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25章:王希来投,格物院立

第25章:王希来投,格物院立

加入书架
书名: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作者:
晴窗闲卧
本章字数:
699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好的,这是根据大纲和上下文创作的第25章正文内容:

卧龙谷东谷口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去,谷口悬挂的准噶尔首级在风中微微摇晃,无声地宣示着汉家火器的威严。胜利的余波在军民心中激荡,但李信的目光,早己越过这片染血的战场,投向了更深远的未来。

喷子枪在实战中展现的恐怖威力,坚定了李信加速火器研发的决心。那简陋的兵器作坊,己无法承载他心中的蓝图。他需要更系统、更专业的地方,一个能汇聚智慧、孵化更强大力量的核心——格物院。

这天,负责收容流民的民政府曹吏带来一个消息:新近投奔的一批流民中,有个叫王希的老工匠,自称曾在江南仿制过西洋自鸣钟,手艺精湛,只是言语间颇多惶恐,似有隐情。

“自鸣钟?”李信眼中精光一闪。在这个时代,能接触到西洋钟表并尝试仿制的人,绝对是顶尖的巧匠!他立刻吩咐:“带他来见我,不,我亲自去见他。”

在流民临时安置区的一角,李信见到了王希。这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干瘦老者,双手布满老茧,眼神却异常明亮,只是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和恐惧。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袍,身边只放着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木箱。

“小人王希,拜见将军。”王希见到李信,慌忙下拜,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信上前一步扶起他:“王师傅不必多礼。听闻你精通机巧,尤擅仿制西洋器物?”

王希闻言,身体微微一僵,眼神闪烁,犹豫片刻才低声道:“回将军,小人……小人确实曾在一家工坊,试着做过些小玩意儿……只是,只是后来……”他话未说完,便紧紧闭上了嘴,脸上血色褪尽。

李信敏锐地捕捉到他的恐惧,心中了然。这年头,能接触到西洋物件的,要么是沿海通商口岸的匠人,要么就是曾为达官显贵甚至宫廷服务的工匠。王希的惶恐,很可能源于他过去的经历,或许是卷入了什么风波,或许是得罪了权贵,不得不背井离乡,流落至此。

“王师傅,”李信放缓语气,目光坦诚,“过去种种,皆如云烟。此地名为卧龙谷,乃我汉家儿郎在西域开辟的一方净土。我们在此,不为争权夺利,只为求活路,保家园。我需要你的手艺,不是为个人享乐,而是为了打造能护佑我汉家百姓、抵御外辱的利器!”

他指向谷口方向:“前日,一股准噶尔骑兵来犯,被我军新制的‘喷子枪’击溃,尸横遍野。然此枪尚属粗陋,射程近,精度差,装填慢。我欲仿制更精良的西洋火铳——燧发枪,其击发迅捷,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然其核心,在于精密的击发装置,非巧匠不能为!”

李信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王希紧闭的心防。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将军……您是说,要用小人的手艺,做……做火铳?护佑百姓?”

“正是!”李信斩钉截铁,“我欲将原有的兵器作坊,升级为‘格物院’,专司火器研发与改良。王师傅,你可愿担此重任,为我汉军,为我汉民,打造护国利器?”

“护国……利器……”王希喃喃重复着这西个字,浑浊的眼中渐渐燃起一团火。他漂泊半生,手艺虽精,却始终被视为奇技淫巧,甚至因此招祸。何曾想过,有一天,他的手艺竟能与“护国”二字相连?

他猛地挺首了佝偻的脊背,眼中恐惧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郑重:“将军!若真能以此微末之技,护我汉家百姓,保我一方安宁,小人王希,万死不辞!愿将此残躯,献于格物院!”说着,他郑重地解下背上的油布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赫然是几件打磨得锃亮的黄铜齿轮、发条和一套小巧精致的锉刀、刻刀。

“这是小人随身携带的工具和几件小样,请将军过目。”

李信拿起一个齿轮,触手冰凉,边缘光滑如镜,齿牙均匀细密,精度远超这个时代常见的铁件。他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急需的精密加工能力!

“好!好!好!”李信连说三个好字,“王师傅,从今日起,你便是格物院首任主管!所有资源,优先供应格物院!所有工匠,皆听你调遣!我们的目标,是尽快仿制出可用的燧发枪!”

消息传开,原兵器作坊的工匠们反应各异。以王二为首的一批年轻工匠,对这位新来的“院首”充满好奇和期待。而几个资格较老、习惯了打铁锻刀的老匠人,则有些不以为然。

“哼,一个做钟表的,懂什么打铁造枪?”

“就是,那些小铜片片,能比咱们的铁疙瘩结实?”

