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秦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功 > 第26章 黑冰台的萌芽

第26章 黑冰台的萌芽

加入书架
书名:
秦功
作者:
阿良oog
本章字数:
6728
更新时间:
2025-07-06

巴蜀平定之后,秦军主力分批驻扎,一面清剿残余抵抗势力,一面协助安抚地方。赵朔,这位西征的最高统帅,却从所有人的视野中消失了。 没有庆功,没有巡视。 他带着几十名亲卫,进入了蜀中腹地,一片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无名山谷。 这山谷,入口隐秘,内里却别有洞天。一条清溪穿谷而过,两岸是几间用原木搭建的、毫不起眼的屋舍。这里没有军营的喧嚣,没有飘扬的旗帜,只有风吹过树林时,发出的沙沙声响。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陆陆续续有人被秘密带到这里。 这些人,成分复杂到了极点。 有十几名来自讲武堂的年轻学员,他们无一不是在历次考核中,逻辑推演和心性坚韧度得分最高的人。 有七八名从黑旗军特战营里挑选出的老兵,他们像狼一样沉默,像影子一样不起眼,每个人都精通追踪与潜行。 还有十几个巴蜀本地人,他们是战争中最早投诚的一批“地头蛇”,有的是走街串串巷的货郎,有的是赌场里的荷官,还有一个甚至是蜀都最大青楼的管事。他们或许手无缚鸡之力,却对三教九流的门道了如指掌。

这近西十人被聚集在一起,彼此警惕,满心困惑。他们被要求在此地住下,除了不准离开山谷,无人限制他们的自由,也无人告诉他们来此的目的。 首到那天,赵朔走进了山谷中央最大的一间木屋。 屋内地火烧得正旺,所有人都盘膝而坐,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功勋赫赫、名震天下的将军。 赵朔没有穿铠甲,只着一身寻常的黑色布衣。他环视一圈,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我问你们,战争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众人一愣。 一名讲武堂的学员站起身,恭敬地回答:“将军,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以强权和暴力,迫使敌人屈服,达成我方目的的最终手段!” 这是赵朔在讲武堂里教给他们的标准答案。 赵朔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说得对,但不全对。”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你们所见的战争,是金戈铁马,是尸山血海。但有一种战争,你们没有见过。它没有声音,没有硝烟,却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凶险。它的胜负,往往在两国大军还未对垒之前,就己经决定。” 他停顿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种战争,名为‘情报’。”

“斥候?探子?”一名特战营的老兵下意识地问道。 “斥候和探子,只是这战争中最浅显的一环。”赵朔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斥候,是军队的眼睛,他能看到敌人摆在明面上的阵势。但我要你们做的,是成为一国之魂,潜入敌人的骨髓,看清他们的五脏六腑,甚至……操控他们的心智!”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所有人脑中炸响。 赵朔没有给他们太多震惊的时间,他开始了他的授课,一套完全颠覆这个时代认知的理论。 他告诉他们,何为“伪装”。 “真正的伪装,不是换一身衣服。而是让你从里到外,都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魏国的铁匠,他手上的老茧和我们秦人的农夫有什么不同?一个齐国的海商,他说话的口音、身上的鱼腥味,如何才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你们要学的,是如何忘记自己是秦人,是士兵,而真正成为一个商人、一个游士、一个工匠!”

他告诉他们,何为“情报的获取与甄别”。 “最有价值的情报,从不写在公文上。它藏在酒馆里贵族仆役的抱怨中,藏在码头上商贾的闲聊里,甚至藏在被丢弃的垃圾堆中!你们要去学会倾听,学会分辨,学会从一百句废话里,提炼出那一句足以致命的关键信息!”

他拿出几块写着字的木板,展示了何为“加密”。 “这是‘凯撒密码’,将每个字,在常用的三百字表里,向后顺移三位。这又是‘替换式密码’,我们可以约定,用一本《诗经》作为密匙,情报上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它在《诗经》第几篇第几句的第几个字。不懂密钥的人,拿到手,只会以为是一堆毫无意义的乱码。”

伪装渗透、情报分析、密码学、心理侧写、反侦察……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一套套匪夷所思的理论,像潮水一般,冲击着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人们。他们如同被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眼中从最初的困惑,渐渐变为了狂热与崇拜。 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接触的,是一种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来自“神明”的知识。

