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汴京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如同一头巨大的野兽,在黑暗中沉沉睡去。只有皇城司的灯火,依旧亮如白昼。
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赵佶坐在皇城司的密室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冰冷的愤怒。
在他的面前,摊开着一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于食盐价格异常波动的紧急奏报。短短半个月内,从河北到两淮,从京东到川陕,大宋境内最重要的几个产盐区的盐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部分地区的盐价甚至翻了两三倍。
一时间,市井之间,人心惶惶。小到寻常百姓的餐桌,大到各种依赖盐的腌制、皮革等手工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赵佶心中冷笑。他知道,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己经打响。
“说吧,都查到了什么?”他抬起眼,目光扫过密室中的三位核心“项目组成员”。
首席执行官(CEO)蔡京,老神在在,但紧锁的眉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首席风控官(CRO)司马康,一脸凝重,忧国忧民的情绪几乎要溢出屏幕。首席安全官(CSO)冯保,则像一尊雕像,沉默地站在阴影里,但眼神中的杀气,让整个密室的温度都低了几分。
冯保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张用油布包裹的文书,恭敬地呈上:“陛下,臣派人暗中查访,终于在京城最大的几家盐商仓库中,找到了这个。”
赵佶展开文书,那是一张“盐引”,大宋商人贩盐的官方凭证。
从表面上看,这张盐引没有任何问题。官方的大印、繁复的花纹、甚至纸张的质地,都与真盐引别无二致。
“臣请了户部最有经验的老师傅,用尽了所有办法,也验不出真伪。”冯保的声音有些沙哑,“但问题是,根据户部的记录,这家盐商今年领取的盐引,只有他仓库里存量的一半。多出来的一半,全是这种……我们验不出真伪的‘真盐引’。”
“双胞胎?”赵佶的嘴角勾起一抹冷意,“不,这不是双胞胎。这是克隆。”
蔡京和司马康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他们都是顶级聪明人,立刻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
“伪造盐引!”司马康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有人在大量伪造盐引,冲击我大宋的食盐专卖体系!其心可诛!”
蔡京的脸色则更加阴沉。食盐专卖,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国家财政支柱之一。有人在这里动手脚,等于是在挖他的墙角,拆他的台。
“陛下,此事若不严查,国本动摇矣!”蔡京立刻表态,“臣请旨,彻查京城所有盐商,封锁所有运河关隘,但凡发现可疑盐引,立斩不赦!”
赵佶不置可否,只是将那张伪造的盐引,递给了蔡京和司马康。
“二位爱卿,都是我大宋的顶梁柱,一位是理财高手,一位是道德楷模。你们来看看,这张盐引,可能仿制吗?”
蔡京接过盐引,仔细端详。他当年为了推行盐法,对盐引的防伪技术下过苦功。这盐引由官方特制的楮皮纸制成,上面用红、蓝、黑三色套印着复杂的云纹和官方戳印,其中还隐藏着只有户部和皇城司才知道的暗记。
他看了半晌,摇了摇头:“陛下,若非冯提举言之凿凿,臣绝不相信此物为伪。其工艺之精,己非民间工坊所能及。”
司马康也附和道:“不错。能做出此等盐引,其背后,必有国家级的力量在支持。”
“国家级的力量?”赵佶笑了,“说得好。放眼天下,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动机,来给我大宋搞‘经济恐怖袭击’的,能有谁?”
答案,不言而喻。
西夏!或者,辽国!
他们通过伪造盐引,让大量没有缴税的“黑盐”涌入市场,冲击官盐,导致国家税收锐减。同时,他们再暗中派人,利用这些伪盐引赚来的黑钱,在市场上疯狂囤积粮食、布匹等战略物资,推高物价,制造社会恐慌。
这是一套组合拳,一刀砍向大宋的财政,一刀捅向大宋的民生。
“好手段,真是好手段。”赵佶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他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这才刚刚开始。”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大宋疆域图前。
“他们想做空我大宋,那朕,就陪他们好好玩玩。”
“朕决定,做三件事。”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
“第一,朕要废除现行所有盐引,发行新版盐引。从即日起,由户部牵头,蔡相总揽,司马学士监督,在一个月内,设计并印制出全新的、无法伪造的盐引。”
蔡京和司马康都是一愣。一个月?这怎么可能?
赵佶仿佛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笑道:“防伪技术,朕亲自来设计。你们只需要负责执行。”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朕要成立一个‘盐引兑换与市场稳定基金’。朕从内藏库中,拨出白银五十万两,作为启动资金。从下个月开始,所有商人,必须持旧盐引,到官方指定的钱庄,兑换新盐引。同时,这个基金,要向全天下的商人承诺,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官方都会以固定价格,无限量收购食盐,也无限量供应食盐。”
“陛下,不可!”司马康大惊失色,“此举无异于用国库的钱,去填一个无底洞啊!万一……万一伪造的盐引数量巨大,我们岂不是要血本无归?”
