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发前夜·实验室的蓝光】
2004年10月12日23:47,星辰科技实验室的蓝光在苏晚脸上流动。她盯着频谱分析仪上的杂散信号,眉头紧锁——距离明天去北京的火车出发还有7小时,星核2号的FM模块突然出现43dBμV的底噪,远超30dBμV的目标值。
"是晶振的问题。"林辰拿着热风枪拆下8MHz的贴片晶振,焊盘上还沾着上周调试时的助焊剂残留物,"我们用的是普通消费级晶振,温漂系数±50ppm,换成工业级的±10ppm试试。"
苏晚翻出最后一包库存晶振,包装上的标签显示"EPSON SG-8002JC"。她用镊子夹起比指甲盖还小的元件,显微镜下能看到引脚上镀着一层薄薄的金:"只剩5颗样品了,通富微电的量产订单要下周才到。"
热风枪的嘶鸣声在凌晨的实验室格外刺耳。当最后一颗晶振焊接完成,频谱仪上的杂散信号突然消失,底噪稳定在28dBμV。苏晚激动地跳起来,白大褂下摆扫落了桌上的烧杯,里面的咖啡在电路板上漫延开来。
"小心!"林辰一把拉过她,咖啡溅在他的牛仔裤上,洇出深色的痕迹。两人看着彼此狼狈的样子,突然笑出声来。窗外的月光正好照在苏晚的发梢,她眼睛里的光芒比频谱仪的波形还要明亮。
"我去收拾行李。"苏晚拿起桌上的帆布包,里面露出半截《半导体物理》课本——这是林辰大学时的教材,扉页上还有他2001年的笔记。
林辰看着她的背影,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棕色纸袋。里面是他跑遍华强北才买到的东西:胃药(苏晚有慢性胃炎)、暖宝宝(北京己经降温)、还有一包稻香村的山楂锅盔(上次去苏老家发现他爱吃)。最底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北京出差注意事项",第三条是"每天晚上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北京西站·2004年的秋】
10月14日清晨,T108次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林辰扛着装满测试设备的行李箱,苏晚背着笔记本电脑包,两人站在出站口,被裹挟在穿着军大衣和羽绒服的人流中。2004年的北京秋天,空气中飘着煤烟和烤红薯的味道。
"李司长的评审会下午2点开始。"苏晚掏出诺基亚3310看时间,屏幕上还留着林辰昨晚发来的短信:"别紧张,就当是在实验室给陈工汇报。"
他们住在工信部附近的招待所,标准间每天168元。放下行李后,林辰打开笔记本电脑,最后一次检查PPT。苏晚则站在窗边,看着楼下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上班族,车筐里装着刚买的油条和豆浆。
"炬力肯定会用市场占有率说事。"苏晚突然说,"他们去年卖了2100万颗芯片,我们才刚过100万。"
林辰合上电脑,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我让赵伟做的数据分析。"他指着图表,"炬力的芯片平均功耗5.8mA,我们的3.2mA。按每台MP3电池容量300mAh计算,每台每年可减少充电12次,相当于节省1.2度电。"
苏晚眼睛一亮:"全国3500万台MP3,如果都用我们的芯片..."
"每年可减少4200万度电,相当于减少3000吨碳排放。"林辰补充道,"这是我们的环保牌。"
下午1点50分,评审会议室。林辰和苏晚推门而入时,炬力集成的团队己经坐在前排。研发总监刘鸣看到他们,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他曾是陈敬山的学生,比林辰早入门三年。
"林辰,好久不见。"刘鸣伸出手,力道大得几乎捏碎林辰的骨头,"听说你们的封装良率刚过90%?我们己经稳定在97%了。"
苏晚上前一步,将测试报告放在桌上:"刘总监,我们带来了最新的车载级可靠性测试数据。"她特意加重"车载级"三个字——这是炬力从未涉足的领域。
刘鸣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评审现场·技术的较量】
2点整,评审专家陆续入场。苏振邦坐在第一排中间,看到女儿时微微点头。李司长最后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材料。
"本次'移动多媒体芯片专项'评审,共有7家单位申报。"李司长环视全场,"炬力集成先来。"
刘鸣团队的汇报持续了40分钟,PPT里充满了市场占有率图表和客户名单。"我们的ATJ2097芯片己经占据国内70%的市场份额,与昂达、蓝魔、台电等主流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他得意地展示着销售数据,"去年营收突破3亿元,纳税2800万。"
轮到星辰科技时,林辰深吸一口气:"各位专家,我们今天不谈市场,只谈技术。"他切换到第一张PPT,标题是"从3.2mA到2.8mA:中国芯的低功耗之路"。
接下来的30分钟,林辰和苏晚配合默契。她负责讲解技术细节,从铝铜合金互联到异步时钟树设计;他负责分析应用场景,从便携式播放器到车载信息系统。当展示到星核2号通过-40℃~85℃工业级温循测试时,会议室里响起低低的惊叹声。
"林总,"清华大学的张教授突然提问,"你们的芯片抗ESD能力如何?消费电子对这个指标要求越来越高。"
苏晚立刻切换到测试视频:"我们做了±8kV接触放电和±15kV空气放电测试,全部通过。"视频里,静电枪对准芯片引脚,示波器上的信号纹丝不动。
刘鸣突然举手:"李司长,我质疑他们的数据!"他站起来,"这家公司成立才一年,怎么可能掌握这么多核心技术?我怀疑他们抄袭..."
"刘鸣!"苏振邦突然打断他,"星辰科技的17项专利申请,我都看过。其中'自适应功耗调节算法'是我从业40年来见过最具创新性的设计!"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刘鸣脸色煞白,悻悻地坐下。
李司长看了看手表:"今天的评审到此结束。结果将在三天后公布。"他合上笔记本,"星辰科技留下,我想看看你们的实物样品。"
【深夜的长安街】
送走李司长己是晚上10点。林辰和苏晚走在长安街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天安门广场的华灯己经熄灭,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夜色中沉默矗立。
"爸刚才好帅。"苏晚突然说,踢着路边的石子,"我从没见他那么激动过。"
"他是为你骄傲。"林辰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那个棕色纸袋,"差点忘了给你。"
苏晚打开纸袋,看到胃药和暖宝宝时眼眶红了。当翻到最底下的纸条,她突然笑出声:"每天晚上打电话报平安?林总,你这是查岗吗?"
林辰挠挠头:"我是怕你又忘了吃饭..."
"不会忘的。"苏晚踮起脚尖,在他唇上轻轻一吻,"因为有人会提醒我。"
10月17日上午,林辰接到李司长的电话:"星辰科技获得300万专项资助,但有个条件——6个月内完成车载级可靠性验证,温度范围扩大到-40℃~105℃。"
"我们一定完成!"林辰激动地说。
挂了电话,苏晚突然抱住他:"我们做到了!"
实验室里,张磊和赵伟正在调试新到的高低温箱。当听到消息时,张磊把女儿举过头顶:"宝宝快看!你爸爸要做中国最好的芯片了!"
林辰走到窗边,看着深圳湾的货轮缓缓驶入港口。他知道,300万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车载级芯片研发、国际市场开拓、炬力的绝地反击——还在后面。但此刻,他的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