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代码2030年到2003年
时空代码2030年到2003年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时空代码2030年到2003年 > 第11章 —40度的坚持

第11章 —40度的坚持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代码2030年到2003年
作者:
焚心似火如骄阳
本章字数:
4470
更新时间:
2025-07-10

【低温箱里的芯片葬礼】

2004年11月7日,深圳遭遇十年不遇的寒潮。星辰科技实验室的空调在凌晨3点罢工,温度计显示12℃。林辰裹着军大衣,盯着高低温箱的显示屏——温度正以每分钟1℃的速度降至-40℃,星核2号的启动电压己经飙升到1.8V,远超1.2V的设计上限。

"又失败了。"苏晚的声音带着哈气,她把暖宝宝贴在测试仪器上,防止液晶屏冻住。第27次低温启动测试失败,芯片在-35℃时彻底失去响应,示波器上的波形像条冻僵的蛇。

林辰打开低温箱,寒气瞬间灌满整个实验室。他用镊子夹起那颗失效的芯片,金属外壳上结着白霜。"做个失效分析吧。"他把芯片放进ESD防护袋,"看看是哪个模块先罢工。"

解剖结果在下午出来:PMOS管的阈值电压从-0.5V漂移到-1.2V,导致电源管理模块无法启动。苏晚在白板上画满公式:"低温下载流子迁移率下降,我们需要增加衬底偏压调节电路。"

"但这会增加15%的功耗和8%的面积。"林辰皱眉,"车载级认证要求功耗不能超过3.5mA。"

两人在实验室争论到深夜。窗外的雨夹雪敲打着玻璃,像为这场技术博弈伴奏。苏晚突然抓起示波器探头:"我们做两组对比实验!一组加偏压调节,一组优化栅氧厚度,明天早上看数据!"

凌晨5点,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实验室时,测试结果出来了:加偏压调节的方案功耗3.4mA,-40℃启动成功率100%;优化栅氧厚度的方案功耗3.2mA,但成功率只有87%。

"选第一个方案。"林辰擦掉白板上的公式,"可靠性比功耗更重要。"苏晚点点头,突然打了个喷嚏——她昨晚趴在桌上睡着了,头发上还沾着焊锡丝。

【华强北的材料猎人】

11月10日,恒芯电子的紧急电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团队的喜悦。"林总,车载级塑封料断供了!"王强的声音带着焦虑,"日本信越的生产线着火,全球缺货,交期至少8周!"

林辰握着电话,感觉血液都凝固了。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的专项要求6个月内完成验证,现在己经过去一个月,材料再等8周,肯定无法按期完成。

"我去华强北找找。"张磊突然说,他刚把妻子和女儿安顿在公司租的公寓里,"那里什么稀奇古怪的料都有。"

接下来的三天,张磊成了华强北的材料猎人。他泡在赛格电子市场的柜台间,用潮汕话和老板们讨价还价,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5公斤美国陶氏的车载级塑封料。"这是军工级的,比信越的还好。"老板拍着胸脯,"就是贵点,800块一公斤。"

张磊咬咬牙买下所有存货,回来的路上给王丽打电话:"老婆,这个月工资可能要晚发几天..."电话那头传来女儿咿咿呀呀的声音,王丽笑着说:"家里有我呢,你放心搞你的芯片。"

材料问题解决了,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这批塑封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原来的不同,导致键合线拉力测试通过率从98%骤降至72%。苏晚提出"局部封装"方案:"关键信号引脚用陶瓷封装,其他引脚用普通塑料封装,成本增加15%,但能保证可靠性。"

林辰看着她画的封装结构图,突然想起2030年的3D封装技术:"我们还可以把电源管理模块单独做在子基板上,通过硅通孔与主芯片连接。"

"你是说...倒装焊?"苏晚眼睛一亮,"但我们没有相关设备啊!"

"通芯微电子有。"林辰拿起电话,"王哥,我们想试试倒装焊工艺..."

【医院走廊的远程调试】

11月18日深夜,林辰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你爸...高血压住院了!"他连夜赶回汕头老家,医院走廊的长椅成了他的临时办公室。笔记本电脑连着手機热点,屏幕上显示着深圳实验室的实时测试数据。

"辰辰,你爸说不让你担心。"母亲端来一碗热粥,"他就是看新闻说你那个芯片项目很重要,怕你压力大..."

林辰握着父亲枯瘦的手,看着输液管里缓缓滴落的药水,突然想起创业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抵押房产时父亲的沉默、流片失败时母亲的眼泪、每次回家时冰箱里塞满的他爱吃的海鲜...

"爸,我们的芯片快成功了。"林辰轻声说,"下个月就能通过车载级认证,以后您就等着看新闻吧。"

父亲缓缓睁开眼,虚弱地笑了:"我不懂什么芯片...但我知道你是在做正经事。注意身体..."

凌晨3点,林辰在医院走廊收到苏晚的视频电话。她身后的实验室灯火通明,张磊和赵伟正在调试设备。"低温启动测试通过了!"苏晚兴奋地展示示波器,"我们加了衬底偏压调节电路,-40℃启动成功率100%!"

林辰看着屏幕里冻得鼻尖通红的苏晚,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等我回去,请大家吃火锅。"他说。

11月25日,林辰回到深圳。推开实验室门,他愣住了——墙上贴满了红色的测试数据,中间用彩笔画着一颗芯片,旁边写着"星辰科技,中国芯!"。苏晚、张磊、赵伟正围着一个蛋糕,上面插着"100%通过"的蜡烛。

"欢迎回家,林总!"他们齐声喊道。

林辰走到蛋糕前,看到上面用巧克力写着一行小字:"-40℃到105℃,我们都在一起。"他突然想起父亲在医院说的话,眼眶了。

那天晚上,林辰在技术日志上写道: "2004.11.25:星核2号车载级低温测试通过。感谢团队的坚持,感谢苏晚的衬底偏压方案。原来最可靠的不是芯片,是人。"

窗外的深圳湾,货轮的灯光与实验室的灯光交相辉映。林辰知道,通过车载级认证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聚力微电子的反扑、国际市场的开拓、下一代芯片的研发...但此刻,他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因为他知道,无论遇到多低的温度,只要团队在一起,就能融化所有的坚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