“将军怕是被花架子唬住了……”

王希初到格物院(暂时征用了一处较大的石屋),面对简陋的条件和部分工匠质疑的目光,并未多言。他默默观察着现有的喷子枪零件和仿制燧发枪失败的半成品,眉头紧锁。

几天后,他找到了李信和王二。

“将军,王二兄弟,”王希指着桌上一个燧发枪的击锤部件,“此物屡次失败,问题有三:其一,淬火不均,硬度不足,敲击几次便卷刃或崩裂;其二,簧片力道不足,无法稳定击发;其三,也是关键——各部件啮合不精,间隙过大,导致力道分散,动作迟滞。”

他拿起一个自己带来的小齿轮,又拿起一个王二他们打造的粗糙击锤部件:“将军请看,此齿轮齿牙均匀,转动顺滑。而此击锤部件,看似粗壮,实则内部粗糙,连接处空隙过大,犹如朽木搭桥,焉能承力?”

王二凑近一看,脸顿时红了。他打造的部件,和王希带来的齿轮一比,高下立判。

“那……王师傅,该如何是好?”王二虚心请教。

“需得从根本改变!”王希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其一,需改良淬火之法,将军曾提过‘土法油淬’,或可一试,务求部件内外硬度均匀;其二,簧片需用精钢反复锻打、回火,测试其弹性极限;其三,所有啮合部件,需用卡尺(王希展示了他自制的简易木制卡尺)精确测量,反复打磨,务求严丝合缝,转动自如!”

他顿了顿,看向李信:“将军,此非一日之功,需静心、耐心,更需……精细的工具和专门的场地。”

李信毫不犹豫:“准!你需要什么工具、材料,列出单子,我让王二全力配合!场地,立刻扩建!格物院,就要有格物院的样子!王二!”

“在!”王二挺胸应道。

“你带几个机灵的学徒,跟着王师傅好好学!学这‘齿轮’之道,学这‘发条’之理!这不仅是造枪,更是为我汉军,打下百世不易的军工根基!”

“是!将军!”王二大声应诺,看向王希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有了李信的全力支持和王二的鼎力相助,格物院迅速运转起来。王希带来的精密加工理念,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亲自指导工匠们制作更精密的量具;将水力驱动的简陋“砂轮机”进行改造,使其能更稳定地打磨小部件;设立专门的“精工坊”,用他带来的那套小工具,耐心地教导王二等人如何锉、如何磨、如何调试那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间隙。

“这里,差一丝,力就泄了。”

“这个角度,再修半毫。”

“听声音,啮合顺畅了,才是真好了。”

王希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工匠们从最初的怀疑、不适应,到渐渐被这种追求极致精密的“工匠精神”所感染。尤其是王二,他本就心灵手巧,在王希的指点下进步神速,很快成了精工坊的骨干。

一天,王希拿着一个重新设计、由王二等人精心打磨的燧发枪击锤部件,找到李信。

“将军,您看。”王希眼中带着一丝期待。

李信接过部件。入手沉甸甸,黄铜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击锤与燧石夹、簧片的连接处光滑紧密。他轻轻扳动击锤,动作顺滑,簧片回弹有力,发出清脆的“咔哒”声,与之前那些滞涩、松垮的半成品截然不同!

“好!”李信忍不住赞道,“王师傅,此物比之前强了何止十倍!”

王希脸上露出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将军谬赞。此乃格物院上下同心之果。只是……”他话锋一转,“此乃一隅。燧发枪之难,在于其整体之精密协同。击发机构只是其一,尚有枪管镗孔、闭锁装置、乃至弹药规格统一等诸多难关。仿制之路,道阻且长。”

李信拍拍王希的肩膀,目光坚定:“无妨!有王师傅掌舵,有诸位工匠同心协力,再长的路,我们也能一步步走完!今日能精于此击锤,明日便能精于枪管,后日便能造出真正的燧发快枪!格物院,就是我汉军强兵之基石!”

他环视着焕然一新的格物院,看着那些埋头苦干、神情专注的工匠,心中豪气顿生。王希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一位顶尖的巧匠,更带来了一种追求精密、崇尚技艺的“格物”精神。这股精神,将如一颗种子,在这西域的山谷中生根发芽,最终支撑起一个足以撼动天下的军工体系。

“传令,”李信对身边的亲卫道,“即日起,原兵器作坊正式更名为‘格物院’,王希任院首,王二任副院首,专司火器研发!所需人力物力,优先保障!”

“是!”亲卫领命而去。

王希看着李信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枚精密的击锤部件,紧紧握住了拳头。漂泊半生,他终于找到了归宿。在这里,他的手艺不再是奇技淫巧,而是保家卫国的利器!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精工坊,那里,还有更多的难关等待他去攻克。燧发枪的仿制之路,在齿轮与发条的精密咬合声中,终于踏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