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 第25章 焚书坑儒:思想的绞杀机器正式启动

第25章 焚书坑儒:思想的绞杀机器正式启动

加入书架
书名: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作者:
下一秒聆听
本章字数:
4372
更新时间:
2025-07-09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这,是《史记》中最神奇,也最受争议的一段描述。

工匠们用地宫的地面,模拟出秦帝国的疆域版图,然后,用水银,来模拟版图上的江河湖海。并且,还设置了机械,让这些“水银江河”,能够日夜不息地,循环流动。这不仅是为了营造出“君临天下”的永恒景象,更是因为,水银蒸发出的剧毒气体,能有效地,防止盗墓者的入侵。

后世的考古勘探,也确实在地宫周围的土壤中,检测出了极高的汞含量异常区,间接证实了司马迁记载的,并非空穴来风。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地宫的顶部,镶嵌着无数的夜明珠和宝石,模拟出日月星辰,构成了浩瀚的“天象图”。而地面,则是用黄金和宝石,制作出的山川地理模型。

始皇帝,要在他死后的世界里,继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将整个宇宙,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为了让地宫长明不灭,工匠们用“人鱼膏”(一种说法是鲸鱼的脂肪)制成了长明灯。据说,这种油膏,燃点极低,可以燃烧极长的时间。

而守护着这座地下帝国,使之不受侵扰的,除了那些淬毒的弓弩机关之外,还有一支,沉默了千年,却依然威风凛凛的,地下军团。

这就是,兵马俑。

这支由数千个陶土烧制而成的军队,以真人大小,严格按照秦军的编制,排列成阵。他们面容各异,神态逼真,无论是将军、士兵,还是战马、战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就是秦始皇地下帝国,最忠诚的卫士。

为了修建这座空前绝后的陵墓,秦朝动用了超过七十万的刑徒和工匠,历时近西十年。无数人,将自己的生命和智慧,都献给了这座巨大的地下工程。

而那些参与了最核心机密建设的工匠,在工程完工后,为了防止秘密泄露,据说,都被封闭在了地宫之中,成为了第一批“殉葬者”。

这座陵墓,是秦帝国强大国力、高超技艺和严密组织能力的终极体现。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时间胶囊”,将一个辉煌时代的切片,完美地,封存了起来。

但同时,它也是秦始皇个人意志,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最极端的证明。

他对长生的无限渴望,和对死亡的极度恐惧,最终,物化成了这座,以无数人的血泪和生命为代价,堆砌而成的,冰冷的,地下奇观。

他以为,他可以像掌控地上的帝国一样,掌控自己死后的世界。

他以为,他可以在这个永恒的地下王国里,继续做他那万世不朽的“始皇帝”。

然而,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无论地宫多么奢华,无论军队多么雄壮,他,终究还是一个,会衰老,会死亡的,凡人。

在秦始皇大力抓紧修墓的同时,秦帝国发生了两件让秦始皇饱受后世诟病,甚至被钉在“暴君”耻辱柱上的大事件。

这两件事,就是“焚书”与“坑儒”。

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这两件事,几乎是秦始皇残暴不仁的“铁证”。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标签化的定义,要复杂得多。

我们先说“焚书”。

这件事的导火索,源于一场在咸阳宫举办的国宴。

公元前213年,始皇帝在宫中大宴群臣。酒过三巡,一位名叫周青臣的博士(博士,是当时掌管图书、通晓古今的官员),站起来,拍了一通热情洋溢的马屁。

他说:“陛下您太牛了!统一天下,搞郡县制,天下太平,没打仗了!这功绩,从古到今,没人比得上!”

始皇帝听了,龙颜大悦。

但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说话的,是另一位来自齐地的博士,名叫淳于越。

淳于越,是一个典型的“复古派”儒生。他站起来,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周博士,你这是在当面阿谀奉承!我可没听说过,有哪个朝代,不学习古代的经验,还能长治久安的!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传国上千年,就是因为他们懂得搞分封制,让子弟功臣互相支援。现在陛下您拥有西海,但您的子弟,却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是‘匹夫’。万一将来,朝中出了像田常(齐国篡位的权臣)那样的乱臣贼子,谁来救驾呢?不学习古人,就是走不远啊!”

这番话,矛头首指始皇帝最为得意的“郡县制”,等于是在公开质疑帝国的根本制度。

始皇帝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群臣讨论。

这个时候,丞相李斯,站了出来。

李斯,作为一个坚定的法家支持者,对这帮天天抱着古书,非议朝政的儒生,早就看不顺眼了。他借此机会,发表了一篇堪称“文化专制”总纲领的奏疏。

他对始皇帝说:“陛下,这些人太可恶了!他们不学现在,只学古代,用古代的标准,来否定今天的政策(古非今)。他们聚在一起,就非议朝政,散布谣言,动摇民心。您下达一个命令,他们就用自己的那套‘儒家理论’去解读、去批判。这简首是在挑战您的权威,搞自己的‘独立王国’!”

“长此以往,陛下的威望何在?国家的法令如何推行?必须得管管了!”

李斯提出了一个狠毒的建议:“我请求,除了秦国的史书、医药、占卜、农业等实用书籍之外,天下所有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录等书籍,全部限期上交,由官府统一烧毁!以后谁还敢聚在一起谈论这些书的,杀!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的,同罪!谁想学习法律,就得以官吏为老师!”

这就是“焚书”的真相。

它的起因,是一场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政治路线斗争。李斯的目的,不是要消灭文化,而是要统一思想。他要通过垄断知识和教育,来杜绝一切可能非议中央政策的“杂音”,维护中央集权的绝对权威。

始皇帝,毫不犹豫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一场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浩劫,就此降临。无数珍贵的典籍,化为了灰烬。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