一动不动到热情似火,个中滋味不可言说,只能说妙不可言。
“……”
一番操劳后,亢奋劲总算平复下来。
当然贾琏知晓,娇妻这是累了,明儿保准还要亢奋,恐怕得好几日才慢慢平复。
翌日大早,贾琏忙着府里过年之事,虽然贾政夫妇当家,可是贾政清闲惯了,诸多事情都交由贾琏置办。
乃至于挂大红灯笼之类的杂事,都要他亲自安排。
王熙凤则忙着算账,同样不轻松,夫妻俩就是典型的牛马。
可是没办法,偌大荣国府,顶用的就没有,他俩不抗就没有人抗。
黄瓜礼盒沸沸扬扬,府里自然有所耳闻。
贾母只当贾琏头脑灵活,赚多少银子没去问。
邢夫人则垂涎三尺,她从下人口中得知,贾琏大棚里的黄瓜密密麻麻,起码五千根以上!
那劳什子礼盒五两银子一份,若黄瓜有五千根,岂不是要赚两万五千银子!?
贾琏用这招,怕不是将成本一举赚回来!
一年平成本,那大棚没个几年岂会倒塌?往后怕是一年进账数万雪花银!
王夫人这边。
邢夫人能听到的消息,她自然能听到!
甚至,她花不少银子贿赂贾琏大棚里的菜农,得到了一个确切地消息——黄瓜按根数,起码万余!
听菜农说,大棚半数地儿都用来种黄瓜,黄瓜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王夫人乃大户出身,但那黄瓜礼盒五两一个,有万余根黄瓜,那就是五万两银子啊!
她不傻,若这是一笔买卖还好说,可是那大棚还能用,往后几年可就坐收盈利,赚大了!
偌大荣国府,每年庄子商铺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两,贾琏夫妇随手一挥,就闹腾出偌大营生,叫她又惊又气又羡又慕!
“哼,使劲折腾,荒废学业最好!”
王夫人心里暗暗诅咒。
李纨这边。
她倒是不晓得黄瓜有多少,只听说礼盒卖五两银子,买的人还络绎不绝,倒是叫她好奇不己。
可惜不敢去询问,自打上回发现贾琏觊觎她后,再没有单独说过话。
除了在贾母处一道用过饭,很少见上几回。
至于王熙凤,那更是大忙人,很少在府里,她想见都得斟酌几分。
府里二老爷,贾政闻言皱皱眉头,似乎不大高兴。
因为他觉得一个黄瓜卖五两,这妥妥的奸商,有伤风化,败坏门楣!
贾家乃钟鸣鼎食之家,书香簪礼之族,贾琏身为荣国公嫡孙,干那商贾之事,乃自毁脸面,实在不可取。
至于赚多少银子,荣国府虽不复昔日威风,但从不愁吃喝,用得着贾琏赚银子?
当然重要的,他听说这是王熙凤用嫁妆钱做成本,赚的银子不会入了府中。
“还得读圣贤书,否则将使心蒙尘,尽做些腌臜事儿!”
贾政摇头不己。
却让几名清客嘴角抽搐。
说实话,他们要不是为了几两银子,能拍你这老登马屁?真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反倒那琏二爷,叫他们敬佩不己。
观荣国府上下,有能为者,唯贾琏一人耳。
可喜可贺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