一个月后,在这间小小的木屋里,一场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正在举行。 赵朔站在众人面前,身后是一面新立起的黑色旗帜,旗上没有任何图案,只有一片深邃的黑。 “从今日起,你们,将拥有一个新的名字。” 他的声音,无比肃穆。 “黑冰台!” “取其‘行于黑夜,无声无息;意如坚冰,无情不破’之意!” “入我此门,需立血誓。你们的名字,将从世间抹去,不入史册,不记功勋。你们的荣耀,是秦国的胜利。你们的归宿,是无名的黑暗。” “可有人,愿意退出?” 无人作答。 所有人的眼中,都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一种被赋予了神圣使命的、至高无上的荣耀感。 “好!” 赵朔的声音,陡然高亢。 “饮下此杯,尔等,便是悬于六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 繁华依旧。作为中原霸主,这里的喧嚣与富庶,远非咸阳可比。

一个名叫“陈通”的巴蜀茶商,在大梁城南最热闹的坊市里,租下了一间小小的铺面。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带着一丝商人特有的精明与谦卑,操着一口略带巴蜀口音的中原话,逢人便笑,出手大方。 没有人知道,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茶商,就是黑冰台的第一批学员,也是最优秀的一个。 他的代号,“蜂鸟”。 他此次的任务,是黑冰台的“开刃之战”——查明魏国名将庞涓的真实动向。

陈通没有急于去打探任何消息。 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真的在做茶叶生意。他将上好的巴蜀沱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周围的邻居,与坊市的胥吏混熟了脸,甚至还花钱请了几次客,与城门卫的几个小头目称兄道弟。 他像一颗石子,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大梁这条奔流的大河。

时机成熟了。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傍晚,他走进了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馆。这里,是魏国中下级官员和权贵府上管家、仆役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他没有东张西望,只是安静地拣了个角落,点了一壶最便宜的浊酒,两碟小菜,自斟自饮。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周围所有的声音。 “听说了吗?大将军府上,最近都快被赵国来的使者踏破门槛了!” “可不是嘛!我家主人说了,大将军最近根本不在府上,也不在军营,好像是陪着赵国的贵人,去哪儿秘密会晤了。” “嘘……小声点!这可是军国大事!”

庞涓不在大梁!与赵国使者秘密会晤! 陈通的心,猛地一跳。但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醉眼惺忪的模样。 他需要佐证。 第二天,他以给城防营送“解乏茶”为名,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军营。在和相熟的军官闲聊时,他状若无意地抱怨道:“唉,最近大梁城里真是风平浪静,生意都不好做了。想当年庞涓将军在的时候,那军容,啧啧,吓得贼人都不敢进城!” 那军官喝着他的茶,撇了撇嘴:“那是自然。不过庞将军己经快一个月没来过军营了,听说是……陪同贵客,出远门了。”

情报,对上了。 当天深夜,陈通的铺面里,油灯如豆。 他摊开一张巴蜀茶山的地图,这也是他和赵朔约定的“密码本”。他提起笔,写下了一份给巴蜀总号的“茶叶订单”。 “武夷大红袍,五斤,急。”——“武夷”代表魏国,“大红袍”代表庞涓。“五斤”是暗语,意为“离开都城”。 “安溪铁观音,十斤,加急。”——“安溪”代表赵国,“铁观音”是赵国国君。“十斤”意为“会晤”。 “合欢山高山茶,五十斤,火速!”——“合欢”意为合纵,“五十斤”代表“事关重大,军情紧急”。

第二天一早,这份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订单,就随着一支前往秦国的商队,踏上了归途。

……

半个月后,蜀中,那座无名山谷。 赵朔的手中,拿着那份被破译出来的最终情报。 寥寥数语,却重于千钧。 “魏将庞涓,己离大梁,赴赵国邯郸。与赵侯密会,意图合纵六国,共伐强秦。”

屋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赵朔缓缓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军事沙盘前。他的手指,从魏国的大梁,划过赵国的邯郸,又一一划过韩国、齐国、楚国、燕国的都城。 最后,他的手指,重重地落在了秦国东面那座雄伟的关隘之上。

函谷关。

他赢得了巴蜀,为秦国获得了辽阔的后方。 但他的胜利,也像一块巨石,投入了东方六国的平静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一场由当世第一名将亲自策划的,前所未有的风暴,正在东方集结。 赵朔的脸上,没有惊慌,只有一股燃起的、名为战意的火焰。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要开始。

这天下,终于要因为他,而变得有趣起来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