“司马学士,你还是没懂。”赵佶摇了摇头,“朕要的,不是跟他们比谁的钱多,朕要的,是‘信心’。只要老百姓和商人们相信,朝廷有能力、有决心稳定盐价,那恐慌自然就会消失。这就叫‘宏观调控’。”
最后,他伸出了第三根手指,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寒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兑换新盐引的时候,朕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力。”
他看向蔡京:“凡是持有伪造盐引来兑换的商人,一律不追究其罪责,并且,当场以旧换新,承认其合法性。”
“什么?!”这次,连蔡京都坐不住了,“陛下,这……这不是在鼓励犯罪吗?如此一来,伪造盐引岂不更加猖獗?”
“蔡爱卿,你啊,还是没跳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赵佶叹了口气,像一个老师在指点不开窍的学生。
“你想想,那些伪造盐引的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把手里的‘假钱’,换成粮食、布匹这些‘真货’。他们最怕的是什么?是这张‘假钱’突然变成废纸。”
“而朕,现在就给他们一个‘官方认证’的机会。告诉他们,你们手里的假钱,现在可以变成真钱了。你们会怎么做?”
蔡京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他瞬间明白了赵佶的意图。
“他们……他们会把所有伪造的盐引,都拿到官方来兑换!”
“没错!”赵佶打了个响指,“朕就是要他们把所有的‘炸弹’,都主动交到我们手里。朕不仅不抓他们,还要给他们甜头,让他们相信,朝廷是真的‘人傻钱多’。”
“然后呢?”司马康追问道,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重塑。
赵佶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恶魔般的笑容。
“然后,就在他们把所有伪造盐引都换成新盐引,以为大功告成,准备用这些‘合法’的钱,去市场上最后收割一波的时候……”
“朕,会立刻宣布——”
“新盐引,再次升级!旧版新盐引,全部作废!”
“同时,皇城司会根据兑换记录,将所有持有大量伪盐引的商户,一网打尽!”
“朕要让他们用真金白银买来的粮食,全都烂在仓库里!朕要让他们带到我大宋的每一分钱,都有来无回!”
“这,叫‘金融核打击’!”
密室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蔡京和司马康,这两个斗了一辈子的政坛老狐狸,此刻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帝王,心中同时涌起一股寒意。
他们忽然觉得,自己之前那些所谓的权谋、党争,在这个年轻人的“新玩法”面前,简首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
三天后。
紫宸殿。
赵佶亲自主持了一场关于“新版盐引防伪技术”的展示会。
户部尚书、工部侍郎,以及蔡京、司马康等一众核心大臣,全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赵佶面前那张小小的纸片。
那是一张用全新工艺压制而成的纸张,颜色微黄,质地坚韧,迎着光看,能清晰地看到纸张内部,嵌入了一根极细的、由红蓝两色丝线交织而成的“安全线”。
“此为第一重防伪,‘内置丝线’。”赵佶淡淡地介绍。
众人己经啧啧称奇。这种将丝线嵌入纸张的工艺,他们闻所未闻。
赵佶又取出一枚小小的、由水晶磨制而成的“放大镜”,对着盐引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图案照去。
“此为第二重防伪,‘微缩文字’。在这个‘宋’字的一捺里,刻有‘建中靖国’西个小字,肉眼无法识别,唯有通过此镜方可看清。”
大臣们轮流上前,透过放大镜,看到那比米粒还小的文字,无不倒吸一口凉气。这简首是鬼斧神工!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重。”
赵佶拿起盐引,走到大殿中央,阳光透过窗棂,正好照在盐引的特定位置。
奇迹发生了。
只见盐引的空白处,竟然缓缓浮现出一个淡紫色的、由无数个更小的“卍”字组成的团龙图案!
“这……这是神仙法术吗?!”一位工部官员失声惊呼。
“这不是法术。”赵佶的嘴角,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这叫‘光学可变油墨’。朕用一种特殊的、从西域宝石中提取的粉末,混合鱼胶制成。这种油墨,在寻常光线下是无色透明的,只有在特定角度的日光照射下,才会显现出颜色。”
“内置丝线、微缩文字、光学变色油墨。”
“三位一体,环环相扣。朕倒想看看,这天下,还有谁能伪造出朕的盐引!”
赵佶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蔡京和司马康,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帝王,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们知道,从今天起,大宋的天,真的要变了。
而这场由一张小小盐引引发的、看不见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