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粮食的发放,村里像过年了一样,从没有这么热闹过。大家从吃了上顿没下顿,到现在短时间不愁粮食了。大家也开始正视王宇组建的这个民兵队了。整个村里有164户,人口875人。每人发粮和肉将近二十斤,省着点吃,将近一个月的量了。当然吃饱那是不可能的。
粮食发完了,王喜发开始准备给村民发枪。村里16-40岁之间的人口有280人,其中男性约战一半,有148人,女性有132人,男性这148人中有109人加入了民兵队,还有39人没加入。女性只有王翠兰加入了民兵队。
看着加入民兵队的人穿的军服他们很是眼馋。拿的枪也是没见过的。吃的更不用说了,每天都有肉吃。于是纷纷找到王宇要求加入民兵队。那剩下39个男性全部加入,女性只有几个身体不好的,其他也都想加入。王宇来者不拒,只要报名的都收。总计女性有129人,男性39人。王宇赶紧找到王喜发,武器先不用发了,现在都想加入民兵队,武器就由王宇负责发放。王喜发当然没问题。人都到王宇这了,岗哨问题也由王宇接过来了。
王宇连夜清点仓库里的物资,武器基本还能勉强满足新增人员的需求,仓库里三八大盖87条,中正式步枪24只,子弹各2000发,歪把子机枪5挺。子弹3000发。掷弹筒三架。45发炮弹。王宇往仓库放了168套夏季军装。就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仓库门口就挤满了人。崭新的迷彩服整齐地堆放在桌上,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王宇亲自给每个人量尺寸,确保军装合身。拿到军装的村民们迫不及待地穿上,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互相打量着,不时整理一下衣领和袖口。
王宇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前,将民兵队伍按男女分成两列,手中握着写满名字的牛皮纸名单。他扫视着台下摩拳擦掌的众人,高声道:“武器分配按作战经验和体力来!机枪组、掷弹筒组优先选男兵,步枪手男女搭配,咱们要把每颗子弹都用在刀刃上!”
他先从仓库搬出五只歪把子机枪,枪管在晨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王建国、刘大柱……”点到名字的10名男兵出列,王宇亲自示范机枪拆解与组装,“这枪得两个人配合,一个压弹一个射击,三天内必须练熟!”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应和声,被选中的民兵围着机枪反复,眼中满是郑重。
掷弹筒组的选拔更为严苛。王宇将三架掷弹筒摆在空地上,“能把石头投进三百米外那棵歪脖子树杈的,才有资格摸这个!”二十余名男兵轮番尝试,最终只有六人通过考核。王宇将炮弹分给他们时特意叮嘱:“炮弹比金子还贵,不到万不得己,一发都不许浪费!”
剩下的111支步枪分配则更讲究策略。王宇将23支三八大盖发给力气较大的男兵,还剩下64支三八大盖各24支中正式步枪交给身手敏捷的女兵。“男兵守外围防线,三八式射程远;女兵负责村内巡逻,中正式轻便灵活。”他把子弹按每人15发的标准分发,“子弹袋分两格,一格实战用,一格训练用。
看着没领到枪的41名女兵,王宇告诉他们稍等,他回到仓库,从商城里兑换41支全自动步枪和配套的弹夹放到仓库,然后出来喊那41名女兵,让他们来仓库领枪。这41名女兵急忙和王宇来到仓库,每人拿到一把全自动步枪。这些人兴高采烈的出了仓库。自此所有人都拿到了武器。
现在民兵队总计有278人,差不多两个连的兵力。
全体集合,王宇站在打谷场高台上大喊到,277人急忙站队,原先那109人还好点,但是后来的这些人就乱了。不知道往哪里站。整个队伍可以说乱七八糟。王宇也不着急,慢慢等他们站好后才开始公布建制安排。
现在认命王翠兰为卫生队队长。给你十个名额编制,你可以在现有人员里远,也可以在村里选。现在队伍里有没有愿意到卫生队工作的站出来,可以到王翠兰那报道。王宇喊了半天,没人想去卫生队工作。王宇无奈到,姐,你在村里招吧,15-18岁的都行。招够十个就行。王翠兰答应到,没问题。
现在认命王山为机炮排排长,5挺歪把子,三个掷弹筒和两门迫击炮都归你们排,目前18人。现在你们18人都到王山那报道,听从王山指挥。
认命王喜奎侦查排排长,王宇在人员名单上发现了这个名字,这不是亮剑的神枪手吗。王宇大喜,没想到民兵队里还有这样的人物。这也算意外之喜。你排编制36人,分三个班,每班12人。必须都是男同志,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建立哨卡,村子的安全就全靠你们了。至于班长就由你自己认命。
王喜奎站起来大声喊到,是,然后挑选36人到旁边站好。
现在认命石匠叔为一连长,下设三个排,每个排下设三个班,每班要求12人。另外设两名通讯兵。一连总计110人。
现在认命大昌叔为二连长。人数编制和一连一样。
还剩下1人为民兵队队部通讯兵,首接归我领导。负责将我的命令下达给各单位。
建制组建完成后,王宇开始安排放哨。他将全村分为西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两个固定岗哨和一个流动巡逻组。实行三班倒制度。王宇还制定了详细的站岗守则和应急联络信号,确保一旦有情况能及时传达。他还特别找到王喜奎,让王喜奎安排人到村子西周,找到周围制高点,设立观察哨。保证有鬼子来能提前发现。
在发放武器时,王宇格外谨慎。他先给每个岗哨发放了步枪和弹药,然后对新加入的民兵进行了简单的武器使用培训。“大家记住,这枪是用来保护咱们村子的,不到万不得己不能开枪。”王宇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村民们认真地听着,眼里满是敬畏。
随着各项安排的落实,村子的防御体系逐渐完善。夜幕降临,岗哨上的民兵们手持武器,警惕地注视着西周。流动巡逻组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村道上回荡,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黑暗。村民们虽然心里还有些紧张,但看着井然有序的防卫安排,对未来多了几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