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 第39章 雍齿之叛:一堂关于人性的惨痛第一课

第39章 雍齿之叛:一堂关于人性的惨痛第一课

加入书架
书名:
秦汉五百年:看完感觉智商都高了
作者:
下一秒聆听
本章字数:
4532
更新时间:
2025-07-09

但问题是,这个小小的沛县,西面漏风。

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是秦国的地盘。虽然天下大乱,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但烂船也有三斤钉。随便哪个郡,派一支正规军过来,都可能把刘邦这个小小的草台班子,给一锅端了。

更要命的是,周围还有许多和他一样,趁乱拉杆子的同行。大家都是出来混的,谁看谁都不顺眼。保不齐哪天,就有人想来“黑吃黑”。

这天,刘邦把萧何、曹参、樊哙这几个核心成员,叫到一起开了个会。

议题只有一个: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樊哙第一个发言,唾沫星子横飞:“大哥,还商量啥!干他娘的!咱们首接往西打,打到咸阳去,你当皇帝,我们当将军!”

典型的莽夫思维。

曹参比较稳重,他摇了摇头:“不可。我们兵力太少,根基未稳。现在应该加固城防,多练兵,先守好沛县这一亩三分地再说。”

这是稳健派的观点。

刘邦没说话,他看向了萧何。

萧何沉吟了半天,才缓缓开口:“樊哙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困守在这里等死。曹参说得也对,我们实力不足,不能轻举妄动。为今之计,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但不是去打硬仗,而是去吞并我们周围,那些比我们更弱小的势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比如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方与(今山东鱼台西)这几个地方,他们的守军,比我们还弱。我们先把它们拿下来,扩大地盘,招募兵员。等我们稍微壮大一点,再寻找一个,像项梁那样的大靠山,去归附他。这才是生存之道。”

“农村包围城市,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找个大腿抱。”

萧何用他那文绉绉的语言,完美地诠释了这套,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完美战术。

刘邦听完,一拍大腿:“就这么办!”

于是,沛公刘邦,带着他的三千子弟兵,第一次,走出了沛县,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他的军队,都是沛县本地的农民子弟,武器装备,基本靠抢,军粮补给,基本靠凑。项羽那边,是职业军人,装备精良。刘邦这边,是农民武装,人手一把锄头。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哪哪都不靠谱的“草根团队”,却在一个同样不靠谱的领导——刘邦的带领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刘邦这人,打仗,他不行。论单挑,樊哙能打他十个。论计谋,萧何曹参甩他八条街。

可他有一个,天下所有英雄豪杰,都比不上的优点——他特别会“用人”,或者说,特别会“做大哥”。

他从不装。打了胜仗,他就带着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把抢来的金银财宝,毫不吝啬地分给兄弟们。打了败仗,他也从不甩锅,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没事,责任我来扛,下一仗,咱们再打回来!”

他知人善任,从不嫉贤妒能。萧何把后方管得井井有条,他百分之百放心。樊哙冲锋陷阵,他就在后面擂鼓助威。他给了手下这帮兄弟,最大的信任,和最广阔的舞台。

正是这种独特的“大哥魅力”,让这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沛县农家乐”,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他们先拿下了刘邦的家乡丰县(刘邦发迹于沛县,其实是丰县人),然后又轻松地拿下了胡陵和方与,像一根小小的钉子,顽强地,扎进了大秦帝国的版图。

他们军队也扩充到了近万人。虽然战斗力还是很渣,但好歹,规模上去了,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了。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乡丰县,他派了一个自己非常信任的同乡,名叫雍齿的人,回去镇守。

这雍齿,出身于魏国的豪族,后来流落到丰县。他与刘邦,素来有些交情,但骨子里,却看不起刘邦这种“泥腿子”出身的亭长。

当章邯大破魏军,威震天下的消息传来时。魏国的旧臣周市,派人来劝降雍齿。他对雍齿说:“丰县,原本就是魏国的地盘。你如果愿意归顺我们魏国,我们保证,封你为侯,让你镇守此地。跟着刘季那个‘gai溜子’混,有什么前途?”

雍齿,动心了。他骨子里的那种贵族优越感,和他对刘邦的鄙夷,让他做出了一个,堪称“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的典范操作。

他献出了丰县,投降了魏国。

当刘邦,兴冲冲地带着家眷,准备回到丰县“省亲”时,等待他的,是紧闭的城门,和城楼上,雍齿那张,充满了嘲讽的脸。

刘邦当场就气炸了。他指着城楼上的雍齿,破口大骂。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尝到被自己人背叛的滋味。这比被秦军打败,更让他感到愤怒和耻辱。

他立刻率军攻城。然而,他手下那支“沛县农家乐”,装备简陋,又缺乏攻城器械,面对着坚固的城池,打了半天,损兵折将,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刘邦,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意识到,光靠自己手下这帮“铁哥们儿”,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他缺一个,能为他指明方向,制定战略的“大脑”。

他常常一个人,看着西边的天空,那里,是秦朝的都城,咸阳。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很长。

而他不知道的是,那个他命中注定要遇到的“大脑”,那个即将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男人,此刻,也正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他。

在说刘邦如何遇到他的“大脑”之前,我们必须先介绍一下,这位“大脑”的传奇经历。

他叫,张良。字,子房。

如果说,项羽是“贵族Plus版”,那张良,就是“贵族Pro Max版”。他的祖父,他的父亲,连续五代人,都是韩国的相国。这是什么概念?真正的钟鸣鼎食之家,根正苗红的顶级权贵。

所以,当秦国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的恨,比任何人,都来得更深,更切骨。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

年轻的张良,散尽家财,变卖了所有家产,只为了做一件事:刺杀秦始皇。

这件事在前文讲过秦始皇视角的,现在让我们讲张良视角的。

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柄,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锥。然后,他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这个秦始皇东巡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