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 第2章 扶苏

第2章 扶苏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作者:
要养一只狮子猫
本章字数:
439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天上的光幕没有理会地上的纷纷扰扰,短暂的停顿后接着往下讲:

【扶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止是他,连秦朝相关的历史,我们现在的人都知道的不多。

我想现在的大部分友友们花时间精力去了解他,源自于他的父亲,也源自于那句“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人们将这句话与始皇的长子相连,于是他成了温润的长公子,后好似又成了懦弱的代名词。

真的是这样吗?】

“懦弱?”

边关的蒙恬,眼中写满了疑问。

不是?以长公子那天天顶着陛下冷脸疯狂上谏的样子,你们后世人到底是怎么说出他懦弱这种话的?

你们认真的吗?

不止是远在长城边上的蒙恬有这个疑问,就是站在这里的众人也是满脑子问号。

李斯等人看看扶苏孔武有力的臂膀,欲言又止。

虽然平日是长公子待人温和,脸上总是挂着笑意。但众人想想往日他冷脸的样子,明明和陛下如出一辙,说话做事都有分寸。不是,这样就是懦弱了?

【距离秦朝较近的,我们能够找到的史料是司马迁的《史记》,里面关于扶苏的记载是:“刚毅而勇武,信人而奋士”。

而大家对他懦弱的印象,来自于他毫不犹豫的自刎。因此觉得他最终会是像朱允炆一样的人。

当然这也因为大众对朱允炆也有不了解的地方。

我们毕竟在后世。许多的资料真实性无从考证,只有一言半语流出,就固定了对于某一个人的印象,然后就有了好恶。

当然猫在这里说这些,并不是指责观看的各位友友们,而是发现历史真的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短小的记载,可以让我们充满无限想象与延伸。】

朱元璋的眼神钉在朱允炆身上,后世人多数对扶苏的评价是懦弱,那自己这个好孙子做了什么,让他们评价甚至看来还不如扶苏。

“你最好不要做了什么影响标儿和大明的后世名!”

15岁的朱允炆在此时敢说什么呢?

他继承的是父亲朱标的政治遗产,但是现在是朱元璋的天下,哪些人听皇爷爷的话,听他父亲朱标的话。

若是没有这个光幕,以后也会听他的话,但现在即将得来的一切,好似化作他手里抓不住的青烟。

他惶恐又茫然的跪俯在地:“皇爷爷,孙儿不敢。”

仅仅是后世人口气中透露出的几分不好,就己经让他置于危险的境地,现在他期盼里面的人快点讲到自己,又希望永远不会讲到,不让自己失去一切。

皇子里有人窃笑出声,惹来朱元璋的一记眼刀。

光幕中的声音却化解了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但猫爷查了一些资料,有些不同的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看过资料后,这两个人,我想称他们为王朝命运的转折点。

那个评论说:“上位也不过是一个朱允炆。”

想讨论这个话题就涉及到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的对手,和他们所做的选择。

很有意思又很巧合的是,两人的命运和王朝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最后,秦与明的结果却天差地别。

所以这两人的专题,猫爷想也可以说是《秦、明的命运转折》。】

光幕下的众人没想到,只想听个故事,现在话语怎么扯到了王朝命运。

于是饮酒作乐的,漠不关心的都悄悄竖起了耳朵。

拜托,虽然不是讲自己的朝代,但万一对自己有用呢?

【虽然是一家之言,但是大家听个乐子。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正题。】

说吧,说吧,我们准备好了。

秦、明两朝的人格外关注,所以现在要说谁呢?

【先来说说扶苏。】

听到这句话的明朝人,失望的撇撇嘴。

秦朝

扶苏再次成为众人的关注中心。

【要说扶苏,就离不开他的父亲,始皇陛下。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其实关于始皇的历史记载并不多。

基础可以参考的史料为《史记》、《汉书》、《战国策》、《资治通鉴》、《吕氏春秋》等,有些是对于秦始皇本人的记载,有些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而现在云梦睡虎秦简、里耶秦简的出土、还有现代《秦汉史》等现代学者书籍增多,我们对于始皇的了解也开始慢慢变多。

现在很多人赞扬始皇陛下的丰功伟绩,也有人批判他的不顾民生。但相比较两千多年只有暴君的这个具有蔑视意味的称呼,无疑是进步的。】

听到后世要讲自己,嬴政也面色不变。无论是什么事,他都做了,又何惧人言?

“暴君?”将这两个字,在嘴中轻轻咀嚼片刻,登顶多年的帝王轻飘飘的将它吐出,并不在意。

倒是对光幕背后的这些后世人多了一些兴趣,这些后世人啊,浑然不在意他们所谓的史书所述的暴君,在两千年后居然还有这样的心力去关注两千多年前的帝王。

【很多友友们是不是以为,始皇陛下一首是霸道的、唯我独尊。

无论是制度还是其他,都是一言而定?

不是这样的。

在始皇还没有登上王位以前,他不过是一个在赵为质的公子。

还不是自己愿意,是被自己的父亲扔在那里。

我们并不知道在赵国他受到怎样的轻慢与侮辱,但从后来史料记载的字里行间,我们意识到,这个十三岁就登上王位的帝王,从很早就学会了隐忍。】

或明或暗的目光落在嬴政身上,他不是没有察觉,只是懒得去深究其中的意味。

没想到光幕居然还会讲到以前的事,他的思绪好似也跟着被拉回从前。

从前是什么样的,自己许久没有回忆起来了。

【是的,隐忍。读完《秦始皇本纪》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这个。

很多人惊叹于他十三岁登上王位,从此走上了开挂人生。

但若是你细细去想,会发现,隐忍两个字,可以持续到亲政前期。

就是己经成年的皇子登上皇位,需要在臣子手中夺权的例子,在史书中比比皆是。

更何况还没行冠礼的秦王嬴政?

“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